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农村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和需求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明显增大。这也就激发了智慧供给,这一创新性智慧供给在本质上是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由传统的非智能供给转向为智慧化供给。本文拟从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困境出发,理清困境产生的原因,探讨从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感知与传输智慧化、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供给决策、供给提供等方面的智慧化,推动实现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供给。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
一、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智慧供给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的内涵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主要是依附于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相关建设成果。其主要功能在于向农村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且符合其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一功能的发挥则主要立足于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更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方式,快速实现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其具体内容包括文化服务供给感知与传输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供给理念培养、大数据技术适配于农村人民群众的需求挖掘等。以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其文化素养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智慧供给对农村人民群众的现实意义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硬件设施建设层面,我国农村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建设,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在软件利用层面,逐步发展运用农村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各类公共文化场所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门户网站建设与文化资源库建设更新,纷纷推出相应的微博、公众号、手机APP等,大大提升了农村人民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与便捷性。正是伴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硬件与软件的不断发展完善,农村人民群众也逐渐接触并享受了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也越来越要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更加智慧化的方向转变。
(三)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智慧供给对时代的现实意义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促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也要不断适应这一潮流,加速实现智慧化供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也从最开始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建设到现在被人们逐渐熟练使用的公共文化服务微博、公众号、QQ空间、APP应用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现了从线下逐渐转向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从电脑端转向手机端与电脑端相结合的变化。同时,主要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关联,促进城市建设、服务、管理以及生产生活的智慧化的智慧城市不断发展。这也必将加速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智慧供给转变。
二、实现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过程中面临的桎梏
(一)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要以两个“一公里”为抓手。打通“起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在“起始一公里”上仍有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场所未建立起相应的门户网站与文化资源库。或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建设指标,出现供给平台建设重数量不重质量、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在“最后一公里”上,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民群众与当今高速发达的社会严重脱节。对智能手机、电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缺少相应的使用机会与技能。即便有很好的智慧供给模式与平台,他们也不会很好的利用。
(二)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理念落后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过程中出现了供给理念较为落后,脱离人民群众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现象。受落后的供给理念影响,我国農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供给部分并未达到预期标准。以综合文化站为例,本意是政府为了满足当地农村人民群众的综合性文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囊括了书刊报刊阅读、科普教育、技能培训、文娱健身等多种活动。但现实中部分文化站的存在也只是徒有其表。在供给理念的影响下,建设标准较低,停留在实现基本标准的目标上。部分选址在当地乡镇政府办公所在地内部,面积受限且能够供给的器材有限。未完全实现服务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综合性功能。
(三)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矛盾始终存在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资源配置上供给不足与供给无效这一对矛盾性的问题并存。就供给不足而言。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覆盖率较低,人均公共文化资源占有率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比较为落后。就供给无效而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不高。虽然农村地区纷纷建立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送电影下乡流动放映点、公共阅览室等,但农村群体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妇女或老年人,这类群体实际更加偏好娱乐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等。且农民群众缺乏合理的文化引导,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这些活动场所大多数时候并未充分发挥其该有的功能,仅仅流于形式,是对资源的一种无形浪费。
三、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智慧供给的实现
(一)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感知与传输的智慧化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智慧供给的实现是以建立起相应的文化供给感知与传输的智慧化为基础。首先完善基本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程,推动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强化农村人民群众使用网络的能力。同时,农村公共文化管理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形式,做好互联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手机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为农村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构建共享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平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
(二)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的智慧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摒弃一些落后的不切实际的假大空思想,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念的智慧化,应该以公众需求为根本,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智慧供给理念。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来进行相应的供给和选择具体的供给方式。且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层次,各对象间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精细化发展,规范供给流程,坚持质量导向的供给理念。让供给给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都是符合公众需求且质量较高,以便于实现供给理念的智慧化。
(三)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的智慧化
传统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主观经验而作出。一旦出现问题,就再进行逻辑判断,而后提出解决方案。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容易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不匹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的科学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机制智慧化的重要实现内容。实现供给决策的科学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首先可以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供给对象的行为、语言信息等进行分析,及时抓取,识别每个农村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在需求,改变传统的问卷式单一繁琐的需求了解模式;以此根据分析结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智慧式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缩短供给流程,提高供给的精确性与精准性。
(四)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文化服务供给提供的智慧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机制的智慧化,需要结合整体性治理思路。柯克~艾默森(Kirk Emerson)等认为整体性治理是一种超越政府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界限乃至公私部门之间的界限进行协调与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的整体性服务的政府治理图式。整体性治理对内注重政府上下级间,各部门间的共同治理。对外则强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协调整合。首先,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整合。整合各部门间的职能分工,协调利益分配、权力关系等,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流程,破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時,建立起多元合作的良性机制。要不断强化市场与社会组织的服务职能,形成基层政府、市场、社会与居民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智慧化供给。
参考文献:
[1]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 153-160.
[2]徐耀新.实施文化畅通工程[J].新世纪图书馆,2017(01):5.
[3]钱伟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亟待提高[N].中国文化报,2011-08-16(005).
[4]Emerson,K,.Nabatchi,T. Balogh,S.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Vol.22,No.1,2012:1-29.
作者简介:
黄沙沙(1994-),女,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