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区域环境创设

2019-04-04 03:24林碧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区域创设

林碧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 361000)

引 言

幼儿应当成为区域环境的主人。蒙台梭利认为,环境的作用仅次于生活本身。要真正做到区域环境以幼儿为本,就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专业素养与能力,做到师幼平等协商、整体规划、共同商议,在常态空间布置的基础上,留有可以机动安排的活动空间,以幼儿的自主自愿为出发点,把区域环境还给幼儿。

一、营造开放的区域精神环境

大班幼儿提出想玩迷宫游戏,一开始,他们在班级的一个角落,在大纸板上绘制迷宫,并制作了“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来走迷宫。一段时间后,幼儿们扩大了迷宫的范围,移到活动室的中间,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还用上了班级的椅子。后来,幼儿觉得场地太小,还会干扰到其他区域的幼儿,又把游戏移到操场上,甚至把户外场地的海绵垫、梯子等都用上了,迷宫的情境更丰富了。他们分成两组进行通关比赛,还制作了服装、记分牌,每天竞争得热火朝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信任幼儿,真诚接纳和支持幼儿创设、改变、调整环境的想法和行为,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环境的主人。

幼儿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当下,有个别教师过分强调区域游戏的自主性、愉悦性,让幼儿自由放任。其实不然,区域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个性、能力,还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1]”刚入园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约定俗成的区域规则和要求,材料按类整理收拾的学习习惯,都将伴随幼儿的终身;中、大班幼儿能乐意和同伴合作、分享自己在区域中的探究、发现,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不怕困难、勇敢解决问题等,这些宝贵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加其自信心和探究兴趣,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动态的激发探究欲望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条件,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成长。所以,区域空间和环境的创设应具有支持性,能激起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以最大化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班级走廊的种植区,种植了幼儿讨论出来的、放在沙子、水、土不同条件下生长的种子,一起商量讨论如何管理好植物,并形成种植公约,每天去浇水、观察、做记录,测量种子发芽的高度是否一样。班级里可供幼儿自由选择学习探索的活动区,与活动材料互动的墙面环境,都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了激发探究欲望、满足探究需要的区域环境[2]。

动态化的环境是课程的铺垫和延续。环境不是为了“展示”,更不是为了“美化”,而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老师”。幼儿在环境中展示了活动,推动了课程的发展,同时,课程中的活动又不断丰富了环境,变化着的环境和课程活动互推互进。在科学区的墙面上,张贴着幼儿带着“哪里有平衡”的问题找到的照片、记录单,有小丑表演、自行车走钢绳、称子、陀螺等,引发了幼儿的议论:“原来两边一样重,就是平衡。”“妈妈说保持左右平衡,就不会摔倒,我骑自行车就这样的。”“我们也来玩平衡吧!”教师接着问:“有哪些材料可以玩平衡?平衡需要什么?”于是,幼儿从家里带来长短不一的冰棒棍、小石头,还有花生、核桃、黄豆等常见的物品,开始动手制作,探讨平衡,每次成功后,教师都会拍照展示作品,供他们分享交流。随着探究的深入,他们的平衡板在变大,材料数量在变多,环境上的作品也在逐渐增加丰富,环境反映了幼儿探究的过程,记录了幼儿的学习轨迹[3]。

三、提供开放的引发主动探索的区域材料

(一)材料提供具有开放性

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生态式的低结构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主角”,这些低结构材料造型简单,但功能开放空间大,能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大、中、小各年龄段幼儿的自由选择和探索需求,如纸杯、夹子、纸筒、报纸、吸管、毛线、石头、冰棒棍等生活常见的生态材料,获取方便,来源生态,蕴含了数量、形状、材质、生活常识等元素,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在小班投放塑料夹子,幼儿扮成了“小兔子”“小蛇”,增加辅助物纸盘又会扮成“小猫”“刺猬”。在中、大班,根据生活中夹子的种类提供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小木夹、塑料夹、小铁夹、长尾夹,并按类摆放,幼儿合作扮成了“恐龙”“大树”,有的造型用了一两百个夹子,幼儿的创意让人赞叹不已,他们不断迁移自己的经验,并创造性地使用低结构材料,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潜能。

(二)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

在区域探究过程中,提供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对学习过程的操作和探索,而不是单一的、封闭式的任务训练[4]。例如,在科学区的《凑数》游戏中,幼儿1 抽出数字卡8,接着选择在3 个小框里分别放入3 个、3 个、2 个的小石块,幼儿2 在这三个小框里分别放入5 个、3 个、0 个的小石块,这样一来,幼儿2 就可以把凑起来是数量8 的小石块拿走。最后,两个幼儿会进行统计比赛,看看谁“凑”到的小石块多。像这类游戏,材料和玩法并不复杂,但是幼儿的操作水平不同,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游戏过程出现的情况也不稳定,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

材料因幼儿需要应做增加和扩展。区域材料的提供是动态的、变化的。教师依据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困难及新的兴趣点,及时增加、扩展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呈螺旋形向纵向深度发展。例如,在中班区域游戏《装豆谷》中,一开始提供了大小不同的汤勺、小瓶子、杯子、碗,让幼儿把盆架上的豆谷装到瓶子里,发现个别幼儿手眼协调不一致,一次游戏只能装一点点,很快就失去了兴趣;而个别幼儿动作协调、迅速,一周下来,此区域游戏已不能满足他的挑战。于是,教师为幼儿又增加了两组材料:大漏勺、长柄木勺及广口身矮的瓶子;另一组为筷子、镊子及瓶身有水平线的矿泉水瓶。这样一来,在材料及时增加和补充的过程中,满足了不同操作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并将观念转变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创设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区域环境,让幼儿自由活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快乐成长,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区域创设
分割区域
创设未来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区域环境政策审计问题研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