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学院商业美术系 福建 福州 350012)
众所周知,电影中的单个镜头,就好比词汇。而电影剪辑,就是将词汇进行造句的过程。最终,句子汇成段落,段落和章节再组成整个电影所要讲述的故事。
通常意义上的电影剪辑,就是将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发生事件的系列镜头组织整理并最终形成一个影片段落的过程。随着电影语言的不断深入探索和丰富,又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蒙太奇(Montage)原本是一个建筑术语,意指脚手架,而后又引申为结构上的组装或者安装。这个词后来被使用在电影工业中,特指一种特殊的剪辑方法。和普通的电影剪辑相比较,如果要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蒙太奇剪辑的话,那就是:把不同时间线、不同空间的镜头剪辑到一起的方法。
蒙太奇的出现,成为构造电影的最强语法,极大丰富了电影的叙事与表现手法。它不但影响了电影的剪辑,也影响了电影的叙事。因此,在电影剪辑的层面使用蒙太奇的方式,我们称之为蒙太奇剪辑。而在电影叙事的层面使用蒙太奇的方式,我们称之为蒙太奇叙事。
悬疑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是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佳作。诺兰对电影叙事的最大贡献,就是把蒙太奇的原理扩展到了整个的电影叙事结构中,成为了蒙太奇叙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电影中特定场景的剪辑。电影讲述了魔术师安吉(Angier)和波登(Borden)因为魔术表演结缘并最终结怨,并从此走上针锋相对的复仇之路直到生命终点的故事。本文将基于该电影中的叙事方式和剪辑技巧,对克里斯托弗·诺兰使用的蒙太奇叙事理念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传统的电影叙事中,所有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基于一个单一的线性的时间轴来完成的。这是遵循了我们最通常的叙事习惯,就是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一个接一个的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电影的叙事会非常的平稳而且容易看懂,电影的制作尤其是剪辑也会简单很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视听语言的极大丰富,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叙事方式则渐渐呈现出其呆板和机械的一面。
那么,用蒙太奇的方式来把控影片,来讲故事,真的有那么难吗?要搞清这里的过程和技巧,就需要我们先还原一个《致命魔术》的初始形态。
作为任何一个故事,首先需要具备第一个要素就是角色。如前所述,《致命魔术》是个双男主角的电影。两个男主角分别是魔术师安吉(Angi⁃er)和波登(Borden)。
然后,电影有三个重要的女性配角,她们分别是安吉的女友茱莉亚(Julia)、莎拉(Sarah)和温小姐(Miss.Wenscombe)。由于波登的执念,安吉的女友茱莉亚在魔术表演中意外身亡。莎拉是波登深爱的妻子。而温小姐先后给安吉和波登做过魔术助手。
再次,电影中还有两个起到关键作用的男配角。他们分别是魔术机关师柯特(Cutter)和发明家特斯拉(Tesla)。机关师柯特从安吉和波登一开始共事的时候就在场,而发明家特斯拉,则赋予了安吉最强的魔术机器。
以上这些是《致命魔术》里登场的主角和配角,而故事的脉络就是靠这些重要角色串联起来的线索。同时,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都有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来对应的原始版本。这个原始版本一定是单一时间线的。
在诺兰的《致命魔术》中,如果按照这个单一时间线来重述,就首先是男主角安吉和波登因为痴迷魔术,从做魔术表演助手开始结缘。然后,由于波登的缘故,导致安吉的女友茱莉亚在魔术表演中意外丧命。安吉和波登也由此结怨。之后,安吉和波登分道扬镳,在成为魔术大师的过程中自我牺牲,不断追求最完美的魔术表演。同时也针锋相对,互相拆台,报复对方直到各自生命的终点。这就是《致命魔术》在故事脉络上的初始形态。
如前所述,蒙太奇剪辑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镜头剪辑到一起的方法。在升级到蒙太奇叙事以后,就是把故事的原始的单一的时间线分割成多个时间轴线,交叉讲述的方法。
