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2019-04-03 11:14苏桂萍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方法改革

苏桂萍

摘 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中职卫生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较强。对中职学生来说,在学习该门课程过程中有一定难度,甚至个别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作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教学方法;改革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对专业基础课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学习习惯较差等现状都成为中职教学的重重阻力。

2.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难懂

由于微生物个体太小,我们人类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微生物没有直观的印象,对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免疫学部分包括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免疫,重点学习抗原、抗体及生物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一些反应过程,而这些都是在人体内部发生的,学生没法直接观察,因此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难度。

3.课程课时量有限

由于课程改革,更突出了专业技能和操作教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在课时量上由原来的72课时缩短到现在的36课时,在短课时内,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这给授课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传统教学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存在的客观制约因素,传统的教学已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选择优化、高效、适宜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也较为枯燥,传统教学法只是利用课堂进行理论教学,不能体现和完成当下中职卫生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目标。因此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有利于知识的渗透,也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习病原生物部分的内容时,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边学习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等,边学习理论知识,让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出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眼前一亮,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达到了;学习细菌的分布时,可以通过亲测皮肤上、口腔上、空气中等是否有细菌存在的实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良好习惯,这样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学生是很有成就感的。

2.PBL教学法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的情况,PBL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医学基础课与临床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精选病例,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典型的病例,便于设置演绎轴线开展思维与推理,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主动地掌握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加以合理应用。如在学习流感病毒时,不是直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流感病毒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展示近年身边流行过的H7N9事件,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参与到思考討论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还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素质教育。

3.多媒体教学法

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免疫学又是抽象的,一些细菌、病毒的实验由于安全等问题也不容易开展,使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变得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教学难点,充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观察真菌、细菌等,同时也进一步地加深了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向学生介绍病毒的结构时,由于病毒太小无法直接观察到,学生会惘然不理解,这时通过图片展示对比各种病毒的结构,让学生有个更直观的印象。在学习超敏反应时,给学生播放吃螃蟹过敏的患者发病时的视频,不但使学生掌握超敏反应发生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视频中患者发病时的痛苦表现,增加了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和素质的教育,也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情感教学目标。

4.提问式教学法

陈献章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程颐曾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提问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勤思考的习惯,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提问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①护士在打针之前,在注射部位涂抹了什么?涂抹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引出正常人体的血液、肌肉等部位是不应该有细菌、病毒的存在及常用化学消毒剂等知识点。②自来水不能直接喝进肚子,而需要煮开,煮开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消毒灭菌法的哪种方法?

5.列表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教学是把容易混淆且比较难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求同存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但各种病原性细菌、病毒、基础免疫等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对比,使其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以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列表对比说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正异常表现。如下表。

6.自学指导教学法

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形成和提高是学生实现会学、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和体现。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在知识更新爆炸的今天,他们会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教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指导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它的优点在于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讲到化脓性球菌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述葡萄球菌章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学习葡萄球菌的思路来自学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7.罗列“纲目”教学法

要掌握一门课程,罗列提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学生系统储备知识形成“动力定型”的关键一环。一门课的内容好比一棵树,有根、干、枝、叶、花、果。学习复习要沿着这条线索进行,即由根到干、由干到枝,由枝到叶……做到“总结抓纲,纲举目张”。例如,罗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的大体提纲,如下图: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实践证明,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关系到学生临床技术的掌握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养成,对学生医学生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努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借鉴,并将其有机整合,因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只要是适合所教授学生的,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探索和技能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教学过程,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方宁,延慧敏.高职护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2(7):436.

[2]卢芳国.《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128-129.

[3]李晶.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多样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619-4620.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