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章

2019-04-06 06:12王一民
星火 2019年2期
关键词:盛夏大哥

○王一民

大 哥

如果说父母是一棵植物的蔸,那么儿女就是从蔸上派生出来的藤蔓和果实,果实有的甜,有的香,我的大哥却是一个苦果。

大哥名叫先佑,生于一九一九年。在他前面有一个大姐,他后面,二哥、三哥、四哥、二姐排队走了出来。孩子越多越穷,为了生计,父亲只得安排儿子们去学一门手艺,以备将来混口饭吃。大哥十三岁就被送到钟表店当学徒,三年出师。父亲在县城租了一个小门面,开起一个钟表修理店,请了一位师傅坐堂主事,并继续让大哥边实践边深造。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倒也为家庭挣到一份收入。由父亲作主,大哥和陈家表妹结成夫妇。然而好景不长,办完喜事才几个月,日本鬼子打来了,无奈关闭店门,全家下乡逃难。

在武山乡陈龙口村避难的日子里,大哥还带着一只工具箱,走村串户地帮人家修理东西,什么手电筒、橱柜门之类,聊以补助家用。常常早晨出门,晚上才回家。有一天傍晚,天下着小雨,大哥劳累过度,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跌进邹昶村屋背后的深沟里,第二天早晨才被人发现,身受重伤,抬回家时浑身湿透奄奄一息。就是这一摔,伤及脾脏,短了他的命。好在父亲懂得医理,细心为他调治,方保暂时无恙。屋漏偏遭连夜雨,大哥大嫂那不到一岁的女儿,也是我父母的长孙女突然夭折了。大嫂陈润珍是我姑母的三女,近亲结婚的恶果给我们的家庭又添一层阴影。

当时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日本鬼子占据县城和主要交通要道,在马影、张青、流泗、文桥等集镇都设有据点,经常带枪下村抢钱抢粮,一言不合就杀人。只有武山这一片地区因山峦叠嶂,沟坎纵横,鬼子不敢来。但是我们被封闭在山里困难重重,缺粮,缺盐,缺药……父亲即便能医病,却没地方拣药,要去文桥药店拣药又怕遇到鬼子。父亲就带着二哥上山挖草药,二哥名叫先灿,这时已长成一个壮实小伙,之前在县城徐盛甲中药房学徒,认得一些草药。父子二人合作每天都有收获,经常一大捆半箩筐地背回来,然后分类剪摘,晒干,有的还要制作。父亲用草药医治了不少人的病,钱当然收不到,农民太穷了,却没少收到本村外村送来的瓜果、青菜、芋头、玉米等美味,逢时过节还有鸡蛋、米糕,年底甚至还有一大刀猪肉。我家住的房子是向一位名叫陈大顺的农民租借的,房子整个一栋,是他家祖传基业,大堂内有天井。两边厢房各有二间,要不怎么容得下这么一大家人?说好了按半年给一次钱,因为父亲帮陈大顺老婆治好了妇科病,让他中年得子,他就不要房租了。但议定了的事就要兑现,一码归一码,父亲还是一分不少地给了。好不容易熬到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山里来,大家盼望美国能打败日本。我家也有好消息,大嫂又怀了孩子,据会观察者说,这回是个儿子。全家人都欢喜等待。人逢喜事病也轻,大哥忽然起劲地做了一些鱼钩,制办了丝线和浮标去钓鱼,为的是煮鱼汤给大嫂补身子。山里的野塘很多,无人经管,自生自长的鱼嘴馋,大哥常有收获。有一天,他碰上一条大青鱼,缠斗了大半个时辰,才把那鱼弄累了,翻起了肚皮,慢慢拖上来。过秤一称,十八斤。当地人传为美谈,疑是送子娘娘恩赐的礼物。果然,到了一九四三年,大嫂临盆产下一个男孩,这孩子在王家宗册里是龙字辈,取名龙海。

