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编辑 本刊编辑部 李琳
城市发展是不断积淀的过程,不论是街巷胡同,还是老旧小区,甚至是曾经作为城市公共建筑代表的博物馆、火车站、体育馆等,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活动的印记,构成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成为城市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但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简单地拆除了不同时期的既有建筑,在原址单一再建,使新建筑与周围街道肌理文化格格不入的这种做法,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切断了居民的乡愁记忆。
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论是从功能性还是舒适性来看,不适应当下使用价值的既有建筑面临着如何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是拆还是留,这从来都不是一道双选题。如何化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之间的矛盾,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中提到的“全面推行城市科学设计,推进有机更新,提倡城市修补改造”给出了最佳答案。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8年9月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坚持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理念,避免片面强调土地开发价值,防止“一拆了之”,以此更好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促进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已逐渐从大拆大建向优化更新方向转化,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已成为公众认可的主要方式。经过改造更新后的既有建筑,将会焕然一新,实现建筑本身的重生,达到绿色、节能、舒适、实用的有效性,既保留了建筑的本体,也能尽快融入城市的快速发展需求之中。不仅如此,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还可使存量巨大的既有建筑改造创造增量价值,改善和提升老旧小区住房舒适性问题,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实现城市内涵发展。未来,我国的建筑市场格局将从以新建建筑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既有建筑改造维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