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凯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中医针灸;偏瘫;康复效果
脑卒中属于病情较严重且容易多发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循环障碍而引发的急重症,病情发展急,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可降低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以往临床中对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常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在对应穴位行针,打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单纯的中医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效果不明显,若配合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能力稳步提高[1]。基于此,我院将对收治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具体探究此干预效果。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资料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1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为研究主体,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参照观察,观察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7~73岁,平均(59.38±4.73)岁,平均病程为(6.34±0.62)d,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19例;对照组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8~18岁,平均(60.11±4.84)岁,平均病程为(6.82±0.79)d,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区别,研究有可比性,即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方法为:行针手法以提、插为主,分别取患者的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曲池穴、环跳穴、解溪穴、委中穴、太阳穴等进行针刺治療,一次留针30分钟,每天行针1次,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主要训练以日常运动方式为主,分别进行肌力训练、坐站训练、步态训练,指导患者练习肢体运动,如蹲下、起立、甩臂、扩胸、摆放物品、拿放物品等,自行练习穿衣、吃饭、行大小便等日常活动,训练强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提升患者的各项功能,各项康复训练每天持续练习时间不低于两小时,训练时间最好选择在午餐和晚餐后半小时开始训练[2-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力评分,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为24分,分值越高,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100分值计算);使用Brunnstrom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Brunnstrom分级为I、II、III、IV、v、VI。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23.0计算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t检验,P<0.05统计有意义。
2.1 NIHSS评分和AD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Brunnstrom指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I~II、III~IV、V~VI的例数为18、24、4;对照组对应为9、25、12,两组对比有差异。
脑卒中是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是由脑血管破裂而引发的血液供应障碍疾病,患者发病后多出现较多并发症,如:眼鼻口歪斜、行动功能、语言功能障碍、脑偏瘫以及意识不清楚等,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出现偏瘫,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甚至危害患者的神经功能。医学上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参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通过对应穴位刺针有利于疏通血液[4],刺激患者的神经,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肢体、关节功能,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效果。
综合上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1]郭瑞,刘悦.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3):92-95.
[2]郑全成,符海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总有效率、残损及残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09):256-258.
[3]陈红霞,杨志敬,潘锐焕.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4):395-398
[4]王亚辉,郝淑芹,常丽静.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腹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障碍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6,36(6):57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