龙口村的孩子们也知道一点外面的事,常常玩一种打鬼子的游戏。我那年六岁,有时也与他们一起玩,冲呀,杀呀,闹得很欢。大哥见了,笑笑说,你没有枪怎么打鬼子?我说,我拿棍子打。大哥用一根弯弯的柴蔸给我削了一把手枪,真把我乐坏了,从此可以用手枪打鬼子,啪,啪……有一次,我问大哥,你能做真枪吗?他点点头,能。我说,那就做一把真枪试试。大哥抬头望到远处,喃喃地,要是有材料,有工具,我就做得成,这比修钟表还容易……人生难料,一天早晨,大哥咳得不停,哇的一声吐出几口暗淡的血液。父亲对着沾血的毛巾看了很久,母亲焦心地问父亲怎样,父亲说,先是脾伤,现在只怕是肺也感染了。这个病我无能为力,要到县城找西医开刀才行。母亲长叹一口气,县城里有鬼子呀!

几天后,父亲专程跑了一趟当时县政府所在地石埠涧,打听县医院的情形。知情人告诉,县医院有日本宪兵把守,特别是最近新四军游击队攻打红部、岗楼,日本伤兵增多,医生只能为日本人治。这一点念想破灭了。意外的收获是得知王右之老先生从九江回到湖口,现住在新王村学堂里。王右之是父亲的堂叔,医术高明,一直在九江(府)挂牌行医,我们都叫他府爷爷,不知为何回老家来。父亲的医术师从王右之,敬家叔如亲父。父亲想,也许天意让家叔回来医治先佑的病。打算把他送回老家去。母亲担心路上不好走,叫一个人先行打探一下,二哥挺身而出,父亲点头同意,并写一封长信,把大哥的病情详细禀告。二哥不辱使命,三天就回来了。说,镇上日本鬼子只剩很少的人,平常不出来,路上很好走。府爷爷看了信,叫送回去当面诊断。于是一张长椅两根竹杠做成担架,请了当地四个民夫抬着,把大哥送回马影老家去。考虑到孩子太小,没让大嫂去陪伴,一切由二哥打理。临行前大哥把龙海抱在手上,脸贴着脸亲了又亲。没料到这一亲竟是生离死别。

二哥后来诉说,府爷爷开出七剂药,都煎给大哥服了,尽管加大剂量也没有止住吐血,大哥含恨离世,只活了二十五岁。他最后念念的一句话,是说想造一把真枪。苦命的大嫂为了孩子终身未改嫁,直到将龙海抚养成人送上工作岗位,告慰大哥在天之灵。

日本侵略者凌辱中国人民十四年,三千多万中国人死于那场灾难,我的大哥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五年我在中日两国电影交流会上发言,痛批日本电影《缅甸的竖琴》,那部电影歪曲战争事实,为日本士兵和军国主义招魂。我以全家逃难八年和大哥的死这铁的事实,义正词严将那部坏电影批驳得体无完肤。日本电影大师新藤兼人先生听完我的讲话,连忙起立,走到我的面前,向我躬身敬礼,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

四十多年前大哥赠我的那把枪,终于射出了子弹,地点,在日本东京。

盛 夏

夏天,是四季中的黄金,就像人生的青壮年。而盛夏,是夏中之夏,兴盛,茂盛,旺盛,强盛!山林中的丛丛树木长得满满,青翠欲滴。千江万水条条河床也灌饱了肚皮,洋洋汤汤。太阳像一个火球尽情地散发热量,把宇宙照得通明透亮,到了夜间,满天的星星像夜总会里的红男绿女,欢快地蹦的士高。

盛夏的雷雨说来就到,刚刚好个晴朗的天空,转眼间,乌云骤至,大地被笼罩得像一间戏院。电光一闪,开幕了,一声炸雷在头顶上劈响,震耳欲聋,密集的雨点像箭矢一样射下,痛快淋漓。这是巨人的性格,力拔山兮气盖世,摧枯拉朽扫乾坤。然而,西楚霸王项羽横扫千军,却依在虞姬的石榴裙下。盛夏也有温柔的一面,执着地爱着荷花,他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芰荷倾注深情的金光,温婉的雨露,让心中的花神在水中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于百花园中开得别样鲜红。以至于儒释道三家都奉荷花为祥瑞,礼敬有加,谁敢亵渎?

