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涵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古诗词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也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备受语文教师重视。教师认真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古诗词,在诗词学习中感受美、培养美和创造美。
1.教师教学模式固化。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观念和方法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万用模式,只是单纯强调表达技巧和诗词含义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常都比较重视教参,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学习缺乏目的性。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古诗词的作用,他们学习古诗词的主要目的就是应付考试,缺乏学习兴趣,无法使自身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古诗词语言通常都是高度凝练的,和现代汉语具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都不够好的话,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都要借助工具书,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
3.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合理地筛选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无法结合实际情况,使古诗词鉴赏高度得到提升。为了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减少了文言知识的教授量,甚至有些教师已经放弃了文言文知识的教授,这样学生就会缺乏实践体验鉴赏古诗词,导致自身理论知识基础比较匮乏。
1.引导学生抓住古诗词的构思,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所谓构思就是作者深入生活、认识生活、概括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因此,能否抓住作品的艺术构思,是领会诗词作品意境的关键。一首富于意境的好诗词,一般都流露着诗人的真挚感情,所以理解诗词的时候,除了要抓住作品的艺术构思,还要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形象,领会形象包涵的思想意义。形象是文学的特征,文学通过形象来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和影响生活。诗歌作为文学题材之一,更是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去创造深邃的意境。离开了形象,诗歌就失去了它的艺术魅力。形象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诗人往往寓感情、志向、哲理于形象之中。因此,把握了形象并领会了其内在的含义,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全诗的意境了。
3.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诗词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诗词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的。教师要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式,通过意境与想象将学生带入古人的生活领域,通过学习与实际相连接,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激发对古文学的热情与兴趣,接受古文化的精神洗礼。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精神体会,开阔视野,润化心灵。因此,我们要向古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如此宝贵的财富。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古诗词鉴赏课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结合学生的表现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虽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归纳以及整合风格相似的古诗词,明确这些古诗词在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
5.多角度切入教学。在学习古诗词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诗词进行审度,学生要对古诗词精心研读,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要立足于文体,力争突破语言的限制,精心推敲,充分体验诗词的美感。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古诗词词汇的积累和迁移,通过与现代语言的对照,深入理解古诗词,并形成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品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领略古诗词中语言运用的文化艺术。
司空图曾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探索。如何使学生轻松学好古诗词,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当前语文教改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努力改善教学方法,科学引领学生学好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