在《致命魔术》的整体结构中,可以说原始版本的单一时间轴线被分割成了四条线,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可以排列如下:
A线,安吉和波登的相识与反目。
B线,安吉踏上寻求最强魔术之路。
C线,跌入谷底的波登遇见归来的最强安吉。
D线,安吉和波登的最后博弈。
分割以后的四条时间轴线,在各自的时间线上保持了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来叙事。但是这四条时间线相互之间,进行了复杂的交叉。特别在电影中,不会按照以上的排列顺序开始。它们完全按照导演对电影表达的需求,来重新组织。比如D线,D线是安吉和波登赌上各自人生全部的最后博弈。因此是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诺兰导演就直接把它放在了整个电影一开场。D线的内容贯穿了整部电影,中间交叉穿插了A、B和C线的回溯内容,最后仍然回到了D线上完成了电影的落幕。整个影片形成了一个首尾呼应的结构。
因此,四条时间线在电影《致命魔术》中的实际起止关系如下表所示:
仔细观察上表可以发现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虽然四条时间线开始的时间已经完全打乱,但是四条时间线的结束时间是按照时间顺序的。A线虽然在B线开始以后才呈现出来,但是它是最早就讲述完成的时间线。之后,是B线讲述的完成。然后是C线讲述完成。直到整个影片结束。第二,虽然有四条时间线相互交织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真正同时出现进行交织的只有三条时间线。在C线开始讲述之前,A线以及讲述完成了。所以平行交织的时间线组合只有D-B-A和D-B-C两种。这也就是《致命魔术》混而不乱的秘密之一。虽然原始版本的单一时间线被分割成了四条线,四条时间线被打乱而且交织,但是观众观看的时候不会看不懂电影要讲述和表达的内容。而且这种蒙太奇的交叉叙事,还给电影带来了额外的娱乐和观赏性。
在解析了《致命魔术》对叙事时间轴线的拆分和重构以后,还有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时间线的封装。封装的意思是,分散的时间线需要有一个逻辑和视觉上的包装,有一个意象的代表,或者有一个章节的名称,以此来相互区分。
如前所述,A线讲述了安吉和波登的相识与反目。这是整个故事的原点,不能理解A线就无法理解安吉和波登后来的恩怨情仇。在电影中,对A线就进行了一个封装的艺术处理。在视觉和逻辑符号上,它是以波登日记的形式出现的。这个视觉和逻辑上的概括,也是《致命魔术》混而不乱的秘密之一。每当电影画面上出现安吉在旅途或者酒店中阅读日记的时候,观众就会很快反应到这是波登的日记,之后出现的内容是以波登的视角来呈现往事的回忆。
同样,B线讲述了安吉踏上寻求最强魔术之路的故事。这条线的内容也进行了一个封装的处理。在视觉和逻辑符号上,它是以安吉日记的形式出现的。当波登后来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卡德洛爵士的律师把安吉的日记交给了波登。波登阅读日记,才由此知道安吉在寻求最强魔术之路上遇到了什么。每当电影画面上出现波登在监狱里阅读日记的时候,观众就会很快反应到这是安吉的日记,之后出现的内容是以安吉的视角来呈现往事的回忆。
通过日记这个逻辑和视觉上的包装,复杂的两条时间线被简化而且变得更加容易区分和理解。不过,C线和D线并没有使用这种封装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再搞出一本柯特的日记或者莎拉的日记,整个影片叙事中日记的符号就太多了。毕竟安吉和波登才是影片的主角,有两本主角的日记已经足够,再多就喧宾夺主了。另外,对时间线的艺术处理,不仅仅只有封装一个方法。时间线切口的处理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C线和D线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切口即是时间轴的分割点,C线和D线的分割点就是安吉的最后一次魔术表演,波登化妆后混入了后台。这是整个电影最重要的一场戏,也是电影一开场就呈现的一场戏。将这场戏作为C线和D线的分割点后,C线就成为最后的魔术演出之前发生的事情,同时D线就成为最后的魔术演出之后发生的事情。
因此,使用影片中的标志性场景作为时间线的分割点,也是一种封装时间线的方式。对照表1,下表给出了封装之后的时间线的形态。
表2 四条时间线的包装
前面两点主要阐述了时间轴线分割的理念和技术。但是蒙太奇叙事不单单是解构了时间线就完成了,更加重要的是时间线的重构。重构的时间线就有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破碎的时间线相互交织以后,有非常多的拼接位置。在这位置上,叙事从一个时间线向另一个时间线跳跃。这些跳跃点远多于分割点,跳转的好坏是蒙太奇叙事的成功关键。