人们都畏惧盛夏的阳光,对于大自然的生物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火。稻田里的禾苗就在火的洗礼下拔节灌浆,棉地里的棉株分蘖结桃正需火的熏照。对于水族,火辣的太阳兴许会带给它们一个光亮的世界,千年老龟也许要翻一下身,浮出水面晒一晒发绿的盔甲。人体更是需要阳光,知情者说,太阳晒一晒,胆固醇变钙。2010年夏天我去欧洲游玩,在大西洋彼岸,阿姆斯特丹的小渔村,亲眼目睹欧洲人就在盛夏光着膀子晒太阳,不分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与太阳很亲近,塞纳河边,滴滴湖畔,满是晒太阳的人。他们甚至为了晒太阳而带着帐篷在野外过夜。那天,我也难得与欧洲人分享一下盛夏阳光的滋味,脱去衬衣长裤晒了一晒。一生从没有过的感受终于领略到了,那是一种放纵,在光天化日之下,还父母之形,露赤子之体,与自然直接握手言欢,肌肤相接。说也奇怪,自那以后我与太阳的关系不断改善,经常骑自行车外出追逐阳光,连钓鱼都不戴草帽。

盛夏还会带给我们一场盛宴,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各类瓜果的恩赐。而每一类瓜,又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比如西瓜,就多达几十个品种。年轻时我在专署文教处工作,常下乡支农。一次在田里割稻子,从早晨一直割到中午,又渴又饿。生产队长善解人意,挑来一担西瓜,是本地沙质红瓤,又脆又甜。我和同来的支农人员忙丢下镰刀和干部架子,一人抱起一个,一拳砸下去,分成三五块,埋下头一阵猛吸,连瓜子也吸进肚里去。那才叫吃瓜,那才叫消夏。那是与盛夏极其吻合的一种行为艺术。

世上的事都有规律,盛极而衰,乃是常理。但盛夏没有悲情,盛夏之后,就是金秋,它将继承夏天的事业,发扬光大,把旺盛变为成熟,让强盛更加完美。即使到了秋末,盛夏的英雄气依然在,唐人李商隐有一句诗,留得枯荷听雨声。荷花谢了,荷叶也枯了,秋雨打在它身上,发出的声音虽然有点苍凉,却让人想起盛夏的光辉。就像老革命军人想起当年战场上的冲锋,铁马冰河入梦来。

邻家狗事

我儿子家和贝老家门对门,自从来深圳我就认识了贝老。关门不见开门见,怎么也得打打招呼问声吃过没有。但也不算深交,只知他是哈尔滨人,性格豪爽,很有教养,且具绅士风度。也不知他从前是干什么的,从细节上猜测,像是外轮上的工作人员,而且职位不低。他家的用具一律欧式,沙发桌椅是木制的,暗红色,光亮中透出花纹。柜子里放的全是洋酒,法国的酒壶,高脚酒杯。显眼的地方陈列一艘航船模型,是很多风帆的那种。贝老每餐都要喝一杯红葡萄酒或洋酒,也不用菜,一撮花生米足够。谈吐中发现他对外国的事比较关注。那年我从欧洲旅游回来,他没少问长问短,还不断点头嗟叹。

