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我们需要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全面总结四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以便更好指导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政治保障。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经验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十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党政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基层治理体制等取得重大突破。新时代,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我们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探索阶段(1978—1989)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出现了权力过于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个人权威凌驾于宪法之上,家长制、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现象,组织机构、权力机构不合理,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乱象丛生。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这些问题,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党的十二大提出废除干部“终身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针对权力过于集中、机构重叠、党政不分等问题,强调“党政分工”,稳步推进权力的下放,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精简机构。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应的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是由于党的工作重心在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造成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现象。为此,邓小平在1986年的一系列讲话谈话中,大部分都提到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注意到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问题: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不好,经济体制改革也无法深入,就如人的两条腿一般,必须亦步亦趋,才能平稳前行;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端正党的作风。有些党员作风出现问题,这很有可能破坏我党的形象,使我党走上岔路、邪路。只有端正党风,才能避免;三,提出了党政分开的设想。党政分开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党政分工的深化,更加科学。
党的十三大指出,要实行党政分开,推动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强调党的政治领导。此外,十三大还对政府的工作机构、社会协商制度、民主政治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部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西方思潮涌入,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推动下,诸如像西方一样搞三权分立等所谓的自由化思潮涌动。党的领导人敏锐察觉到这些思想主张本质上是想否定我党,否定社会主义,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对党的领导的变相削弱。明确提出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不能搞自由化,要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四个有利于”。一切工作都要以“四个有利于”为标准和原则,围绕“四个有利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党代会的重要内容,后面的改革大都以此为蓝本。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调整和完善阶段(1989—2013)
党的十三大虽然对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部署,但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社会动荡。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反社会主义的声音越来越多,国内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再加上部分领导干部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理解不够透彻,产生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对立起来,偏离了十三大的正确部署,造成了严重政治后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领导,稳中求进发展社会主义。1989年,邓小平强调,我国的政治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也随势将邓小平的“四个有利于”目标发展为“五个有利于”,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的十四大指出巩固和完善十三大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着重于民主法制建设和机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客观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与经济改革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后,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的认识,将法制第一次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的五项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进行依法治国的关系。十五大之后,党和政府的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等工作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1世纪初,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复苏腾飞,创造了“中国速度”。但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暴露出来。首先我国的社会结构进入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冲突不斷;其次领导干部不作为,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再次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诉求高涨。因此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迫在眉睫。这就需要进行党内民主教育,转变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小结,并对接下来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指导。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党执政能力建设。通过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准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继承,还立足于新时期,我国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难题,对政治体制发展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在总目标的指导下,会议还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党建等各领域、各制度体系做出了具体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目标为指导,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做了详尽的指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改革进入攻坚期。同时,党的领导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权力的运行更加合理,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的指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转变政府的职能,优化政府机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调动双方积极性......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在这四十年里,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完善、政府机构人事制度更加合理完善、党的领导更加科学有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新时期,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脉搏,在总结这四十年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更好的指导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正因为这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我们在拨乱反正后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党的领导;正因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我们顶住了反社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思潮的逆流;正因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我们一次次瓦解国内外别有用心者的反动,抗住来自各方不和谐的声音和压力;正因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我们在经历各种艰难和考验之后,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的走了下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了党的领导。有了党的领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政治体制机制也不断发展完善。虽然目前党内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党员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对中央的指示、精神没能学习透彻,不能及时上传下达,发挥好先锋示范作用;少數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等等。但是我们要对党有信心,相信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指导下,我们的党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指导政治体制改革。
(二)坚持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其他政党制度,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权力的过于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就有可能导致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滋生腐败。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发扬民主,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创新协商民主形式,确保政协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权利;通过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二是通过简政分权,以权力约束权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乱象,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极大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通过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等方式,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强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仅靠民主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通过加强党内监督,纪委和监察部门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但是人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政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不强,这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合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来更好维护人民自身的权益。权力的行使一旦缺少规范化的程序、缺少法律的约束,就会导致权力的缺少和滥用,损害人民的利益。如何做到既发扬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又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指引方向;还能保证权力行使的制度化、规范化?国家领导人在这四十年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终于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所以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所以需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所以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做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实现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前程.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历史与逻辑[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08.
[2] 孙泽海.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8,06.
[3] 王春玺.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