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思想也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学生的兴趣激发入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带着强烈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进行语文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教师也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灵活机动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安排自己的时间,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自由和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将主要围绕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互动非常热烈和充分的感觉,这经常是通过教师精心的问题设计而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给他们制造一定的悬念,他们就可能因为好奇心而想着尽快得到答案,想着一探究竟。这样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而教师把学生的胃口吊足了之后,也要给他们呈现出结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保持兴趣,并且在以后与教师有很好的配合。因此,在学习任何一篇课文的时候,在完成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都要多提一些为什么,让学生能够循着教师的为什么去寻找可能的答案。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知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们能够快速找到问题解答的方向,这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强烈的学习自信,教师的鼓励必不可少,教师积极的回应也很重要,因此问题提出来,后面要有总结,要有引导,这样一环扣一环,课堂才能在紧张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教师要创新教学课堂,要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内容,要给学生很多新鲜的感觉,因此多样化的课堂内容呈现对于学生来说就必然非常难忘,整个过程也会非常有趣。有些内容的讲解,教师如果干巴巴地教学会显得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更多的方式。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表演去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真正升华文章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学习《西门豹》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先自己熟悉文章,并自己收集和准备一些学习材料,掌握基本的情况。在课堂上,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掌握文章的整个发展过程。随后,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创编一个小短剧,给学生提前准备的时间,并且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锻炼,以前他们读着这篇课文,可能没有想到太多,但是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表演的时候,他们也会增加一些创新创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在心目中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持人的位置上,充分尊重学生,相信他们有自主完成学习挑战的能力。当教师相信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应放手给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幻莫测,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而,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所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感,而且教师经常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如果教师能够敏锐捕捉到这些发言中的闪光点,并且由此延伸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非常难得的一场教育活动。我们也知道,语文这门学科承载着多种教育功能,尤其是思想道德的教育功能,学生能够把问题思考到一定的深度,然后结合健康道德的问题来进行发言和分享,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些契机,深化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更强地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更加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师生一起努力共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众所周知,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在不断的训练以及年龄成长过程中丰富和成熟起来的,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方式也要仅仅跟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能够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接触语文学科知识,要给学生更多直观的影响,这样他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以后再提取相关内容的时候,也有更多的线索。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是文中内容的缩影,通过图片能够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利用图片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更多地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让教师的努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要努力创建富有生机的小学语文课堂,充分信赖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锻炼尝试的机会,让每一次的小学语文课堂都成为小学生难忘的学习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