贝老长我十岁,但腰板挺直,每天都穿着整齐,风纪扣扣得很紧,皮鞋擦得锃亮。隔三差五和小他十岁的夫人去舞厅跳一次舞。他有几个儿女我无从知晓,这儿的潜规则是不问人家底细,怕触到隐私。只知他有一个儿子在身边,开了自家公司,儿媳在银行工作,经济条件好,孙子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儿子和媳妇不常回来,家里就俩老居住,因此儿子弄来一条狗养着,一是防盗,二是热闹。那条狗很高很大,是牧羊犬种,在小区院子里是最厉害的狗,故不常放出去,在顶楼(他们家住复式楼)阳台上搭一间小房给它居住。我只见过两回,在贝老的陪同下与那狗有过短暂接触,深感那狗有一种特别的勇猛威风。有一次我在地下一层见贝老的夫人搬一袋谷物上电梯,袋子很重,我上前帮了一把才弄上楼。在电梯内我问贝夫人,你家两人吃饭怎么买这么多米,也不叫人送?她说,不是米,是狗粮。儿媳叫人送来的,放在电梯口。我这才知道,那条狗特能吃,比她老两口加起来还吃得多。我说,这顶麻烦的,你们这么大年纪,干嘛劳这个神?她说,原先,十多年前吧,我们劳得,现在年老体衰,却又舍不得放走。再说我孙子和狗一起长大,把它当命,每次从英国打电话来,问候爷爷奶奶之后,还特地问狗怎样。啊,这狗已是家庭一位成员了。

我常在自家阳台上活动,做一些浇水清扫的事情,动静稍大,那条狗就呼呼吠叫。自贝老带我与狗接触一下之后,狗通人性,也把我当朋友,我动静再大它也不吠了。邻家有狗,我家的安全系数大增。说也奇怪,最近怎么没听见狗的动静,我问贝老,狗还好不?贝老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狗没了。我惊愕地看着贝老阴沉的脸,想缓和一下情绪,学了一句他们的东北话,咋整的?贝老拉我进屋坐下,细说原委。那条狗三个月前生病了,先是不吃东西,后来发现肚子下长出一个肉瘤。急忙送到宠物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癌。于是请医做手术,虽然费用很高,相当于人做手术的一倍也得做,一条生命哪。但打开一看,癌细胞扩散了。医生无可奈何地摊开手,意思是已尽力了。狗没了之后全家人好几天都不快乐,贝老一直滴酒未沾。孙子得知后,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发来一条信息,悼念亲爱的狗弟。我感到他孙子剑桥没白上,比爷爷和爸爸更绅士。

八楼的陈太与我老伴在一起唱歌,经常参加社区的歌咏比赛,混得很熟。陈太看见我家孙子特别羡慕,我老伴说,你女儿结婚有些年头,怎么还没生一个?这下可打开了陈太的话篓子,一股脑倒出来:你说的是呀,我那个怪女子,她不肯生哪,他们结婚十年了,要是生了,孩子上三年级了。这两个人,不愿养人,宁愿养一条狗。呐,就是那白白胖胖的巴儿狗,进也抱着,出也搂着,亲得不得了。气得我恨不得把它扔掉。你说这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还说是新潮,你“潮”却把别人“干”死了。有一回我骂了她一顿,骂得可毒呢,我说,知道不,你害得男人家断子绝孙。

一楼的刘大爷是我的麻友,经常在一起玩就拉起话来,他说在山东老家养过三条狗,第一条叫追虎,第二条叫超虎,第三条叫制虎,都是虎虎生风的猎犬,被他训练得指哪打哪。因此他对院子里的巴儿狗们不屑一顾。刘大爷是山里汉子,看林子三十多年,带着他的三虎与熊瞎子和狼群搏斗,为林场立过大功。年纪大了,老伴也早早去了,儿子把他接来享享福。起先他很不习惯,自从交上几个麻友,也就安定下来。一次我问他,还想养狗不?他说,还养着。我问,在哪里?他笑笑指指胸口,在心里。

邻家狗事,让我从一个侧面关注与切入城市生态。时下环境宽松,人们对生活有更大的空间可供选择。就说养狗吧,只要不妨碍公共卫生,不干扰别人的生活,尽可以养。但窃以为,什么人养什么狗,好比什么人穿什么衣一样,是要好好思索一下的美学问题。内情需要,外形得体。一个俊俏女子,穿着素雅入时,牵一条干净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与环境调和,或成为路人注目的一道风景。杜甫有诗云:“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此种情状,能不叫人动心?

猜你喜欢
盛夏大哥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盛夏,你要哪一种白?
八月盛夏你最爱的消暑食物是什么?
济公传
上一句
盛夏正当时 早秋已入荷
7月,盛夏的旋律
憋出内伤
气死的鱼
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