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彭 岚
2019年7月10日,在维也纳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和中国“人人爱乐古典音乐”的组织下,四位来自中国的优秀青年钢琴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李悦萌、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的赵芳玮、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的巫熹芸和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的李明阳),在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与四位音乐家们会面,就“青年钢琴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如何做好上台演出前的心理准备”这两个主题进行了长达将近三个小时的研讨,让与会者们收益颇丰。笔者有幸担任这次内部研讨会的主持与翻译,现将研讨会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次研讨会请来的四位音乐家:1.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伊兹比埃塔·威德纳-扎贾克(Elzbieta Wiedner-Zajac)钢琴教授,钢琴家、作曲家;2.来自中国山东的女高音歌唱家王欣女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奥地利林茨布鲁克纳艺术大学,是多项国际声乐比赛的获奖者,并多次参加欧洲各种大型音乐会和歌剧的表演;3.指挥家罗恩·尼桑(Ronen Nissan),一位全才音乐家,他既是一名指挥,也是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现任奥地利圣·斯蒂芬合唱团和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4.阿尔伯特·萨斯曼(Albert Sassmann)教授,奥地利钢琴家与室内乐音乐家、罗马尼亚高尔基迪马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博士,自2004年起任教于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
“青年钢琴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每位学钢琴且准备走专业道路的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一位音乐家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决定全身心投入于音乐事业的时间点和契机也各不相同,那么应该如何从一开始就做好音乐职业生涯的规划呢?
大家先从个人层面展开了讨论。四位音乐家们一致认为,成功的职业音乐生涯首先是多年辛勤努力的结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广泛且完善的钢琴技巧,是此职业规划中最基本的因素。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不断努力完善其他音乐能力,比如视奏、读总谱、和声分析、曲式分析、音乐历史、即兴能力、与他人合奏的能力(比如室内乐,声乐伴奏),等等。
指挥家尼桑先生在此特别强调了钢琴演奏家们要多与他人合奏,“多玩”室内乐,因为这些活动是了解其他乐器的好机会;与此同时,应学会如何用耳朵去聆听,并学会与其他乐器的音乐呼应。另外,要多给声乐弹伴奏,这样可以促进演奏家们学会更好地弹奏出音乐线条,弹好连奏,学会更歌唱性地演奏。他还强调作为音乐家,要扩大音乐文化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而是要接触所有的音乐范畴,比如爵士乐、流行乐、现代派音乐、民族音乐等,并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倾听与学习。然后,要尽可能地学习多门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音乐语言与音乐文化,并且可以更容易地与不同的听众进行沟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最后,他建议大家要多去博物馆参观,了解各种文化历史,没有条件也要自己创造条件不断学习、进步。总之,每个人都要要求自己不能做一个只懂得埋头弹琴的琴匠,而是要不断地积累,先逐步成为一名钢琴家,然后成为一名艺术家,最后成为一个“人”。
歌唱家王欣女士也提到关于音乐家们文化积累的重要性,特别是身为亚洲人的青年演奏家们,初到欧洲,普遍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当地人听不懂他们的音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要把西方音乐的风格演绎得又好又准确,一定要去了解西方的文化,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了解他们的民族音乐与舞蹈。语言、生活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是造成亚洲青年钢琴家们的演奏风格难以被西方乐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指挥家尼桑先生继续说道,音乐来源于生活,作曲家们的创作灵感大都来自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如,在他去奥地利的圣·弗洛里安(林茨附近的一个小镇)之前,总是搞不懂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为什么那么冗长烦琐,几个主题不断的地模进、重复。终于有一天来到了布鲁克纳常年工作与生活的小镇上参观,看着南方远处连绵不绝的阿尔卑斯山,才恍然大悟。