时间线重新拼接的完美状态是无缝切换,让观众无法察觉到人工干预的痕迹,能够很自然柔顺的从一条时间线跳到另一条时间线。
《致命魔术》在处理蒙太奇叙事的跳跃上使用了特定的声画剪辑技巧,在此我们把它归纳为蒙太奇剪辑。本文的第三部分将着重讨论《致命魔术》的蒙太奇剪辑。
《致命魔术》在时间线的跳跃点,以及影片开头和结尾的部分都使用了标志性的蒙太奇剪辑。简单的概括《致命魔术》的蒙太奇剪辑技巧,那就是声画的对叠和错位。这里的声,指的是念白的部分。众所周知,在电影中,角色的对白、旁白和独白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电影,使用旁白的方式,最简单明了将大量的幕后信息告知观众,让观众用最短的时间明白影片画面上所呈现的内容。这个方式叫声画合一。通常电影中使用独白或者旁白的时候,都会是声画合一的,即独白或者旁白的内容简单直观地搭配上相对应的叙事画面,独白和画面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成为整个影片或者一个新的场景的导入部分。而《致命魔术》采用的技巧,恰恰是让声画不合一,而是产生了对叠或者错位。这个对叠或者错位,让观众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线上自由跳跃。
以下,我们将把电影分成三个部分来探讨一下声画对叠或者错位是怎样为蒙太奇剪辑服务的。
影片开门见山,直接阐述了影片的主题,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也就是本片的英文名称The Prestige。
开场的画面,是魔术机关师柯特(Cutter)从笼子里选了一只鸟抓出来。同时开场的声音,是柯特的念白。他以一个长者的角度来进行陈述。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念白的台词。
“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以虚代实,魔术师秀出一个真实的东西。一副牌、一只鸟或者一个人。
让你看到这样的东西,叫你检视它看它确实是真的,平常得不得了。但是,其中一定有假!
第二个步骤是偷天换日。魔术师利用这个普通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现在你很想找出秘诀,但是你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但是你还不会鼓掌,因为把东西变不见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
所以魔术都有三个步骤。最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The Prestige)。”
单单看这些台词,就已经做到非常出色。用简单的三个步骤,就把非常复杂的魔术表演的核心理念给总结归纳了出来。我们注意到,在一开始的几个镜头画面中,声画是合一的。这些声画合一的内容如下:
表3 开场的声画合一
然而,在紧接的镜头中,就出现了和小女孩和柯特完全无关的画面。新出现的画面里是已经座无虚席的大剧场。镜头扫过观众席上的人们,观众一边热烈鼓掌一边注视着舞台上的魔术师。需要注意的是新出现的画面切入的时机,是那句台词“……一副牌、一只鸟或者一个人……”念到“一个人”这三个字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性的跳转之后,观看电影的观众会觉得惊讶,但不会有理解上的问题。之后马上又回到了柯特和小女孩的场景,柯特把手里的小鸟伸向小女孩让她查看。此时对应的台词是“……让你看到这样的东西,叫你检视它……”,当念到“检视它”的时候,画面又切换到了大剧场。
表4 开场的声画对叠
如上表所示,新插入画面相当于一个新的场景,独立于小女孩和柯特的场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内容和柯特的念白对应起来毫无违和之处。也就是说,如果拿掉小女孩和柯特的内容,仅仅把柯特的念白作为画外音来配合大剧场魔术表演的画面,一样可以达到声画合一的效果。因此,声画对叠的关键之处显现。那就是如果使用声画对叠作为蒙太奇剪辑的方式,就要求两组对叠的画面,两组不同的内容都要各自能够和声音的念白达到合一。声音既可以扮演角色的独白,也可以作为旁白的画外音,只要能做到声画合一就不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的理解。电影的剪辑,可以来回在不同时间线的画面上穿梭,使得电影传达出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都加倍。这就是以声画对叠作为蒙太奇剪辑的手法,而收获的特殊视听效果。
《致命魔术》非常神奇的一点就是电影的结局部分再次使用了和电影开头相同的柯特和小女孩的场景。柯特说着和开场几乎一样的台词,我们先看一下前后台词的差异:
