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瑾,王利华,傅 红,孙立艳,魏 巍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以及追求完美和极致、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对品质的追求,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更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融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纪录片《本草中国》以传承华夏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着重讲述了中药传承者的匠心制药,其工匠精神彰显了中医药人文价值和文化底蕴。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也是实现我国制药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我国中药制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的职业化教育,所以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发掘中医药行业的典型工匠精神,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基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进而实现中医药行业“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以增强工匠精神培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1能够深刻认识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通过梳理文献、分析,并结合中药企业和技能大师、工匠典型的调研,厘清“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理论,明确和丰富高职中医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并将其落实到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
1.2为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提供实践指导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高职学生、专业教师和中药行业、企业人员对于工匠精神理解的现状,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个视角分析当前高职中医药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
1.3归纳总结出职业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将工匠精神的理念真正地深入到师生心中,加强工匠精神课程设置,改善师资队伍合理性,解决校企合作停留在表层上的问题。
本课题实施过程主要是通过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利用多种调查研究方法来梳理、综合分析、研究、整理和提炼,更全面掌握工匠精神的研究动态、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形成了理论储备。指导课题组从教师、学生和企业三个视角,多维度地开展了实践调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实践方式,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最后,课题组将前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研究的全部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和总结,提炼出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历史传承的时代内涵,进行现状分析,对职业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对策形成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课题研究过程见图1。
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中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中医药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相统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所在。在高职的专业建设中必须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课题组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具体研究方法见图2。
图1 课题研究过程图
图2 课题研究方法
4.1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 一般而言,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1],是从业者对工作、产品品质追求完美的价值体现。我国自古就有优良的工匠精神传统,特别是在中医药传统文化历史中,医者“术精岐黄,医道仁心”。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从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2],忠于医道,诚于患者。中药行业、企业历来崇尚工匠精神,比如我市的达仁堂和京万红药业,始终恪守乐家老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近百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达仁堂独特的蜜丸制作技艺,近百年来“达则兼善,仁者爱人”作为达仁堂独有的个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精神。这些都是“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
但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代、与各行各业特点紧密相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匠精神赋予了新内涵,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3]有句话叫“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4]。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不再是简单的熟练工,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具有熟练技能和创新技术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新内涵就应该是围绕着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大军来理解的。新时代“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体现的是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包含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诚信敬畏、耐心专注、敬业专业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4.2职业教育培育基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现状分析
4.2.1学生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一知半解,学校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深度,这也造成了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
4.2.2学生缺乏职业精神 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缺失,导致学生总是认为差不多就行。体现在中医药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操作不规范、实践不精确、篡改数据、创新能力差等现象严重。
4.2.3教育教学实践缺乏专业融合度 目前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了技能,而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脱离专业课程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
4.2.4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均加强和注重校企合作,或者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这样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但是事实上,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分歧。企业迫切需要的是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的劳动者,企业对于由学校主导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学生所希望的顶岗学技能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学生觉得企业是在获取廉价劳动力,企业觉得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校企合作没有更好的长效机制,“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无从谈起。
4.2.5缺乏工匠型的教师队伍 目前,高职教育中“工匠型”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队伍自身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一方面是学院教师编制不足,专任教师课时量超高、工作量大,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系统的行业、企业实践积累,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培养能力有限,加上教师面临各种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和业务考核等压力下,对学生再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外聘的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感于工匠精神,但受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和教学能力的影响,也很难保证人才培养的有序展开。
4.2.6经费尚未落实到位 从国家层面一直是强调加强高职教育的投入,但实际上,高职教育经费尚未得到有效保障。职业教育经费与普通教育相差甚远,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4.3职业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3.1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主要通过中医药传统文化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精神环境实施工匠精神的内涵建设。具体方法是,在校园环境建设时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我院中药系在教学楼建有《药性赋》的展示墙,楼道、走廊、教室中张贴历代名医和药师的画像、名著简介,营造中医药传统文化实践之风。根据学校规划布局,在教学楼和实训楼中间建造中药园,选择种植一些中药材,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的生态环境。在中药系进行系徽、班服的创作和设计,并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打造校园中医药文化精神环境建设。
4.3.2举办和参与技能竞赛,落实“工匠精神” 在传承与发展间探索出突出“现代化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国际标准”和突出“传承中医药文化与中药特色技艺”的目标定位。通过“双突出”教学方案的实施,课程教学不断强化训练学生的专项技能,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按医药行业标准操作规程的职业技能训练意识。通过举办校级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和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药传统技能竞赛,既检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又检查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效果。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改进方向。教师在比赛过程中,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追求专注完美,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在浓厚的中医药传统的人文环境及竞技氛围中,学校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工匠脱颖而出。
4.3.3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增设中药特色技艺课程 培育“工匠精神”要切实发挥专业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精益求精、诚信敬业、严谨细致、专业专注的职业精神。具体方法有:课程设置中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设为必修课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黄帝内经》、《药性赋》、《本草蒙荃》、《汤头歌括四百味》等中药学经典著作诵读的内容。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强化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4.3.4教师培养中坚持和弘扬“工匠精神” 在师资培训中,要求专任教师每年须在医药企业实践一个月以上,以逐渐形成精益求精的品格、熟练完美的技艺、敬业严谨的操守、独具匠心的境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育科研工作。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对学生逐步进行医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则是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和考核,以形成教学过程的优势互补。
4.3.5高职《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通过对该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将抽象难懂的炮制理论和传统炮制操作实践有机结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结合,解决了“炮制理论学不懂”和“炮制操作练不精”的教学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具有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中医药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对策研究,通过研究厘清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内涵,针对职业教育培育基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职业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将中药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工匠精神教育内容落实到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群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通过产教融合构建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理念融入到产教协同发展中,并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中药炮制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构建了能培养具备成为大国工匠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