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查章维
微信扫一扫看专家讲解
2019年10月14日,韩国女艺人崔雪莉自杀身亡,将“抑郁症”再次推向大众视线。而溯及网络,因抑郁症而导致的自杀新闻不在少数,但大多数人仍对抑郁症的发病机理、病患照顾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鉴于此,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姚军。
记者:韩国女艺人崔雪莉患抑郁症而自杀,引起社会公众一片惋惜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这个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警醒?
姚军:这件事发生后,大家对网络暴力和抑郁症这两个热点话题更加关注。很多人都说,雪莉患上抑郁症源于网络暴力,韩国社会呼吁通过立法来打击网络上的恶意攻击现象,我们中国国内也有类似呼声。而从精神医学角度来看,网络暴力与受到攻击的人患上抑郁症之间,确实存在关联性。但实际上,抑郁症广泛存在于各类人群中,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职场人士,老年人,以及处于产后、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期的女性等,都是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记者:艺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多的社会压力。作为精神医学科专家,你对于这类高压人群防范抑郁症有哪些建议?
姚军:既然是公众人物,就不可避免地被大众视野所聚焦,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因此公众人物在享受这些光环、拥有众多资源的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需比一般人更高一些。比如,前段时间曝光的某明星在公共场所吸烟,就不是很适宜。吸烟对于大众来说比较普遍,但有些城市已经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吸烟,针对大众已经有这样的要求,何况对于一个明星呢?因为他给大家做出了不好的示范,所以更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
记者:其实,作为公众人物的围观者,也要做到理性发声,避免过激的言论而积聚成网络暴力。而我们身边的人一旦患上抑郁症,我们在陪伴患者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姚军:抑郁症现在确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具有病程长、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自残率高等特点。有些患者的病程会持续好多年,甚至十几年,有的还会反复发作。但患者经历的痛苦,并不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得见,或者能够通过医学化验来获得一些表象的东西。他们的痛苦是一些存在于内心深处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内心方面去理解沟通,从真正意义上去关心、关爱、关注他们。另外,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介入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姚军: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抑郁症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负担疾病,预计将在2030年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可想而知,抑郁症发展的势头非常大。我们对此已经不陌生,而且好多人也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有来医院就诊的病人,会说感觉自己有抑郁方面的问题。关于确诊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其中就包括抑郁情绪。它是人的一个正常情绪反应,比如有人工作进展不顺利,会感到不愉快、闷闷不乐,我们就把这个称为抑郁情绪。但这种抑郁的情绪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人都有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防御能力,经过自我调节之后,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这样的抑郁情绪并不会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抑郁症具有特定的表现,临床上会出现明显且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疲乏,甚至无法饮食;有的人短时间内会变得非常消瘦,有的人没有办法入眠,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消极行为。
记者:关于抑郁症,还有一种专业说法叫“抑郁症不等于抑郁情绪”。那么,非医学人士怎样正确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姚军:有这样一位患者,他是从事媒体工作的,原来在事业上一直顺风顺水,也得到了好多荣誉。但是在他感觉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时候,个人投资的生意却发生了一些问题,亏损了很多钱。之后,他就开始一蹶不振。不光是情绪上出了问题,他把工作也辞了,整天呆在家里,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他睡不着觉,在吃饭时不管看到什么菜都没有胃口。在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通过自杀来解脱。幸运的是,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来到医院及时就诊,而且还比较配合。他是一位外地患者,但会定期过来治疗。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他整个人的状态慢慢地恢复了,并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因此我们说,对于抑郁症一定要引起重视,它不仅对个人有影响,而且对整个家庭也有很大的影响,防范与治疗可谓任重而道远。
记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也负责接诊抑郁症患者,你从医这么多年来应该也接诊过不少类似的病患,请谈一谈你最难忘的一个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