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这一理念被提高了新的高度,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教学的效益,让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都取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成了我们最为关注的,笔者现就趣味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身心特点;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50-1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有目的地去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当出现别的新事物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体育教学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学生更容易被其它景物和声音吸引,因此,体育教师应引入趣味田径项目,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
一、加强趣味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游戏是一项最受少年儿童喜欢的综合性、集体性的体育项目。根据游戏情节性和模仿性,思想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等特征,结合情景教学进行教学,可以自由地发挥学生自己的各种能力,充分激发起他们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随意注意。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另外,针对他们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出现违反纪律的松散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等游戏,结合儿歌如“哨子声,瞿瞿瞿,小朋友排整齐,一二三,三二一,看谁做到快静齐,快、静、齐!”来严格要求他们,加强常规教育,以培养有纪律性的集体。
二、结合直观教学,领会动作要领
孩子们认识事物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明确完整的运动表象。在广播操《希望风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动作,可先让学生自己看挂图、录像进行自主模仿,教师再结合要领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方法。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要想教会学生掌握从助跑到起跳,变水平方向用力为垂直向上用力的方法,只靠讲授是很难说清楚的。有不少学生在跳高时,经常出现的毛病是像跳远助跑似的,单凭快速的助跑冲过去,最后一步不会运用制动性起跳,成绩就提高得慢,“制动”一词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我就进行了两次演示:一次是用力将球快速向前抛出,另一次是慢速向前抛出,将两次抛掷所产生的现象加以对比,并提问学生“不同速度的球落地以后都产生了什么变化?两次变化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综合分析,加以概括,明确指出抛出的球落到地面以后会改变运动的方向,推力越大,球被弹起的的越高。从而引深到“在跳高时要想跳起来,主要靠制动动作,制动的力量越大,跳得越高”的道理,这样就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的教法,形象具体地将给学生,他们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钓鱼钩”的趣味游戏项目,规则要求学生要站在地上画好的圈上,原地向上跳起,由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怕“鱼翁”钓着,活动起来总是不按规定要求去做,老是向后跑(溜或躲),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要怎么样……。这时可以向学生提出“我做老渔翁,你们大家当鱼,今天我要多的钓些‘黄花鱼”,学生会问“为什么要钓黄花鱼呢?”教师可以将存在的问题提出“黄花鱼爱溜边儿”(指学生总向后躲的现象)。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和要求,积极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趣味项目的学练结合,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但理解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习惯于从形式上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但无法领会动作的要领和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学会创造、学会想象,敢于展示才能、会积极地去体验,成为胜利者。在教学趣味项目《钻山洞》时,教师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如何钻山洞,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通过山洞,而且山洞不倒塌”,然后通过自身实践去尝试、去体验,去获取直接的、具体的运动经验,明白改变“山洞”的“高度”和“长度”,才能又快又好的通过“山洞”。小学生年纪虽小,但在活动中已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在“老鹰捉小鸡”游戏过程中,我分别讲述老鹰的“捉”,母鸡的“护”、小鸡的“躲”,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争取胜利,又如“叫号赛跑”教学时,我除用1、2、3……这些简单的叫好方法之外,结合学生已学过的“20以内的四则计算知识”和“简单的乘除法”等办法叫号,这样不仅启发学生思维,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课堂效果明显。
总之,我们应充分贯彻趣味田径项目在教学中的运用,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师的一切有效行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做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