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师学院的实习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实习期间是学生向职业人、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关键期,是学院教育的延续。心理学和教育学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我们在了解技师学院实习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要运用教育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适应实习生活,适应社会。
关键词:实习生;心理 ;适时教育
技师学院现阶段规模庞大、专业繁多。学生选择专业自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相继要走入实习企业。这些实习企业分门别类、五花八门。学生们分别要实习半年以上。由于实习的时间比较长,学员比较分散,学院也只能从宏观上控制实习计划以及实习安排,微观上借助于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些实习学生走进企业后,会重新认识个人、社会,重新思考人生价值。产生心理和认知的改变。
一、实习学生主要心理特征
(一)、愈加强烈的情感——独立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
人们认识决定了情感的产生极其性质。实习学生从学院跨入社会,融进工厂、公司及形形色色的商业团体,他们首先油然而生的是无比的自豪感。面对所实习的行业、岗位,会有一种主人翁、俨然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的内心感受。同时也渴望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他们除了好奇,把企业、社会想象的过于单纯、美好,也希望社会和企业尽快地对自己的认可,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目前,学生已经认识到,当今社会大量需要蓝领产业工人,他们的职业在社会上是“香饽饽”。实习企业是社会的窗口,汇集着各种人情、世故。社会上的敏感话题自然也成为学生热衷问题。他们在工作上的独立性还表现在脚踏实地训练技能,技术日臻成熟,工作上逐步独挡一面;饶有兴趣地应酬人际,积极地观察社会、探索未来,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尝试着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付诸实现。
但也有少数实习生得过且过、不求进取、最后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甚至酿成悲剧。
(二)、个人需要的有所改变
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人的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学生们在实习期间,他们在社会需要方面的要求有所增加。技师学院学生入学无门槛,还能获得国家的补助。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将来的工作有保障,完全忽视了文化课甚至专业课的学习。当他们走进企业、工作环境时,会意识到专业知识的薄弱,因此会萌发出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狂补书本知识的念头并落实在行动中。他们会加倍付出,以获得领导或老板的赏识。
现在,信息化高度覆盖,学生们思维开阔、想法奇特,网络铺天盖地地冲击着每一个人,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对本职以外的事情也充满了好奇,甚至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赚取额外收入,用自己赚取的报酬进行再学习、再创业。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需要与情感的复杂性。他们寻找机遇、平台,追寻各种刺激,希望尝试、体验从未经历的事情,他们接收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的信息资讯。
(三)、意志的不断锤炼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行动,客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后,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是怎样。若无坚硬的基本功是无法在社会中找到理想位置。因此大多数实习生非常珍惜工作的机会,抓住这个契机,从主观上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使自己的意志得到锤炼。
技师学院的学生所从事的行业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们自主选择机会的多样化。他们中有从事会计、平面设计、速记、营销等相对偏文职的工作;也有从事美容、美发、厨师、制药、酒店管理等相对比较需要动手能力的专业;更有大批学习汽车维修、数控、电梯维修等动手能力极强、工作劳累、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他们走上实习单位后无不需要吃苦耐劳、虚心请教。很多孩子在企业迅速成长,获得了领导和老板的赏识,在技术水平上取得极大的提升,锤炼了意志,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但也有些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如自律性差、性格封闭、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挫折、压力束手无策,只知逃避,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线条的择业兴趣
技师学院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毕业去向基本定格。但是从目前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分析来看,我认为,由于在校期间思想和心理的变化,社会大趋势的飞速发展,使他们的择业选择性多维化,多渠道,造成了他们择业的不同心态。
学生们基本上是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早已辍学,出来打工一段时间;年龄太小,在家恐耽误了前程,找一个受约束、学技术的地方;以技师学院的文凭为跳板,毕业后另谋高就。因此,实习学生其中有一些学生体验到某些行业的艰苦、重复、简单、不容易短时成才,或者收入的微薄等现状时,萌发出重新择业的愿望,开始重新规划人生。有的去当兵,有的去深造,有的自我创业,比如开公司、开网店等,以至于完全背离自己的专业。
心理学和教育学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我们在了解了实习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要运用教育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
(五)、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
这些十七、十八岁的年轻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考虑事情片面,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出现急躁、盲目、自我感觉良好,但专业技术欠缺很多等问题。实际结果往往与现实相悖,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一蹶不振,打起退堂鼓。
二、如何调动實习学生的积极因素
(一)抓住时机进行“适时教育”
技师学院培养目标是有文化、有技术的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在学生刚刚迈进校园时,学院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爱校”、“爱专业”“爱学习”等活动。在校期间,组织他们走进企业、熟悉专业、了解劳模,与技术骨干零距离接触,坚定“爱岗敬业”的信念,从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择业观。
实习期间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之间定期学习、观摩、竞赛,学院跟踪报道,及时肯定、表彰,让学生自我得到充分的认可。
(二)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适时施教
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教师既要尊重学生们的独立性,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动态,对其消极因素给予引导。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染有感情色彩的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需要,也是使学生思索问题、更好地进行实习的内部动力,是可贵的心理品质。
教育者的任务是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就“意志”而言,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克服困难、钻研技术的重要条件。因此,教育者更应该重视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伟大的中国梦”同眼前的工作相结合。让学生懂得,任何工作都不能不劳而获,任何机会、报酬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鼓励他们磨练意志,树立远大理想,并付诸行动。
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影响,实习学生存在择业观点的不同心态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热爱专业、立志献身的主流趋势,稳定它、发展它,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三)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
技师学院的学生的实习阶段,通常经过适应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实习生在每个阶段往往会出现相同的心理困惑,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做到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前期干预、心理疏导,从而杜绝实习期间性格、行为的偏差。
在学生实习前进行思想动员,提前组织实习生学习行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学习贴近实习单位的各项内容,以便于让他们愉快接受,欣然前往单位,圆满完成使命。
综上所述,技师学院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产业大军,肩负着中国国家建设的长远使命,也是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伟大中国梦”主力军,他们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缔造者、参与者、圆梦者。
技师学院的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专业,对在校生倾注关爱,也应同样重视即将走出校园的实习生,对其定期跟踪教育及回访。研究他们的心理动态,把握契机,有效施教。实习创设的环境能够改变实习学生对客观存在做出新的反映。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关键期。
总之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更好地开展实习教学,在技师学院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
参考文献:
[1]杨翠,郑玉红.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0).
[2]蒋正芳.中职顶岗实习生的心理辅导策略[J].人生十六七(中旬刊), 2017(10).
作者简介:
陈岩(1965.11-),女,汉族,原籍山东省掖县。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語文高级讲师。1987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94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学学士。2004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专业,文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