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高,金 湛,王 曦,甘椿椿,姚水洪,徐忠良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3.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带状疱疹(HZ)是一种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生长繁殖后,经过神经纤维转移到皮肤,从而形成急性的皮肤炎症,在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进行表达,从而引起疱疹,一般都伴随严重的神经痛[1]。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出现水泡状皮疹和皮肤疼痛,部分可能并发长时间后遗神经痛,有些还可出现视觉、听觉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2]。近年来,我们用黄连解毒汤合黄连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72例均为带状疱疹患者,均诊断明确,具有典型临床特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6~68岁,平均37岁;病程2~8天;带状疱疹分布区域为胸背部16例,腰背部12例,面头部3例,颈背部共5例。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18~72岁,平均38岁;病程1~8天;带状疱疹分布区域为胸背部19例,腰背部10例,面头部4例,颈背部共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500mg,稀释后每日静滴1次;汉防己甲素片20mg,日3次;加巴喷丁胶囊0.1g,日3次。
治疗组加用黄连解毒汤及黄连素。黄连解毒汤基本方为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在内服黄连解毒汤的同时,用黄连素片剂研至粉末,并用蒸馏水调制成糊状,用等渗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皮肤,用消毒的棉签蘸取适量制好的药液均匀搽于患处,症状轻微者每日搽3~4次,严重者每日搽4~5次。
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忌食辛辣及油腻性食物,并戒烟戒酒,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并记录,于2周后总结临床疗效。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疱疹消退,主要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感觉。显效:疱疹基本结痂,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疱疹基本消退,有轻微疼痛。无效:有新发疱疹且疼痛无减轻。
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带状疱疹属中医“蜘蛛疮”、“蛇丹”、“缠腰火龙”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肝气不畅、七情内伤,久而生火或脾胃损伤,湿热搏结又感邪毒,侵淫肌肤脉络从而发病[4-6]。年老及体弱者因其湿热毒盛、血虚肝旺以及气滞血瘀,导致疼痛剧烈,《外科正宗》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而发于肌肤”,可因神经内伤导致肝胆火盛,另因肺湿内盛、外感毒邪而发病[7]。
黄连解毒汤作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剂,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味药物组成,以黄连泻心火同时泻中焦之火而作为君药,辅之以黄芩及黄柏泻上焦、下焦之火,加之栀子可以泻三焦之火,从而使热下行,全方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是历代治疗三焦热盛的经典药方[8-9]。黄连素作为中药黄连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病原体及清热解毒的作用,能促使带状疱疹快速结痂并好转[10]。
黄连解毒汤合黄连素外用辅治带状疱疹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