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的探索

2019-04-03 11:14窦高杰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窦高杰

摘 要: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互联网将世界联结成为“地球村”,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巨大的经济发展背后隐藏着的层层问题也不断闪现,我们要看到,背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在精神上还有很大的欠缺,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在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同时,吸取古今中外的思想智慧,结合现实社会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新的解决路径,全力做好高校思政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当社会主义的枪声划破夜的宁静,当开国典礼上震耳的礼炮宣示着国威,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大江南北,当互联网联结起万家灯火,当“撸袖就干”的魄力穿透华夏,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期待的时代,是一个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容易迷失的时代。

新一轮的经济热潮将人们掀至新的思想领域,前所未有的繁荣背后携裹着隐隐的危险气息。当代大学生接收着最前沿的信息,新媒体时代给了他们全新的表达途径,他们在学校与社会的交叉点感受着自我思想与社会大流的激烈碰撞。如何认清他们所处的境况,如何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又如何引领他们走上社会大道,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而高校恰好是一个绝佳的舞台,通过思政课的引导,大学生能够意识自身的思想状态、培养自身思想品格。因此,高校的思政课堂堪称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的推动者,思政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信息化时代带来信息爆炸,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实现了信息即时化,很多风气不正的话题借势蔓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海量的信息也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模式,他们更倾向于自己的判断而非传统的受教师主导思想。大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开始转变为大众信息的“制造者”,即“自媒体”。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表达平台,他们可以借助这些平台畅所欲言。同时,他们也不再坚信权威,甚至悄然形成“反权威性”的心理。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比起以往的知识分子群体,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要经受更多的考验。我们要看到,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寝室矛盾突出、拒绝参加集体活动、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观上有严重的功利倾向、思想困惑多、心理矛盾多,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等。

这是对时代提出的疑问,也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疑问。高校思政教育者主导学生的思政工作,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思政工作者要注意切合时代,利用调查研究分析摸清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上好思政课,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框架和脉络,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新的模式与方法探索

思政课的传统模式几乎为千篇一律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走过场,师生两张皮”。学校大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要求学生抓紧、记牢理论知识。殊不知,思想政治涉及人最活跃的思维活动和瞬息万变的时事,课堂上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输送教材内容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欠缺科学性的。

我国的思政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政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也是其应有之义。

1.立体教学法

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新时代下新的教学方法更具“人情味”。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事为本”,新时代的立体教学法则是将专题教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以及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多个环节结合起来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加灵活多变,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即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2.艺术教学法

思政课具有时事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学科内容的活跃性决定这门课的授课方式不同于普通课堂,启发式、参与式、协作式、研究式、情境式教学模式应该被采用。教师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及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要改变思政课易僵化的古板形象,让思政课变得有趣、有人情味、有生活气息,这样一来,有针对性、时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思政课自然而然地对学生也就有了極大的吸引力和魅力。

3.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具有生活性、真实性、探索性、挑战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初步领悟人生哲理,开启自身的创新潜能,让学生活跃起来,让课堂教学真正生动起来。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教学法集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学生感知、提高课堂效率、启迪学生智慧于一身,将生硬的理论知识寓于创设的情境之中,定能彰显思政课的活力和魅力。

三、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与反思

1.取古典精华,注新的感悟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不稳定、心智发展不完善,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就感到前途迷茫,一蹶不振,甚至跳楼自杀。还有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没能遇到恰当的引导,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甚至极端之下走上歪路邪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遗留下来的都是闪闪发光的真理,我们仍然可以捡拾这些珍珠,将其熬制成良药。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上苍的恩赐,是父母的给予。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年轻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大学生应该以感恩的心态来接受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积极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养精蓄锐,静心沉淀,在生命长河中学会面对和处理不如意。

2.把握时代脉搏,贴合专业性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要围绕教学课程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教学内容要适时更新,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国际社会的瞬息万变,让他们实时掌握时代动态,适时调整自己,日后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学内容的设定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要考虑到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特征,对教学案例做出精心筛选。学生毕业后要面临找工作的难题,在高校开展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衡量自己的实际能力、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防止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被不良思想侵蚀。

3.保持学习,树立榜样

当代高校逐渐凸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三大功能,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作为学生品德的引导者,一定要加深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自身带动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重视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要保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当前的信息化社会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学习交流和协助的能力,思政教师是学生的精神指引者和培养者,一定要有责任意识,要在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合作的方式和特有的行为规范来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期待学识渊博又平易近人的教师,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针对性地设立或调整教学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才造土,为国之本”,树人要先立德,“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政工作成效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显现,要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讲求方式方法中实实在在地干。思政工作也非疾风暴雨,而是春风化雨,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思政教育者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从自身再学习、再教育做起,力争使思政课课堂轻松、有趣、富有哲理。

参考文献:

[1]陈晓莉.以提高课程吸引力为视角的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8).

[2]相天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实現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21).

[3]高香,赵志玲,王振.浅论在就业指导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猜你喜欢
新时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