萨斯曼教授的发言里提到了一个经济术语“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USP),意为“独特的销售定位与卖点”。他认为,当一个人站在舞台上,不能让别人仅仅认为你的琴弹得很好,而是要有自己特别的艺术个性的体现。首先,在公开的个人资料里就应该把自己特别的艺术个性展现出来。扎贾克教授此时补充道,青年钢琴家们应该清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合理的设想。钢琴曲目多得浩如烟海,青年钢琴家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和音乐风格。王欣女士也认为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和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规划音乐事业开始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步,而这个目标应该是青年钢琴家们在多次的舞台经验和长时间的摸索中,以及对音乐市场的调查中逐渐琢磨出来的。当青年钢琴家们找到目标与切入点后,就要做好合理的短期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多少音乐会保留曲目为目标;长期计划则是根据整个职业生涯要达成的总目标来规划,并脚踏实地地进行。
讲到这里,大家进入对外界层面的讨论。扎贾克教授认为整个职业生涯可以做一个阶梯式的计划,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并有意识地寻求帮助,比如,跟随一些著名的钢琴家学习,汲取各个不同大师的建议与经验;或者参加各种大小型比赛,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自己的进步与发展,积累许多经验,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现在,许多比赛会跟大师班相结合,抑或以各种音乐会的邀请作为获奖者的奖励,都是很好的平台。萨斯曼教授补充道,大家应该活跃在各种大小型的舞台,不管这场音乐会到底有多少听众,即使是只有十个人,也要认真对待,把每次的演出都当作一次锻炼;另外,录制CD,或者把录像上传到网络上,也是一种自我宣传的方式。
尼桑先生又补充道,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会有许多突如其来又始料不及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计划。但是,有变化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候甚至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他自己出生于以色列,对奥地利的教堂音乐所知甚少,却因一次偶然机会被聘请为奥地利某个大教堂的指挥,在任职期间,他要努力快速地填补自己这块音乐知识的空缺,如了解、学习所有海顿的大型弥撒曲。通过成功胜任,他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又陆续得到了奥地利圣斯蒂芬合唱团和室内乐团音乐总监的位置。所以他劝诫各位青年钢琴家,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自己的知识有空缺与漏洞,而是要努力把握住所有机会,一边做一边学,这将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
萨斯曼教授还提出大家要有意识地去创建人际关系网,注意收集每次音乐会听众们的邮箱地址等信息,随时用来发送音乐会邀请信。当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另外,统筹安排和自我经营管理这两个能力是青年钢琴家不可缺少的能力。行业竞争激烈,对时间的统筹安排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拥有这个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经营管理就是要做好所有个人公关材料,及时更新,如一份写好的简历、有特色的个人相片,保留曲目的列表收集,专业乐评人关于音乐会的报道,以及专业听众们的评价等。然后就是向各种音乐会机构、音乐会组织者或经纪人发送你的这些公关材料。
青年钢琴家巫熹芸在这里提了一个问题:像这些不可缺少的个人宣传,应该自己亲力亲为,还是找经纪人比较好呢?尼桑先生回答道,首先要看你自己的资金,资金较多可以考虑经纪人,资金较少则可以找朋友、亲戚帮忙,并且自己学着宣传,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断往“YouTube”或者国内的同类网站上传自己的演奏视频。王欣女士则提到,找到一位优秀的经纪人对青年音乐家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一位有经验的经纪人不会单纯为了盈利而提前透支你的艺术青春,而是会按照你的年龄和现阶段的情况制订出合适的演出计划,同时帮助音乐家专注于音乐,不受太多其他事情的影响。
最后,音乐家们提醒在座的青年钢琴家们,一位音乐家成功之路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同,想要成为一名世界级的钢琴家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很重要,不要一味追求名和利,而是要学会生活,张弛有度,并时刻注意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才可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成功。
无论是作为一名钢琴家还是一名钢琴教育家,怯场是我们一生都要去面对并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多数钢琴家们来说,因为每次上台所弹的琴都是不同的,更是伴随了许多不定因素。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演出经验的积累,通过个人演出的经历和现场的感受,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各自演出前准备的重点,以及解决怯场的方式与建议。演前的心理准备对于演出的成功非常重要,那么我们一般从哪几方面去着手准备呢?
