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亚丽,韩浙,赵娜
(浙江省中医院设备科,浙江杭州310018)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每日需要完成大大小小各种手术,手术中用到的器械耗材数量及种类繁多。而且随着微创外科及智能外科的迅猛发展,手术时间缩短,周转加快,手术室器械复用率大大增加。手术室器械及物资数量多而且复用频率高,如何管理至关重要。运用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手术室消毒器械、耗材再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和使用各个环节的智能闭环管理[1],从而堵住传统手工管理可能出现的漏洞,提高管理效率及精细度,也能将手术室相关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2],使手术室的管理更趋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两个院区共20间手术室,分别拥有1200余张及800余张床位,年手术量达25000余例。手术室一年消毒包就超过6万个,各类器械及物资数量庞大,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如何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至关重要。
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是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应用程序,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使用C#程序设计语言。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8企业级数据库存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管理。
追溯管理系统在软件和集成解决方案层面定位于物联网应用层次,在设计基础架构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所有对象、信息采集操作进行标签化处理,并以一维码、二维码或RFID射频卡作为上述标签信息存储的载体,具体包括岗位人员工号标签化、各类设备标签化、各类消毒物品包标签化、单个器械直接打码标签化、各类篮筐标签化、流程及信息采集标签化等。
系统通过医院局域网实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临床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1)数据平台,主要用于存储系统基础数据、业务处理过程数据和统计分析信息;
(2)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站平台,还包括桌面工作站、移动数据采集终端、二维码打印机、无线/有线扫描枪。通过读取各类物品二维码标识,与后端服务器平台协作完成供应中心物品的生产过程数据记录、质量控制等支持;
(3)手术室、临床科室、护士站。依托医院现有的HIS系统桌面工作站及系统配置的数据采集终端实现对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包物品的申请、信息查询、领取确认等处理支持。
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整体上依托医院HIS基础网络进行内部数据通信。消毒供应中心内部包含有线网络和无线数据网络两部分,在CSSD区域建立稳定、完整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手术室主体依托于有线HIS网络进行通信,但也支持无线数据通信网络。
支持独立服务器和共享服务器,以医院信息中心统一规划为基准,纳入整体主机解决方案进行统一管理,以提升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也可以考虑采用虚拟机方案为系统分配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主机。
图1 医院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后端数据库纳入统一存储阵列进行管理,在数据备份及容灾方面给予统一规划和支持。系统数据库支持MS SQL Server2005/2008简体中文版。
第一,实现对手术室各类无菌物品的身份识别、监控管理,以物联网技术为各消毒物品构建唯一身份识别,满足卫生部规范化标识管控的要求;
第二,将手术室物品申领、下收下送、手术室接收、手术核准等纳入系统管控范畴,实现供应室消毒物品包信息在手术室的快速流转,更好界定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的责任,同时建立每个消毒包与使用患者、手术医师之间的关联,从而为各个消毒包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能力,实现闭环管理;
第三,构筑与HIS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能力,实现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换;
第四,通过挖掘追溯管理系统以及物资管理系统相关数据构建主题分析能力,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支持,并适当扩展涵盖范畴,如手术室报表,手术室各类器械的领取、使用、库存、有效期预警等信息的实时查询统计等;
第五,减少手工操作量及带来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用信息化释放更多人力投入管理性事务[3]。
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在手术室中实现手术器械的闭环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消毒包回收发放、手术室接收及存储、术前核准、术中记录、术后核对、查询、统计等,具体如下。
消毒包回收发放:手术室发起消毒包的回收申请,以供应室为中心,建立对手术包的回收、清洗、清洗监测、配包、灭菌、灭菌监测、供应室无菌存放的全程跟踪监控管理。
手术室接收及存储:每个消毒包都有唯一的条形码,消毒供应室将消毒包发放送达手术室后,库管员逐一扫描条码,核对后接收,系统自动完成手术室消毒包入库存储处理,实时记录手术包发放时间、地点及科室接收人员信息,生成接收记录,并将条码包含的信息也直接导入。
