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维训练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04-07 13:51王礼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创造性解题思维

◎ 王礼明

对于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而言,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而创造性作为科学思维的特征之一,在培育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够解决诸多数学难题,带来新的解题思路,并且一些数学理论的形成来源于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仍然没有避免小学时期简单、直观的计算思路,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充分开发。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需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或者发现,任何一种别人没有想到你却想到的新思维,这便是创造性的。所以,在初中数学中的创造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学生大胆实践,努力进行拓展思维训练,人人皆可创造。

一、设立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开拓性数学思维

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完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环境以适应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传统的数学教学环境被人们一向认为是死板而又枯燥的,学生常常处于机械地接受数学知识以及不停地做题的状态下,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难以提起较高的兴趣。而这种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与探索产生抵触心理。例如,在初中关于“数”的教学中,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将实数、有理数、正负数等概念统统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设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思考、创造、归纳的机会,积极营造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解决思路,从而在数学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的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多种统计方法以及统计数据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不同的调查和数据统计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挥创造性思维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本市过去一年内的天气温度变化状况进行统计,并用相关方法对数据进行准确表示;也可以让学生对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展开统计,使用合理的调查手段开展数据收集。通过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各自发挥创造性思维解决难题,这不仅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更好的效果。

二、建立多种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多种数学解题思路

通过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习惯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性思维的建立。例如,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正负数的计算是一种十分简单的计算题型,但由于学生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正确认知,仅是带入小学数学思维,缺乏多种数学解题思路,导致学生在练习正负数的计算时,往往出现与小学计算公式相混淆的场景。因此,数学概念与数学思维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性格特征,配合不同的思维拓展训练建立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著名的“高斯算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从1加到100的计算题目,当其他学生都在按部就班从左往右按顺序相加的时候,小高斯却使用了全新的计算方法,利用头尾相加的计算公式,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这种算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它跳出了传统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了运算速度,而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现代教师可以效仿这种思维方式,在每次教授计算公式前,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高效运算方法去解决数学难题,再引导学生尝试突破传统思维,让学生能够以各种计算方法进行解答,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拓展性思维训练的直观体现就是一题多解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从以往狭窄封闭的数学解题思维体系中跳出来,培养学生思维,学会变通,举一反三。当前,许多数学教师偏好将同一种数学题目,向学生教授不同的解答方式,这一方法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思维渠道,但仍然没有避免传统课堂上,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对此,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解题方法对难题进行解答,有效加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切实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题多解的训练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通过初中数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拓展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创造性思维延伸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之中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猜你喜欢
创造性解题思维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用“同样多”解题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