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传统与创新

2019-04-03 05:40谢凤琼
读天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摘 要: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经进行了近20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7年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新教材也开始使用。而课程改革能否进一步纵深推进,取得圆满成功,关键还在于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作为一名一直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我在课改中一直且行且思,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现就课改中的传统与创新谈一点自己的初浅认识。

关键词:传统与创新;课程改革;且行且思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方式。于是有些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新方式。一堂课中既有自制的PPT课件,又有选取的数字故事;既有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又有学生编排表演的课本剧。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课很好看,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也很兴奋。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样的现实:我们的教师多数要承担至少六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精力有限,就学生而言,历史学科只是他们所学十余学科中的一个小科,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精力都有限,特别是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的基础就更是薄弱。结果就往往出现令我们沮丧的现状:一堂课下来,学生记得的只是某个好笑的小插曲,而对这堂课要掌握的知识一片模糊,要提高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更别说什么观念的认识和养成了。

经过多次试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基础教育不是精英精英、选拔教育,它要面对的是所有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我认为在普通初中普通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必要的、准确而精炼的讲述让学生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然经过一定时间教师的示范后,可以让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其次,教师还需要利用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进行板书,再现课堂教学的重点。这样学生才容易跟着老师一起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达成知识目标。同时对于学生工整书写也起到一个示范和训练的作用,既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求教师备课要坚持依据课标,源于教材,活用教材的原则。加之课堂教学的比赛中活用教材往往容易引起评委的兴趣和关注,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于是有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教学内容的顺序必定和教材不一致,必定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宽拓深以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平。但笔者认为教材是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和有经验的学科教学的精英精心编写的,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审核。基本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征,带有相当程度的权威性。几乎所有学生对教材都有很高程度的信任。特别是层次比较低的学生,他们学习时更加依赖教材。教师上课过多重新整合教材,会让他们疲于应付,难以做好笔记,从而严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拓宽拓深教材内容确实让课堂教学显得容量大,层次高。但无疑会增加难度,普通学生不仅很难在只听老师讲过就理解掌握增加的内容,还会影响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认为是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是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拓深,一定要视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教师的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认可和成功,才有利于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改中什么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等广为采用,备受吹捧。不少教师盲目跟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依据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分小组看书、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对此笔者认为历史是文字学科。讲述的主要是已经发生的事,甚至是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的非常遥远的事。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便于学生理解和体悟的教學情境。何况像“家国情怀”这样的教学目标,更需要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讲述去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式的设计一定要合理,多样而不流于形式。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宏伟工程。需要我们奋勇前行、锲而不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牢记: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让我们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健全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课程改革论丛.人民教育出版社.

[3]闫有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

作者简介:

谢凤琼,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