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九小学,广东茂名 525427)
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专业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综合均衡发展。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闪亮明珠,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书写能力更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因此,书法教学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简单探讨了在当前的环境下应如何开展书法教学。
书法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其小小的字体内融汇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代代流传的智慧光芒。书法不仅是通过练习写出漂亮的汉字,更是引领人们去感受汉字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反映书写者个性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学生初步建立语文学习态度和学习体系的重要时刻,教师的教学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让书法走进校园[1]。
当时代的脚步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已在社会逐渐普及,当代人已习惯使用手机和计算机等设备,对书写方面的自我要求也在逐渐降低,人们频繁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很多人认为,书写根本就不重要,在进入社会后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观念的出现是由于其并未体会到书法的美感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养。
对于书法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建立起书写的记忆感即可。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量的写字练习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无法体会到练习书法的乐趣,也不懂得练习书法的意义,在他们眼中这是无意义的、重复机械的劳动,并没有耐心去钻研书法技巧,理解和体会书法美感,只是潦草写完应付差事,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明晰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书法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书写兴趣,明白书法学习的意义[2]。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明确书法教学绝对不是简单地教导学生书写,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一方面,在进行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书法相关的故事,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更多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书法的素材时,也不要局限于书本的课文或者是晦涩的诗词,要挑选一些贴合学生兴趣的语文素材,如充满童趣的小诗、一些构思精巧的短小故事,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语文鉴赏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自身的影响力。要想让学生重视书法学习,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每次书写。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时,要注意自己的字体,切勿太过潦草和敷衍。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时,普遍存在一个难题,即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并没有人为其解答。教师对书法教学的普遍认识也只是让学生通过大量临摹和练习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显然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书法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小碎片,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书法学习反馈交流体系,与学生经常分享和讨论在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与学生在交流中一同成长[3]。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感知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弱,而这个阶段又是学习书法知识的初始阶段,是学生养成书写习惯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使教学设计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细致教学,不仅要在课上讲授书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系统地学习字体结构等内容,对学生的书写姿势等方面也要进行关注和纠正,让学生保持腰背挺直,身体与桌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当前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书法教学缺少具体、全面的周详计划。但是,书法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需要明确书法教学的意义,以建立良好的书写能力和习惯为基础,向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更高层次进发。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对书法学习的领悟程度也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渐调整教学计划,在帮助学生制订书法练习的计划时,一定要注重层层推进。对于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要从临摹向着建立自己的书写体系提升;对于进度慢的学生则需要求其完成最基础的书写工整,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不可揠苗助长[4]。
书法教学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目光局限在单项能力培育上,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多项能力,从单一的书法技能培养延伸至学生的审美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育上。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利用不同活动的特性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书法知识,建立素质品行,培养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次书法展示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素材内容,并创新表现形式。在这个活动中,为学生的书法作品提供了展示的途径,很多学生的作品别出心裁,有的将书法与画作结合在一起,有的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字体。同时,由于是选择课外素材,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要求,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又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书法作业收集起来,举办一个书写进化展览,从学生的作业中挑选出不同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在书法学习方面的进步。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建立了对书法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在班级分享一下参加活动的感受,说一说自己在练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技巧和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活动增强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对书法学习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信心。
在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其重视起来,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书法学习从枯燥、重复转变为有趣、生动,更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书法学习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实现综合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