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改革探讨

2019-04-01 03:02刘振林刘玉艳汪洋程蓓蓓朱建佳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刘振林 刘玉艳 汪洋 程蓓蓓 朱建佳

摘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与之相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知识体系,也应由原来的学科型知识体系转变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知识体系。以园林树木课程为例,进行了以学科型知识体系为依托,通过解构和重构构建适合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园林树木课程应用型知识体系的探讨。新构建的知识体系具有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行为为主线的纵向性特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构建;教学改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作为省属普通高校,主动顺应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和良好机遇,正在推动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关键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体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既不能完全以学科知识为体系,也不能完全以岗位标准为体系,而是以行业科技为主要体系标准[1]。就其中每一门课程而言,其知识体系,也应改变以往的学科知识体系,采用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知识体系,以适应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园林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建设生态园林,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美化人居环境,是园林专业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对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契机,本校園林专业及时调整了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同时,对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重建,以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需求。本文仅就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进行探讨。

1 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

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是相应课程知识体系的反应。从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来看,其知识体系均采用学科型知识体系,其教材(或课程)名称均冠以“学”字,称之为《园林树木学》[2-5]。各版本教材均大体分绪论、总论和各论3部分,总论最能体现知识体系的特点。陈有民主编的《园林树木学》出版最早,应用最广。其总论各章依次讲述园林树木的分类、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性、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美化功能、生产功能、配植、栽植、修剪与整形、土肥水管理、其他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园林中各种用途树木的选择要求、应用及养护管理要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内容全面详实。随着园林专业的发展,各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均单独开设了《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后面出版的园林树木教材中就不再编写栽植、养护的内容了。卓丽环和陈龙请主编的教材总论依次讲述园林树木的分类、观赏特性、功能与作用、配植、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臧德奎主编的教材总论依次讲授园林树木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观赏特性、防护功能和生产功能、配植、选择与应用、树种的调查与规划;庄雪影主编的教材总论依次讲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在园林和风景区建设中的作用、与其环境的生态关系、配植、城乡园林树种的调查与规划。从以上3部教材总论内容不难看出,在分出了有关栽培、养护方面的内容后,虽然在内容的组织上有所不同,其教学目标主要集中于园林树木的应用方面;其知识体系仍具有学科型特点,即具有系统、全面、横向性特点,是一种基于知识储备的知识体系,适用于普通(理论型)本科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和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1]。基于这样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也应是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它既不同于理论型本科课程,又不同于实用技术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体系。具体到园林树木课程来说,应该是以学科理论为依托,以树木的园林应用为目的,并以应用行为为主线的纵向性知识体系。

2 普通本科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的解构

我国的园林专业本科教育始于1951年[6],其核心课程已形成基本稳定的学科型知识体系。但这种知识体系,适用于精英教育,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知识体系。但这种新的知识体系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根源应该是原有的学科型知识体系。建立这种新型知识体系的方法就是对学科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并按照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要求进行重构。

所谓解构,就是把原学科型知识体系解体,还原成基本原始单位,通过分析,保留适用于应用型教学的单位,摒弃不适应的单位。保留下来的基本单位用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根据应用型教学的特点,保留下来的单位可能被组合到一起,也可能改变其编排顺序和结构,与其它知识单位组合到一起。

以学科型知识体系中“园林树木的分类”一章为例,通过解构,把这部分内容分解为自然分类和实用分类2个部分,实用分类又可以分解为“依生长类型分类、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依观赏特性分类、依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依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等不同单位。由于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无论普通本科还是应用型本科,分类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以树木的园林应用为目的,以应用行为为主线的纵向性知识体系中,也不能弱化分类思想,但从内容上需进行取舍,编排序列上也要进行调整。如“依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由于经济生产功能并不是园林树木的主要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在相关内容中做些提示即可,不必专门讲授这种分类方法。“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则是与园林栽培养护和园林苗圃密切相关的内容,与本课程关联不大,可调到以上两课程中讲授。其它分类方法则是在应用型知识体系中也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是其编排序列需按照应用型知识体系的特点进行调整。自然分类是与树木的识别相关的内容,可以编人树木识别相关的章节;“依生长类型的分类”可以作为各论编排序列的依据,在各论的编排中体现;“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的分类”可以融人生态习性的相关章节;“依观赏特性的分类”可以融入观赏特性相关的章节;“依在园林绿化中用途的分类,,可以融入应用相关的章节。通过这样取舍和调整,在应用型知识体系中就不存在“园林树木分类”这一章了,但其主要内容依然包含于整个知识体系中,强调分类的思想没有被削弱,课程的重点也得到突出,知识的组织形式由横向型改为纵向型,符合应用型知识体系以行为为主线的特点。