术前核准:根据院内手麻系统,库管员根据第二天手术安排情况,将消毒包与即将手术的患者相匹配,进行HIS系统与追溯管理系统的关联,实现可追溯。扫描手术包及其他各类耗材条形码,发放到各手术间。如果消毒供应室发现生物监测不达标,该批次消毒包不合格,会立即启动限制使用程序,扫描条码会出现报警,禁止使用消毒包。术前核准主要是对手术包的数量、类别及是否符合消毒灭菌要求进行核准,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可建立各类消毒物品与使用患者、手术医师之间的追溯关系[4]。
术中记录:有时术中也需要额外增加消毒包或器械耗材,系统支持术中临时增加用品。扫描物品条码及手术患者腕带,自动进行信息匹配。
术后核对:术后核对主要是对消毒包内各器械进行清点,同时结合术中增减情况进行数量核对,确保术前数量+术中数量=术后数量。手术结束后,预发放但未使用的消毒包和耗材由手术护士核对后退还库房,重新入手术室的库。
查询、统计:所有的使用记录都保存在系统中,库管员及手术室负责人可以实时查询消毒包及耗材的使用情况,掌握库存和有效期情况,避免缺货、断货及过期报废。每月的报表统计,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生成,减少手工操作的工作量。
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包由手术室向消毒供应室提回收申请。至此,手术器械包完成了一个闭环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手术器械包闭环管理流程
2.3.1 规范性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 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3-2016)的要求为法律参照依据对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在技术实现方面,严格遵循《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WS/T303-2009),参照HL7、ICD10、DICOM相关规范构建,预留追溯系统与医院相关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的接口规则,以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2.3.2 严谨性
在流程上加入各种监测和实验室数据约束,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质量缺失。手术室内流通环节,加入术前核准、术后核对模式,更好降低手术器械感染风险。
2.3.3 可扩展性
在设计系统基础架构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临床科室的所有对象、信息采集操作完全进行标签化处理,目前以条形码作为上述标签信息存储的载体。同时系统预留二维码信息载体功能,能够实现对单个器械的单体追溯管理支持,具备良好的前瞻性,满足管理更丰富的信息内容的需要。针对成熟HIS系统,提供接口解决方案,预留相关数据交换接口能力,以便于医院未来能够在本软件版本上实现个性化、模块化叠加以及功能升级。
2.3.4 专业性
量身定制符合医院手术室工作环境需求的专业配套硬件:一体化触摸屏工作站,实现触摸输入,减少键盘、鼠标操作,提升效率和减少污染源;结合无线扫描枪、预留无线手持终端接口,提供各岗位移动事务处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操作人员只能使用其授权应用系统,不能进入非授权应用界面,也不能够更改任何系统级别配置,杜绝非系统管理人员的非授权操作所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
器械性能齐全、洁净安全是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器械的管理要求日益提高。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严格把控住了手术室复用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和使用各个环节,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管理,减少了靠手工操作的事务性工作,有效控制了手工操作的差错率,同时实现了医院多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关联与交换,利于数据统计与分析,提升了手术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但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任何系统都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1)目前医院消毒包的标签仍是一维条形码,搭载的信息量没有二维码丰富,今后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做到对二维码的兼容,以方便对单个器械实现单体追溯管理和实现真正便利的物联网应用[5]。
(2)目前我们手术室配备的是电脑及扫描枪,使用还不是特别方便,有些医院开始采用PDA,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我们的系统也在计划做这方面的调整,相信调整之后会进一步完善[6]。
(3)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于两个院区,两院区收集、一中心处理、两院区发放,如果遇到突发急诊手术量大的情况,会出现手术室消毒包不够用,手术室会自行清洗消毒部分器械,系统应该同步建立对手术室物品清洗、灭菌和使用的监控管理能力。
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优化了手术室的消毒器械耗材的管理流程,确保了复用器械耗材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手术室的管理更趋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进而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但在数据标签、设备配备及不同院区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地探索优化,提升智能化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