“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以虚代实,魔术师秀出一个真实的东西。
第二个步骤是偷天换日,魔术师利用这个普通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但是你还不会鼓掌,因为把东西变不见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现在你想找出秘诀,但是你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
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
可以看出,为了适应大结局的特点,台词做了删减。最大的不同,是删除了这几句话:“但是你还不会鼓掌,因为把东西变不见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魔术都有三个步骤。最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The Prestige)。”尤其是最后一句,这是开场戏中最重要的一句点题的话,它也被抹去了。台词停在了:“……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这句话在开场的台词中一样存在,但是此时变得特别醒目。
删除部分台词的同时,影片开头和柯特与小女孩对叠的大剧场场景完全更换成了新的内容。对叠的新场景才是影片真正的尾声部分,画面中波登离开已经在燃烧的剧场后台,而安吉已经倒下。这里,观众已经不再需要惊讶画面的跳跃,而是沉醉在魔术的自我牺牲和影片的结尾中。
当最后的台词“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出现的时候,镜头扫过燃烧的后台,最终定格在水箱里淹死的安吉复制品上。画面也是从整个故事结局对台词做一个更深刻的解读。所以,在尾声中的柯特和小女孩的时间线仍然是在一个浅显的层面上对故事做一个完结,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尾声。而对叠的场景,波登离开燃烧的剧院后台,则是对影片的一个更高级别的总结。一个普通的导演可能选择柯特和小女孩的画面单独作为此片的结尾,而一个优秀的导演则可能使用波登离开燃烧的剧院单独作为此片的结尾。那么在有限的播放时间内,把影片结局的两个层面同时呈现给观众,则是电影魔术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过人之处。
前面提到,电影的叙事部分使用了四条时间线的交叉推进。叙事的内容不断从一个时间线向另一个时间线跳跃。这些跳跃点非常多,跳转的好坏是蒙太奇叙事的成功关键。因此,在这里使用了声画错位的技术来实现跳跃的无缝衔接。让我们来看整个电影中的第一次时间线跳跃,一个从D线跳转到B线的例子。
电影开场的声画对叠,叠的是在大剧场进行的最后的魔术表演。紧接的电影叙事,就是最后的魔术演出之后发生的事情,也就是D线的内容。在D线中,卡德洛爵士的律师把安吉的日记交给了最后的魔术表演之后被关进监狱的波登。这本日记,就是B线的内容,讲述了安吉踏上寻求最强魔术之路的故事。当波登回到牢房,迫不及待的阅读日记的时候,就是D线跳跃到B线的关键点。如下表所示,这里使用了声画错位来进行无缝切换。
表5 声画错位
由D线画面可见,这是一个波登在监狱里读安吉的日记的镜头,同时作为画外音的安吉的念白配合这个画面,这时的声画不是合一的,这里出现了一个错位。这个错位不是指声音与画面完全无关,完全不能匹配。而是指对应下一个镜头的声音,先于下一个镜头的画面出现了,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剪辑里就是配合B线画面的声音部分先进入了D线的内容。而前后的两个镜头虽然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但存在着逻辑上的关系,这个逻辑关系的象征就是那本日记。
在抓住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后,就可以利用声画错位的方法很顺利的从一条时间线跳跃到了另一条。这种叙事部分使用的蒙太奇剪辑技巧被广泛的应用在整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致命魔术》使用了彻底的蒙太奇结构。无论在宏观的叙事手法上,还是细节的镜头剪辑中,都渗透着导演对蒙太奇手法的特殊理解和惊人探索。研究诺兰的叙事技巧,可以发现一方面他把蒙太奇手法提升到了叙事结构的层面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很多细节的镜头切换中使用蒙太奇剪辑。基于这两方面对电影的把握和权衡,达到了很好的艺术与商业娱乐兼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