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采用新兴的结构疫苗学方法,获得了只需要7种类病毒颗粒就能覆盖20种人乳头瘤病毒(以下简称HPV)病毒型别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为研制覆盖所有高危型别HPV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敲开了第三代宫颈癌疫苗研制大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宫颈癌与感染HPV有关。提高宫颈癌疫苗预防效果的传统方式是增加HPV类病毒颗粒的种类,从而“一对一”地预防更多的HPV病毒型别。现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宫颈癌疫苗均使用类似于HPV天然病毒颗粒的“类病毒颗粒”作为疫苗抗原,其中九价疫苗可预防约90%的宫颈癌,但仍有近10%与宫颈癌相关的HPV型别没有得到覆盖。同时,如果按传统方式研制第三代宫颈癌疫苗,会面临疫苗接种剂量大、潜在不良反应大、生产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夏宁邵研究团队采用了新兴的结构疫苗学方法,开展第三代宫颈癌疫苗设计。他们比较了HPV病毒颗粒的结构特征和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发现亲缘关系较近的HPV病毒颗粒在结构上拥有共同的骨架和不同的外在细节形貌特征,进而通过结构设计使一种HPV类病毒颗粒同时具备了三种HPV病毒颗粒的外在细节形貌特征,获得了只需要7种类病毒颗粒就能覆盖20种HPV病毒型别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此举在增加疫苗可预防病毒型别的同时,减少了疫苗抗原所需的类病毒颗粒的种类。
本栏目由本刊与赛福解码(北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