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维 卢亚娟
摘要: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本研究以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为例,分别从课程管理和课堂管理两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状况进行思考以获得启发。
关键词:美国大学;课程设置;课堂管理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存在盲目攀比科研成果的现象,很多事例反映了部分大学教师将发表科研论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日常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则被抛之脑后。国外科研实力的发展让我们误以为大学教育就是以科研为首,实则综观国际名校与国外奉行的大学教育准则可以看出,大学课堂教育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和学校的成长是最为重要的,本研究主要以美国大学为例进行探讨。
美国大学主要分为教学型学校和研究型学校,大多数教学型学校包括社区学校与专科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考察点就是教学成果与就业问题;研究型学校在教学型学校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的职责范围。科研是任何一位大学教师的必要职责,但这不意味着科研就比教学重要,教学成果的好坏才是评价一个大学培养人才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课程管理
美国大学的课程管理主要考虑学生、教师与咨询人员三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学生选课系统、咨询体系、课程调整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主导权在教师手中,任何教师都有开新课的权利,但是从一门新课的提出到真正能够列入课程目录并且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商讨。通常教师需要提出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学分分配、教学目标、教师成员、预修课程、参考学校等,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才能让此课程在学院全体教师大会上投票通过。目前美国的大学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宾州大学为例):
1.通识课(共45学分)
美国大学规定,大学本科任何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相应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课程的内容包括技能和知识两大类型,其中技能课包括数学和英语,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与基本的数理逻辑思考能力等;知识类课程包括健康学、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五个方面,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生活常识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
2.专业课(以宾州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共73学分)
专业课又分成必修课(46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和其他选修课(13学分)。学生在完成通识教育后,才能真正进入各学院进行专业学习。专业课包括会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商业导论、信息系统、法律等。专业选修课的范畴除相关的金融课程外,还拓展到数学、统计等课程。其他选修课要求除了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课程,還有相应的课程作业和设计等。(二)学生选课系统
有了一套好的课程设置后,还需要高效的选课系统。美国大学学位获得以完成专业的相应学分为准,所以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的4年制本科,美国大学生有出现3年读完所有课程、4年拿到两个学位、休学、退学、半工半读等各种情况,这也是美国大学的毕业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咨询体系
由于学生选课的高度灵活性和自由性,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每个大学院系下都有相应的课程咨询部门。准确地说,课程咨询部门的人员不属于教师体系,而是行政人员体系。
(四)课程调整
由于自由的选课系统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课程分配不均的情况,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在教师配备、开设学期、开设方式(教室或网络)上进行调整,以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
二、课堂管理
美国大学的课堂管理相对自由和轻松。课堂管理并不仅仅限于空间上的课堂,还会涉及课后沟通等环节。
美国大学课堂管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大纲
每个任课教师在开学前都要制定课程大纲,包括专业名称、课程编码、课程时间、上课地点、教材需求、学习目标、答疑时间与地点、电子邮箱、电话号码等,课程大纲内容要合理、全面,教师在开学前要将其上传到Blackboard或者其他学习系统上,便于学生及时下载并对该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学大纲中通常会列出多本教材,包括主要教材和辅助资料。学校书店为学生提供新书、二手书,学生只需提供课程名称便可以获得相关书籍的信息。
(二)课堂纪律
美国大学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言论,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观点的对与错,而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积极参与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大学课堂是个松散的自由市场。美国大学课堂上不允许出现任何侮辱同学和教师的言行、不允许出现任何违反法律的情形(殴打、持枪等),任课教师有权利警告、驱逐任何一名违反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
(三)考试与成绩评定
美国大学课程的评定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成绩评定小部分比例,其余评定项目还包括出勤率、上课参与度、小组作业、网上定期作业、学期论文等。
(四)课堂讨论
美国大学中每门课都设计有讨论与回答环节,其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辩论式、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
(五)课后见面
教师在新学期开始会告知学生自己的办公时间和办公地点,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或者提前预约跟教师见面。针对学业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有责任答疑解惑,对于学生的隐私问题,教师必须保护。
三、启示
通过对美国大学课程管理和课堂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课程管理上应体现社会价值取向,创新办学观念
从美国大学设计的通识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大学并不急于把学生培养成专职人才,而是希望能够从价值取向上引导学生。比如,写作课程的开设,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数学课程的设置则对学生运用数学方法、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除此之外,在发展传統优势学科的同时,我国的大学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对于社会不太“感冒”的专业应该加强设计,如哲学、历史等学科。不应过早地将学生定位于某类专业人才,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涉及多方位学科的学习。
(二)课堂上应强调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美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调民主平等,学生从小被赋予知情权、质疑权、参与权、言论自由等各种权利,在权利被侵犯时他们懂得寻求法律法规保护。另外,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是我国大学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我们经常看见讲台,上教师激情澎湃、教室里学生毫无反应的课堂现象。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在为学生设置课程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实时更新。
(三)教学上强调思维和能力教学,重视课后时间的利用
一些高校在一贯强调知识重要的同时,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考完就忘、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学本科生应该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阅读各种教科书和参考书时独立学习,灵活记忆,将死板的知识灵活运用。一般来看,大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最集中的见面机会,但往往效率低下,学生的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学教师必须为学生保证充足的课后见面时间,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多方位和个性化的需求。
(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多方面满足学生需求
在研究型的美国大学中,教师都清楚地了解教学和科研是同等重要的。他们认为,和学生建立教学关系,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输,发现新的方法和理论,而且能够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大学里,教师教学与科研可以同时进行,教师不能单纯地将科研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全部,教学效果良好也是评价大学教师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综合来看美国的大学教育,无论是课程管理还是课堂管理,都体现了关爱学生的特点。国内的大学也应开放选课系统,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学校要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吴绍春.从11门课程看美国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3).
[2]熊庆年,刘莉.战后美国大学普通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J].高教探索,2001,(4).
[3]王滨.美国大学人文教育课程评述与启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叶文振.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其借鉴意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