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4-07 17:10关文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农村

关文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患心理疾病的人大大增加。在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中,心理有问题的也不少。他们学习不积极。厌学情感强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疏离,就是紧张。有的学生自卑感很严重,上课不敢发言,作业不会也不敢向同学与老师请教。这些都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反映。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农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心理健康了,学生就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人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在生活中能与人和谐相处,能愉悦地工作,对生活有目标与奋斗的动力。不气馁,不骄傲。在生活实际中,对自己的不良心情能够控制住。

学生的怀理健康的标志是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对学习有理想,有奋斗目标,按时完成作业,不对老师与同学粗言相对,有问题时,能与师生商量化解之法,有宽广的胸情,高尚的情操。

在家中能与家中人和谐相处,快乐生活,尊重长辈,关心小辈。尊重邻里,不为小事生气。有远大抱负。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部不仅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而且还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国家对学生关怀的体现。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厌学。与城市读书的中小学生相比农村中小学生在成绩方面较落后,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在我开放爱心谈话室的期间,了解到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一提到成绩就会出现反感的情绪。这种厌学的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有时又影响着别人。

(2)抑郁和自卑。农村中小学生总觉得自己各方面比如别人,有些留守儿童情况更甚,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由爷爷奶奶来料理,不能及时关注他们,与他们沟通,所以会觉得没人懂他们,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不合群,情绪敏感。

(3)不良习惯。有些小学生迟到旷课,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有小偷小摸的现象,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对学生也不团结友爱。

(4)逆反易怒。有些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情况,使小学生出现心理畸形,有些是极度内向,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是不能小视的。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要了解孩子的内心。

2.家长方面 由于我国实行一胎政策许多年了,这就使许多家庭只生了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宝贝,家长与亲戚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孩子受委屈,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在这样宠爱浓厚有环境中,娇横,为我独尊的品性就自然形成了。在学校读书时,听不进老师的批评,对同学也蛮横无理,打架是很习惯的事。家长也听不进教师的劝告,对老师拳加相向者大有人在。他的孩子在学校不打扫卫生,教师不敢管。有些家长到校替孩子打扫卫生。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的心理健康指数学下降了,心理也越来越来不正常了,在学习与人交往,以及生活中就越来越不适应了。

3.学校与教师方面 我国自颁布在学校教育要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地方学校仍未实施素质教育,仍以应试教育紧抓学生的学习,学生家长也以孩子老得好而沾沾自喜。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而名扬地方乡里。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学生有本事的体现。在当今农村,国家政策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一项又一项,可是在农村教学中,升学压力越加严重。教师为了避免校长对他下课、辞退,他只得紧抓学生的成绩,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给学校教师,与孩子施加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受到了严重冲击,压力过大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为了发展得更好,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如此一来,学生只能加倍学习,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和完成教学质量及教学任务,时常给家庭和学生施加压力,总是以分数论英雄,总是用分数判断一切。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喜欢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并且夸大“好学生”的优点,他们即使犯了错误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坏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动辄得咎,使得这类所谓的“坏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为其他学生眼中的嘲笑对象,自信、自强、乐观等等渐渐远离他们,让学生渐渐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三、搞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1.学校要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多设置些学生喜欢的,使校园环境绿色盎然、生机勃勃,从而带动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室多布置些符合孩子们心理的字画、学习园地、黑板报等。定期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教师要用爱心和学生做朋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严肃形象,不能认为只有严师出高度,在一些学习原则上可以严格,在课下就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孩子们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家庭情况,孩子在心理上遇到什么事情能及时给他们排忧解难。作为小学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个别教育,使其走出心理困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的记录卡片,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学校应为学生设置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地对心理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纠正,为学生排忧解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3.开设爱心谈话室,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学校定期开放爱心谈话室,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找他们聊聊,做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游戏。同时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辅导教师既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或是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内容合理、执行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保证学术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套与培训活动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例如要求受训教师参加专业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来调动心理辅导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4.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一生都要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一个温馨和睦、父母善良的乐观家庭里的孩子,很可能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反之,家庭纠纷、父母离异等当今社会普遍的现象,对生活在家庭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躁、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农村的家庭中,有很多父母还是有着“不打不成器”的错误理念,与教师沟通的时候,也会说“不听话就打他”,这样的观念是可怕的,学校举行家长会,教师家访的时候,要多给家长讲一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做到家庭和学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总之,学校、教师、家庭全面配合,共同关注关爱学生,不要让心里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多开展一些专家讲座,加强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心理感受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