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019-04-03 05:41盛超丽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导主体发展

摘 要:探究性学习强调方法的自主性,以个人或小组或集体的方式进行研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强调注重实践,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能自得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探究性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主体;主导;拓延;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体,强调内容的丰富性。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因而,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是小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 正本清源显主体,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对学生疑难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植的沃土,是学生独立个性得到发展的可喜特征。作为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正确意见;对不够正确的意见也要表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而不是训斥、打击、挖苦。诚然,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我们营造了宽松民主的环境,并加以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发表见解。

二、 妙于点拨巧主导,创造学生探究机会

(一)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看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实录,对支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感触颇深。在讲《西门豹》一课时,支老师让学生自由地通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以下五个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

这样的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学生对这些问题既感兴趣,又颇费心思。感兴趣的是这些问题与自己读课文时的感触息息相关,似有触动,又不确切。费心思的是不能很轻易地就可以回答,需要仔细思量才行。体味之余,觉得这样设计问题的巧妙之处首先在于提问的功效多。它可以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路、搭桥、指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会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

(二) 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创造学生探究机会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打下小组学习基础。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

其次,指导学生互相合作,确保小组学习到位。课前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灵活、分工明确。课中分组讨论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巧妙指点。

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全班讨论时,我们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说、议、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要注意以讀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地读,投入情感地读。

三、 拓延时空融课外,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一) 向课后读写开放

课后开放阅读,凭借课内“例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语文领域。如读完《少年闰土》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故乡》;读完《飞夺泸定桥》后,可阅读反映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故事等等。同时,加强课外动笔的实践。如:仿写、扩写、写见闻、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 向各科教学开放

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语言为凭借,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与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同提高的作用。如向自然课开放,让学生观察、实验;向数学课开放,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向美术课开放,让学生画画、涂涂;向音乐课开放,让学生听听、唱唱等。有趣的游戏、奇妙的实验、精彩的舞蹈、快乐的活动等,又可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易于发展。

四、 注重发展优选择,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一) 让学生选择“内容”主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段式,内容本身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大胆放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

如在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第3自然段后,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物产说特点。由于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说得头头是道、兴趣盎然。不但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起到了深入一点,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二) 让学生选择“理解”主动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一些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学生对事物的含义可以作多角度的理解。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课文,在课文的不确定处和空白处,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起来,从而得出具有个性色彩的阅读结果。

如《奶奶笑了》课文开头一句“奶奶病了”朗读体会时,有的小朋友说应该读得轻、慢一些,因为奶奶病了,我很伤心;也有的小朋友说应该读快、急一些,因为看到奶奶病了,心里很着急,急着想给奶奶做点什么。以上两种阅读体验是不同的,但反映出一年级的小朋友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刻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受课文意境,用自己的审美观去再造课文形象。所以,阅读实践中,应多让学生探求有个性、有创见的阅读结果,多追求“我是这样理解的”,“我有不同的看法”等。

在探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始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广度、深度,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宽松的、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发挥出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越学越爱语文,越学越会学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家教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S].

作者简介:

盛超丽,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檀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导主体发展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区域发展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图说共享发展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