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人
【摘要】APP应用软件行业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问题逐渐显现的十年,行业从逐渐细分到开始重新整合,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师在人才市场上从供不应求到迅速饱和,行业发展日渐成熟,我们也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我们要让高职毕业生在初入行业时,做好技能方面的准备,同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ul设计师 界面设计 行业需求
一、界面设计的概念
与界面设计的概念最接近的是图形用户界面(GUI),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乔瑟夫·卡尔·罗本内特·里克莱德(J.c.R.Licklider)于1960年提出的。到了1983年初,苹果公司(Apple)推出了个人桌面电脑Apple Lisa,这是全球首个为用户提供了GUI也就是图形用户界面(菜单栏及窗口)的电脑。此后三十年,科技飞速发展,人人手上都拿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越做越大,甚至在家里,人们看上了智能电视。各种各样的界面成为了人们每天与之打交道最多的对象。
我们拆分一下图形用户界面得到三个词:图形、用户、界面。即用图形软件设计过的,供用户直接使用的,在一个屏幕上呈现出的界面。
二、人人都要使用界面
我们来看两个数据:2018年7月10日,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推出至今已10年。从2008年7月10日,苹果应用商店仅凭500款APP,在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掀起一场热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十年后的今天,苹果应用商店里的应用数量超过200万款,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00万开发者。虽然苹果公司近十年来在全球发展得非常好,年年的新品发布会都备受关注,但是实际上,安卓系统的用户数量是远远大于IOS系统的用户数量的。2017年,Google Play商店的安卓应用程序已经增长到了360万个。
两组数据已经非常强势地证明了一件事:要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工作、社交、娱乐,没有人能够拒绝使用应用程序,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用图形软件设计过的供用户直接使用的在屏幕上呈现出的界面,否则就无法使用,所以,人人都要使用界面。
三、界面成为了产品本身的一部分
“美工这个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淘汰掉了,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带给设计师最好的礼物之一。
在过去漫长的应用软件行业发展中,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工作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过去软件与软件之间的竞争不激烈,功能往往直接决定了一款产品受欢迎的程度和市场占有率。但是2008年后,情况不一样了。无论在苹果应用商店还是安卓应用市场,相同功能的应用程序随处可见,但影响它们相同功能却不同下载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本身更具有优劣。
无论是企业还是设计师,甚至用户,都开始意识到一款应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就像工业产品中的产品造型设计一样,它本身就是这个产品的一部分,它还是一个主要卖点,它能直接影响这款产品的销量。
四、高职学生毕业后在行业中扮演的首先是设计助手的角色
在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蓬勃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是逐渐体现出问题的十年。2017年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时,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师又成为了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曾经一度行业细分:体验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但现在的趋势是:又开始整合。
曾经一个APP的设计团队达到8人之多,现在开始削减人手,只留了2个人,却发现并不影响进度。
我们的学生还在校园,外面的世界又变天了,曾经哪怕半路出家培训半年就唾手可得高薪美差,现在企业纷纷开始裁人了。
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这恰恰说明:市场在慢慢成熟。
我们经常会思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到底能在相关行业里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与其高职院校毕业的背景有多大关联?用人单位面对一个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和一个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时,影响他们做决策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为了得到客观可参考的答案,我们专业邀请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的成员单位派出三十多位uI设计师一起做了一次专业研讨,研讨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招聘时会有非常清晰的需求,他们会大致把u1分为三阶:一阶uI或者叫初阶uI,到岗后主要從事上级交付的GUI任务即可,前段技能基本不做硬性要求,这些任务都很基础(譬如图标制作、界面草图制作等),培养重点首先落在技能的提高上。二阶uI则需要做更多分析类工作(譬如竞品分析和数据分析),先分析后提炼最终形成具体的设计方案,培养重点落在逻辑思维和表达沟通的提高上。三阶uI已经能够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参与过足够多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端编程或界面设计有自身特别擅长的领域,但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全局的把控,除了专业技能上的优势外,还要有管理方面的才能。
高校毕业生能够胜任的主要还是一阶,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得到锻炼机会的极少数佼佼者,或许可以直接到二阶。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毕业后面临的实际上就是进入行业担任“设计助手”的角色。
高职应届毕业生和本科应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有本质上的差异吗?答案可以说是否定的,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和差距。笼统地概括,本科院校重学术而轻技能,重点在培养学者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而高职院校重技能而轻学术,重点在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突出的青年(近年两者有相互学习的趋势,本科院校也在强调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也高度重视综合素质,但整体氛围还没有出现明显改变)。这样的现状完全贴合用人单位的反馈:高职学生的优势是上手更快,技能更熟练;本科学生的优势是学习习惯更好,进步更快,两者表现本质差别不大。
五、高职院校U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
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的成员单位派出三十多位uI设计师在专业研讨时提出,当应届毕业生(一阶uI设计师)能尽可能多地具备以下条件时,最满足行业的期待(由重复率最高向重复率最低排列):1.熟练使用图形设计软件(Photoshop,11lustrator),2.熟练使用原型设计软件(hxure),3.熟练使用切图软件(Sketch,Cutterman),4.界面规范意识强,5.一定的审美能力,6.良好的沟通能力,7.抗压能力强。
针对这七点要求,我们反思了在以往的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安排,立即做出了调整。
在未来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将把课程分为以下三大类:软件技能类,专业意识类和审美提升类。三类课程的比重是6:3:1。我们将全面取消传统平面设计类课程,譬如版式设计、摄影基础等,把训练目标和培养重点都集中到界面设计上来。
以前经常会遇到大二甚至大三的学生,还在用错误的cMYK色彩模式做界面设计稿。或者学了三年界面设计,结果打开软件,常用标尺单位还是毫米和厘米。学生在学校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这些差错的代价实在太轻。但在行业中,这些错误不仅暴露了一个学生的专业背景有多薄弱,专业意识有多混乱,它还直接暴露了我们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鲜明的专业方向,想要与传统的平面设计区分开来却没有落地,且始终脱离了行业现状,培养出的学生到行业中去境况尴尬,还有许多错误意识等着被纠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要给同事、上级增添负担。这样学生在行业中综合竞争力太弱,就会出现实习难就业难的状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学习自学性较之本科学生有所不及,所以我们的三类课程,都要遵循统一的法则:重复训练直至形成习惯。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课时量其实并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少,三年时间足够进行大量的训练,这也是熟练掌握技能的最朴实的办法。具体教学时的侧重点要向基础技能提升和专业意识提高倾斜,不再把创意思维摆在第一位,这也是为了培养出能和本科院校毕业生有明确区分的技能型人才做充分准备。回到研讨结果中,行业本身需要的也不是创意类人员,界面设计这个领域本身就有诸多规范、规则,它区别于传统平面设计的一点,就是它更理性(因为要和前端工程师配合才能)也更人性(必须符合用户行为习惯)。界面设计领域的每一次重大革新都是搭载界面的机器本身有了重大革新(外形或功能),它是被动的,也是为了适应新产物而进步的。如果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创意,培养出来的学生空有缺乏实践经验的创意,从想法到实现想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