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红
有一年,中国石油文联举办文學大赛,评论家雷达是评委之一。当时,作家毛竹就在石油文联工作,也是这届大赛的评委。一天,在开会前,雷达遇到毛竹,问她:“你们石油文艺部的作家们都参赛了,为什么你不参加?”毛竹说:“我是评委,怎么能参赛?”雷达想了想说:“这倒是事实,但我还是希望你参赛。”过了几天,雷达再次遇到毛竹,还是问她为什么不递交作品参赛。毛竹有些不解,但还是耐心解释:“我刚到石油文联,如果这次参赛,我怕外界说我以权谋私。”毛竹的理由显然无法让雷达满意。
又过两天,雷达见毛竹毫无动静,就找到《人民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崔道怡来做毛竹的工作。雷达的不甘心,让毛竹反而更疑惑:“我参赛不参赛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因为毛竹的坚持,她没有参加那次大赛。
事后,毛竹与崔道怡聚会时,谈起这件往事,崔道怡不无遗憾地说:“雷达老师非常欣赏你的作品,虽然你很年轻,但是他很想把你推向文坛前沿,所以,才一次次不甘心地做你的工作,甚至不惜拉上我来激将你。”当天晚上,毛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只在恪守我自己的生存原则,却对雷达老师的不甘心一次又一次置若罔闻。雷达老师的骨子里,对年轻人原来有这么执着的一种挚爱,一种风雨雷打不变的坚守、呵护与公正。这一次一次又一次里面蕴藏雷达老师生命中几多的精神能量呀,难怪他会成为‘中国文坛动向的引领人!”
(编辑/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