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对话】
唐晋:为什么会有这一组诗?
丛林:闲暇时,我常开车去郊外,滹沱河畔是常去的地方。停下车,沿着长堤漫无目的地走。春季,上游村庄沿岸的灌溉让滹沱河水细如一条飘带。夏秋之际,河水暴涨,河鸟翔集,放羊人在远处吆喝,常常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河边的植物,有多少茂盛葱茏就有多少凋敝和衰败,也给人不同的心境和感受。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摒弃了浮华,越来越喜欢走近自然,享受山水风光带来的抚慰。
唐晋:读你的诗作,忽然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记得十多年前读到你的《村庄的月亮》,还有《盛夏》,当时就被诗中那种灵动和敏感吸引。《盛夏》中这几句颇让人难忘:“这茂盛的人体花园/有太多放荡的花叶/多少不眠的夜晚,躁动的灵魂/那膨胀的欲望寻找着温床/寻找迫不及待的燃烧”。只是后来,可能是我的阅读所限,很少再读到你的诗作,也会觉得遗憾吧。
丛林:其实我是个比较理性的人。喜欢随性,顺其自然。2010年以后,觉得对诗歌的表达,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也形不成自己的风格,就想到干脆放下,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也是积淀的过程。对我来说,诗歌总是让位于生活,但它始终没有从我的生活中退出。
唐晋: 《滹沱河边》,关于这一条河的作品不少。当然,你也不是按照一个庞大的构思来写的,有时候过于熟悉,反而没有什么话说,所谓近乡情怯的感觉便是如此。这首诗你是记录了几个片段,“河边”而非“河”本身,因此你也恰到好处地叙述出这种距离感。透过作品不难看到,你的观察是冷静细致的,甚至连同你在“当下”的一部分直觉。我想了解的是,在类似的经历中,通过作品——无论它是有所预置的、当时记录的或事后捕捉的——你真正想要表达的,在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
丛林:我的写作一般是很随性的。情之所至,一首诗可以在手机上瞬间完成。比如 《滹沱河边》这几首就是“当下”的直觉。也有“事后捕捉”,比如《在江岭》。我感觉,置身大自然,才容易放空自己,一旦放空,一些诗意直觉也会纷至沓来。
唐晋: 《情人谷》是典型的女性作品,无疑是一次温馨的追忆。印象中,在你早期的写作里,类似美好的抒情有很多。就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我觉得基本遵循着你最初的一种倾向。如果现在让你对自己以前的作品做一个大致的回顾,你会怎样判断?
叢林:爱情诗,我写得并不多。记得以前写过 《你是风的嘴唇衔来的种子》《温柔》 《星期七》。而《星期七》在博客上得到的好评多一些。记得这首诗的开头是这样的:“星期七,我把梦做得完整/太阳是个勤快的仆人/拉开窗帘就送进一屋子金光/我把早晨放在9点以后/接几个无关紧要的电话/给无所谓的花盆浇浇水/看电视剧,整理书柜/似乎这是多余的光阴任我开销……”。记得一位读者留言说这一首“不油不腻,平淡是真,娴静恬淡,意境高远!”这当然是溢美之词。诗中也确是当时生活的真实状态。《情人谷》是今年秋天,参加“山西诗人看灵石”活动的采风作品。相比十几年前,如今已是年届半百,看待爱情已如诗中“当我们返回/那激越的瀑布/一路跌宕的流水/在进山的平缓处,已平静下来/宛如一面明镜。”
唐晋:很长时间里,在我看来,你所体现的是一种偃伏状态。我想问一下,你目前的写作依旧像以前保持着规律,还是零星或片段?如果有阅读,一般在读哪些书或作品?
丛林:近年来,总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写作。平时阅读,以诗歌较多,大多是国内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也读一些关注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和散文。
唐晋:《在乔家大院》《在中堂》这类作品其实并不好写。从大来说,它是一个普遍的集体经验,而细微之处,它则成为他人的经验。这首诗整体还是比较内敛、节制的,并未去展开,也是一种感觉吧。事实上,在乔家大院,和在滹沱河边一样,都面临着叙述的某种困难。
丛林:是的。诗人鲁克先生说:好的诗都在描述,拙劣的诗都在叙述;描述产生细节,细节滋生情感。有的时候不自觉地就转向叙述,我想这是有关诗艺和技巧的问题。
唐晋:《在江岭》相对更为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感觉及经验的新鲜。新鲜的确是能够触动内心的元素之一,它使你同时有了自我观照并了解的新的驱力。“我注视一株油菜花/碧绿的枝叶托起花冠/一簇簇金灿灿的花朵/围绕着密集的细小的花蕾/为整个春天备足了银两”,类似这样的描述显然是专注的结果,专注中有意会,有赞美,既是对花的赞美,也是对自身状态的赞美。一般情况下,面对直扑眼际的美景,人们很难在瞬间构造组织词语来充分而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观察力代表着理性介入,是内心感受积淀的必然结果。
丛林:正是这样。今年春天和朋友去婺源看油菜花。江岭的油菜花是梯田式的。仿佛一层层黄金铺就的阶梯,把人们往高处带。其实那黄是洁净的明黄,置身其间仿佛人也变得澄明通透起来。所以说,走进自然就是回归自然,与万物交流,和山水和谐相处。其实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需要来自自然朴素的底色,亲近山水,总能唤醒内心深处的安静和豁然,诗人更是如此。
唐晋:“眼底摄满的山水画卷/足以慰藉中年的衰败和沦陷”,《在江岭》中这两句读来颇为感慨。向外搜寻,或许并非为了回避内心,这是中年的智慧。难免会使人想到中年写作这个话题。然而,除了写作,还有很多。写作从来就不是唯一的,人既然到了中年,还是多到河边走走,多看看油菜花的银两吧!
丛林:是的。人到中年,仿佛静水流深。我已学会随遇而安。接纳自己日渐增多的皱纹和白发,力求心态平和宽容。有机会的话,多出去走走,见一见曾经一起写诗的朋友。用朋友的话说,就是多给眼底攒点风景,老了坐着摇椅,翻着相册,读点喜欢的文字,慢慢回味旧日时光……谢谢唐晋老师!也祝福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