关于这个主题,四位青年钢琴家们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李明阳大方地跟我们讲了几个观点:首先,要对所学习的曲目进行详细的曲式分析与和声分析;其次,背谱时不能只记音符与节奏,而是应该把琴谱上的所有信息,如指法、力度记号、速度记号、表情记号、踏板记号等也都要用心记住,甚至在某些片段,比如乐曲的结束部分,应该把手弹奏的每个动作固定下来,一并记住。然后,要进行大脑练习,当遇到困难时,不妨静下心来研究该如何运用手指、手腕和手臂肌肉,集中精神,想象自己的手指在琴键上演奏,这种“无声的练习”在背谱过程中亦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
巫熹芸说道,在一切都准备好之后,上台时她会努力集中精力,只想音乐而不想其他,全情投入到音乐中会帮助她减轻上台的紧张情绪。赵芳玮也是这样认为的,她觉得上台后不要再想任何技术难点,而是让音乐从内心自然流露,享受在台上的每时每刻。李悦萌则认为上台前保持心情平静很重要,要避免喝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那样会令自己心跳加快,从而影响台上的发挥。
四位音乐家对青年钢琴家们的发言纷纷表示认同,同时他们又在这一基础上分别补充了几点。萨斯曼教授建议大家首先要学会接受怯场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怯场,害怕上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我们不必因此而感到羞耻,聪明的做法是接受怯场这个感觉,而不是压抑它。然后要进行协调与整合,应该把负面的“怯场”转化为正面的“精神适度紧张”,就像一把弓,要把弓拉到合适的弧度,才能射到最远的目标,这样既不会因为拉得太紧而崩断了弓弦,也不会因为太松懈而射不到目标,适当的精神紧张会帮助我们大大提高演出的质量。他还提到,想预防怯场,首先,要把曲子练到胸有成竹,这就需要全方位且有意识地去练习,而不是盲目练习,像之前李明阳提到的几点都说得非常好。他还补充说,关于大脑练习除了要想象自己在琴键上弹琴,还要想象一下演出音乐厅的环境,三角钢琴摆放的位置,你是如何走上舞台、如何坐下,又是如何开始演奏的。其次,所选曲目的难度不应该太超出你的演奏技巧,而是应该尽可能地符合你的实际演奏能力。再次,多安排排练性的演出,通过排练演出,暴露出平时练琴没注意到的弱点与错误。在正式演出前的练习时,要对排练演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错误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告诉我们哪里还需要继续努力改进。
接下来,大家就演奏出现错误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扎贾克教授认为演奏中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的是不要因为一点错误而影响了整体。王欣女士补充道,音乐是瞬间艺术,在舞台上有可能发生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当演奏中出现了差错,我们仍然应该坚持演奏下去,尽量将错误对整体演出的影响降到最低,只要把整体的演奏把握好了,乐曲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听众的欣赏热情便会得以保持,从而忽略之前所发生的错误。
萨斯曼教授继续说道,大家在演出前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除了要尽量休息好,还可以做一些其他辅助练习,比如放松技术里的自体练习、精神集中练习,或者瑜伽练习等,这些有助于我们在演出前保持心情平静,特别能够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平静的呼吸上,良好的呼吸对演奏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帮助。扎贾克教授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练琴动作与姿势,劳逸结合,避免受伤。
王欣女士还提到大家要对自己的演奏做出正确的评估,演出前到底做了多少准备,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那么演出就能发挥出大致的水平,千万不能妄自菲薄,大多数上台时的紧张来源于不自信,总觉得有很多东西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此外,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让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满意的情绪,从而影响正常的发挥。虽然完美是每个音乐家一辈子的追求,但没有一个音乐家永远能够做到完美。
最后,四位音乐家一致认为,当你已经非常认真地学习了整套曲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且在演出前精神保持充沛,那么完全可以自信地走向舞台,享受在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演奏水平。
这次内部研讨会在轻松且愉快的氛围下召开,所讨论的大多数内容并不是“死板”的书本理论知识,而是从音乐家们实际的演出经验出发,非常直接地针对两个主题进行讨论,四位音乐家们不但给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也引发了大家的积极思考。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音乐行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稍微倦怠就会遭遇被淘汰的境地。在艺术道路上,学无止境。不管你选择走一条怎样的道路,无论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都要保持好奇心,以开放的态度,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缺,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