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梅 林瑶 龙嘉怡
摘 要:“小植物·大世界”自我认识小组是社工在服务辖区内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开展的一个以对园艺感兴趣并且希望对自我进行探索的初中生为对象的成长类小组。通过小组培养组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意识,引导组员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让组员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矛盾与挑战。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自我认识
一、基本信息
小组在服务辖区内的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进行公开招募,社工通过与报名者面谈的方式筛选确定小组成员,在面谈过程中对比报名者的个人情况及其对小组的期望与本小组目的和内容设计之间的匹配程度来确定了7名小组成员。由于首次在该校开展社工服务,因此在小组正式开展之前,社工以见面会的方式召集组员进行初次见面,说明参加小组的注意事项以增加组员对小组的认识,从而减少组员因对小组认识不足而流失的情况。
小组的成员均为服务辖区内某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初一、初二的学生,大约13-15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此阶段的青少年正面临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社工在筛选组员的过程中通过面谈了解到组员大都存在缺乏对自我的探索、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对未来感缺乏思考等情况。因此社工希望通过小组培养组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意识,引导组员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让组员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矛盾与挑战。
二、服务过程
(一)社会状况
社工在该校开展驻校工作的初期,通过与校领导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该校学生基本为外来工子弟,家长大都为工厂职员,工作时间较长,较少陪伴孩子。该校初中部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社工在驻校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访谈发现其中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对自我的思考,对自身的特点认识不足,不能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学校提供的知识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出现了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的情况。同时,据该校领导和教师反映,该校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因此小组在提供多一种兴趣活动以减少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同时,以该种兴趣活动启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增加其对自我的认识,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应对成长的任务和挑战。
在与学校领导及老师的沟通的过程中,小组得到了校方的支持。尽管学校方面没有多余的场室,但还是在小组开展的时间专门空出了图书馆为小组的开展提供场地支持。在小组的策划和设计阶段,机构的本土及香港督导为小组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小组的组员对园艺活动及自我探索的兴趣能够帮助组员更好地投入到小组中,帮助小组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问题诊断
小组组员目前主要面临因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以及对电子产品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青春期阶段,此阶段的青少年正面临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及其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同一性的功能之一是为个体提供主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自我同一性的一致感能够让个体有效地适应生活中的改变。确立自我同一性的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身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思考。小组成员均为13-15岁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之中,如果缺乏自我探索的意识,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自我同一性的混乱之中,无法达成对自我的准确认识、无法充分整合与利用自身和周边的资源,因而导致了学校领导和老师所反映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加上家长工作忙碌,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机会较少,青少年旺盛的精力无处安放,因而把目光投向了目前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及电子产品,从中寄托个人的情感与精力。
(三)服务计划
服务理论基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青春期阶段,此阶段的青少年正面临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及其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同一性的功能之一是为个体提供主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自我同一性的一致感能够让个体有效地适应生活中的改变。确立自我同一性的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身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思考。
总策略:小组将以园艺活动为手段,带领青少年在园艺活动的过程中把对植物成长的观察和感悟带到自身身上,探索和发现自己的特点,增进青少年对自身的了解。同时,园艺活动作为一种健康有益的兴趣方式进入到组员的生活之中,为组员提供多一种兴趣,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总目标:帮助组员认识自身的特点,了解、接纳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小组节数:5节
每节小组时长:1小时
:小组建立
本节目标:小组成员相互认识;明确小组目的、内容、意义;制定小组契约;分享各自喜欢的植物和特点。
第二节:自我思考
本节目标:小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组员思考自身特点。
第三节:发现自我优势
本节目标:增强小组归属感;组员发现自身优势。
第四节:接纳自我缺点
本节目标:增强组员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组员接纳自身的缺点。
第五节:正面的自我形象
本节目标:巩固小组成果,引导组员更加关注个人优势,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形象。处理离别情绪。
(四)推进服务进程
小组的初期,组员之间的相互熟悉是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小组成员均为女生且喜爱花草等植物,因此通过游戏及对小植物的讨论和分享组員之间能够较快的熟悉起来。本阶段以象征式的方式引入自我探索的内容,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喜好和思维方式,能够较吸引组员的兴趣。社工着重让组员关注植物的特点及其代表的形象,使组员在分享各自喜欢的植物的过程中思考自己与植物的相似之处,从而建立组员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意识。
在小组的中期,引导组员对自身思考的内容更加深入。组员通过观察自身及其他组员的植物,在对比中发现自己植物与其他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把对自身培植的植物的关注转移至自身,从而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由于植物生长情况的差异,部分组员的植物在此阶段的生长相对于其他组员而言顯得比较慢,该组员亦因此感到不开心而出现了沉默的情况。此阶段,其他组员主动安慰该组员,并一起为该组员说出了一些她当时并未发现的其植物的优势。此阶段组员对自身的探索相对深入,均能够发现一些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组员之间的关系凝聚力加深。
小组的末期,组员回顾了整个培育过程,整理培育过程的感悟,同时在社工的引导下一起讨论和分享,得出了必须更加关注自身优点,建立积极正面自我形象的结论。
社工在小组过程中主要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帮助组员在小组的过程中把关注从植物上带到组员自身身上,带领和引导组员在培育植物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并关注自身的优势。
(五)结案评估
小组过程中组员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互动分享中。通过小组过程中对自身特点的探索,组员均能够列举出自身的优势了劣势,增加了对自身的思考和了解。社工通过在小组结束后与组员的沟通了解到,组员认为园艺栽培活动是很有趣的,她很会照顾好这棵小植物,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栽培更多品种的植物。组员之间相互加了QQ,表示以后会互相交流彼此植物的情况或者交流栽培知识。因此小组为组员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娱乐方式,有助于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三、经验分享
社工在小组过程中需要细心地关注到每一位小组成员的情绪和表现。如在小组第三节观察并发现各自植物的优势的过程中,其他组员都积极地与周边的组员沟通对比着各自植物的时候,其中一位组员低头安静地看这自己的植物,看着其他组员讨论却一直沉默着。此时社工细心地发现这种情况,并上前了解情况。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引导其他组员一起帮助该组员寻找其植物的优点以及栽培过成长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小组的力量帮助组员,共同面对小组过程中的问题。
在小组开展的初期,初次讨论组员可能会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组员之间还相对陌生而导致没人愿意分享。在这时候社工作为可作为参加者的一员融入到小组当中,和组员一起讨论,一起栽培,带动组员的互动和分享。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梦.小组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罗斯.青少年团体治疗——认知行为互动取向[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