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丹桑珠 李习文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和教师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进行统计,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分析师范类专业学生家庭背景的结构,并根据所得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家庭背景的特点,以期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依据。最终得出结论:从阶层划分的角度来看,无论根据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的职业,还是根据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划分,师范类专业学生多出身于社会的中下层。
关键词:家庭;社会阶层;教育;师范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25-02
一、引言
1.研究缘起
在不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却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因此,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多,师范院校招生的录取线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各阶层拥有不同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从而导致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与社会交际的差异,并进一步造成了各阶层生活品味、行为习惯、人际网络,乃至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差异,即所谓的社会阶层“品味区隔”。
2.文献综述
家庭社会阶层与高等教育方面的主要研究认为家庭社会阶层与高等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种类的选择是有直接联系的。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风笑天教授和方长春博士对此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既有的阶层结构会进一步影响到人们学业的获得,由考试这一技术所实现的合理性背后隐藏着一定的阶层差异,同时,家庭背景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女在各阶段就读学校的选择①。曾焕平认为各阶层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享有的机会和资源是不同的,因社会分层导致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原因②。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教授认为,教育很难和流动或分层割断开来,由于社会分层,所以有职业的竞争,有职业的竞争,才有获得职业的条件的竞争,教育资源的竞争不过是社会分层的折射③。
3.样本概况
笔者选择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三个学校作为样本,北京师范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东北师范大学只位列“211工程”,首都师范大学是普通本科学校,是三类典型本科师范院校的代表。
问卷采取线上发放的形式,共回收问卷225份,有效问卷212份,问卷有效率94.2%,其中北京师范大学75份,东北师范大学67份,首都师范大学70份。在选取样本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年级,院系,是否是免费师范生等因素,基本上涵盖了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年级,数学、中文、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体育、美术(大类)、音乐(大类)等多种学科。
二、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家庭社会阶层
本研究是为了调查师范类专业本科生的家庭社会阶层,家庭社会阶层是一个家庭在整个社会群体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客观的家庭社会阶层通常反映在家庭的收入、父母亲的职业以及父母亲的教育水平上。
父亲的职业是决定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师范类专业本科生父親的职业中,农民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7.8%,其次是工人,所占比例为24.5%,这两类职业所占比例共为52.3%,占总数的一半还多。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例都比较小。
陆学艺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依靠职业,将其分为五层: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从问卷来看,师范专业学生父亲职业的社会阶层基本集中在中下层,占了51.9%,是样本总量的一半多,上层和下层均较少,所以师范专业学生的家庭普遍处在中下层。
一个人的成就与其所在家庭的文化资本有很大的关系,文化资本对子女所传递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伴随其一生。根据受教育程度来看,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亲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上,整体来看学历程度比较低,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都是以高中及以下为主,高学历的教师父母占的比例很小,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占有的其他资本也同样较少。如果根据文化资本的多少来划分社会阶层,教师的父母亲位于社会的中下层。
三、师范类专业学生家庭社会阶层的差异
为了研究师范类专业学生家庭社会阶层的差异性,笔者对根据职业划分的阶层进行赋值:1代表下层,2代表中下层,3代表中层,4代表中上层,5代表上层;对父母受教育程度进行赋值:1代表小学及以下,2代表初中,3代表高中或中专,4代表大专,5代表大学本科,6代表研究生以上。
1.师范类专业学生家庭社会阶层的学科差异
其中文科包括语文、英语、政史地等,被调查的文科教师共有104人,理科包括数学和理化生等,共有76人,其他指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共有32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音体美等专业学生父母亲职业所处的阶层最高,均值为4.09和3.87,他们大多处于社会的中上层,经济状况比较好;文科教师次之,均值分别为3.26和2.85,他们的父母亲的职业大多处于社会的中层或中下层;而理科教师父母亲的职业阶层均值最低,分别为2.53和2.06,他们大多处于社会的中下层。
值得注意的是,音体美等专业学生父母虽然职业层次比较高,但是他们的学历层次较低,从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专业学生的父母亲职业是私营企业主的占38.4%,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占21.3%,这几种职业占总数的59.7%。而这几种职业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所在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经济基础比较丰厚,有较多的资金满足子女的兴趣,使子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音体美等专业。
2.师范类专业学生家庭社会阶层影响下的学生职业选择差异
问卷中调查了师范类学生毕业后求职意向,一共有两道题,分别是“我非常明确毕业之后一定会当老师”和“我不排斥将来毕业当老师”,1~5五个选项代表这个说法与自身的符合度。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毕业后明确不当老师的“1、2”类选项的学生父母所处的阶层最高,“4、5”两个选项基本上明确当老师的学生,他们父母所处的基本是中下层。
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我不排斥将来毕业当老师”这个问题基本上所有的样本都选择了“4、5”选项,说明师范类专业的学生都曾把教师这个职业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对这个职业不排斥。
四、结论
(1)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亲职业比较单一,农民、工人占的比例较大,其次为初级专業技术人员,干部和领导阶层占的比例很小。
(2)从阶层划分的角度来看,无论根据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的职业,还是根据师范类专业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划分,师范类专业学生多出身于社会的中下层。
(3)就读学科不同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家庭社会阶层也存在差异。音体美等学科学生的父母亲职业所处的阶层最高;文科专业的学生父母亲大多处于社会的中层或中下层;而理科专业的学生父母亲的职业大多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从父母受教育程度来看,音体美等专业学生的父母学历层次较低。
(4)师范类专业毕业后明确不当老师的家庭经济背景最好,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出身于中下层的师范类专业学生,他们的选择就比较单一。但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都对教师这个职业不排斥。
(5)报考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父母和亲属都很支持,受家庭影响较大,身边也有很多同学读师范类专业,自己本身对就读师范类专业也有很强烈的意愿,但也有部分同学是接受了调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方长春,风笑天.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
[4]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5]Brian P,Ackerman,Eleanor D,Brown,Carroll E,Izard.The relations between persistent poverty and contextual risk and children's behavior in elementary school[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