再以“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一章为例,在卓丽环和陈龙清、庄雪影主编的2部教材中均未编写这一章内容。但通过解构和分析,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均与园林树木的应用有密切关系,不宜全部舍掉,只是需要对各部分内容按照园林应用的要求作以调整。如物候期的观测内容中,有些观测项目适用于园林树木的繁殖和栽培养护,有些则适用于园林树木的种植设计(园林应用),为树种选配和形成四季景观提供依据,对此可以区分开来,通过调整,使其各自成体系,本课程仅涉及与园林树木应用相关的观测内容;而与繁殖、栽培养护关系密切的内容则分别编人以繁殖和栽培养护行为为主线的园林苗圃和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课程。其余各章节内容的处理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3 应用型本科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

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还原成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前的结构。应用型本科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是建立在对学科型知识体系进行充分的解构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依据该课程以树木的园林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应用型知识体系的构建应以应用行为为主线。知识体系的构成中,理论知识不像学科型知识体系那样要求全面,但又区别于实用技术型知识体系,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原则,与园林应用关联不大的内容不再列入该知识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对园林树木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该知识体系依次包括以下几章内容:课程导人、园林树木的识别、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园林树木的应用、园林树木资源。

课程导人部分讲授园林树木的概念、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本课程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等内容。在学科型知识体系中有关园林树木功能的章节,经过精简之后,嵌入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部分讲授,以避免园林树木的生态功能部分与园林生态课程有过多的交叉和重复。

园林树木的识别、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各章的逻辑关系如下:识别是应用的前提;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的掌握则是应用的基础,其中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的掌握是应用的科学性基础,观赏特性的掌握是艺术性基础;园林树木的应用则是本课程的目的。这种关系具有以應用行为为主线的纵向性特点。各章内容本着以应用为目的,基本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组织和构建。园林树木的识别一章除了讲述识别的主要形态特征之外,还简要介绍树木自然分类的方法和常用的自然分类系统、园林树木检索表、拉丁学名、常用识别工具书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识别密切相关,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交流必要的理论知识。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这两部分,是做到科学应用树木的必要知识。观赏特性部分是园林树木课程最具特色的部分,这是创造树木景观艺术性的必要知识。园林树木应用部分,讲述园林树木的配植和不同用途园林树木的选择要求及应用方式,这部分内容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后续课程中创造园林树木景观的基础。“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部分,因与园林生态课程有较大的重复性,本课程不再讲授。“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部分,与草本园林植物合并,更名为“园林植物调查与规划”,调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这样调整更有利于从整体角度规划和设计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树木资源部分,即各论部分,在学科型知识体系中一般桉树木的自然分类系统排序。考虑到在应用园林树木时,首先想到的应是树木景观的类型,而非树木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因此桉树木的生长类型进行组织,分为园林乔木、园林灌木、园林藤木和园林竹木几个部分。为避免学生的认识囿于某个具体树种,则将每个主要树种放到相应的属中讲授,先介绍该树种所在属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以检索表形式列出该属较常用的其它树种。主要树种依次按形态特征、产地与分布、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与园林应用密切相关的部分)、观赏特性、园林应用的顺序介绍。不再介绍繁殖与栽培养护相关的内容,避免与园林苗圃和树木栽培养护课重复,如果其中涉及与树木应用关系密切的知识点,则在“园林应用”部分以“注意事项”的形式进行提示。

为与应用型知识体系相适应,本课程的名称改为“园林树木认知与应用”,其中“认”对应树木识别,“知”对应对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的掌握,以突出园林树木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表现该课程突出应用的特色。

4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适应,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各门课程的相应的知识体系。本文仅就园林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园林树木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信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和成熟,这一知识体系会越来越丰满和完善,为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臧德奎.园林树木学(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庄雪影.园林树木学(华南本)(第3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5]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6]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