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北宋时期两首著名的悼亡词,同以真挚沉痛见称,同样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本文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江城子》 《鹧鸪天》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在文学史上,苏轼的《江城子·记梦》与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并传不朽的祭妻词佳作。它们同以真挚沉痛见称,同样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若将二词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又可品味出两词的不同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是一首情致凄恻的悼亡词,历来评价很高,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气氛深婉凄切,情感真挚沉郁,读来也殊为动人。这两首以词的形式写成的悼怀亡妻的作品,可谓文质兼美,堪称古代祭妻篇章的不朽之作,都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感染力。但两相比较又可品味出不同来,苏词以泼墨如水、大开大合的方式直写浓情,外显热烈;贺词以惜墨如金、沉郁顿挫的方式曲写失妻之痛,内隐沉郁;苏词写生死相隔的思念,以抒情见长,既亲切又富有情趣,贺词抒写生死相别的愁情,以述理取胜,富有理性的光彩;两词同是虚实相映,但苏词重在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贺词则重在化实為虚,实中有虚。
一.两首词的比较
1.同是抒写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苏词以泼墨如水、大开大合的方式直写浓情,外显热烈;贺词以惜墨如金、沉郁顿挫的方式曲写失妻之痛,内隐沉郁。
苏轼的《江城子》哀情外显而热烈,泼墨如水,大开大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自难忘”、“肠断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作者直抒胸臆之词,流露了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词人又借助梦境,逼真地描叙了一幅夫妻久别重逢的感人场面,表现了夫妻间的真挚情爱。
与苏轼《江城子》抒情的外显热烈、大开大合不同,贺铸的《鹧鸪天》词内隐、惜墨如金,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词作由物及人,缘物生情,词中所选景物,营造了一幅空旷伤神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格调:清霜沥打后梧桐半枯死,原本誓死相随的鸳鸯而今却只身单影孤独飘零,原上历历草,露水随风逝,新冢之旁,旧宅相伴依依,这些都让人自然想象到词人在晚秋冷夜孤守空阁,寂听冽雨,是多么的希冀着自己亡妻之灵的归来相逢!“谁复挑灯夜补衣!”真切地刻划出词人翻江倒海的内心,极曲致地传达出对妻子的挚爱。这其中蕴藏着的落魄伤怀,凄凉辛酸,相较于“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直白,更多了一种失落的幽叹和怀恋之情。
2.苏词写生死相隔的思念,以抒情见长,既亲切又富有情趣;贺词抒写生死相别的愁情,以述理取胜,富有理性的光彩。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逼真地铺写了一幅夫妻久别乍逢的感人场面,显示出爱情的纯真美丽,其抒情既亲切又富有情趣。词人在梦中回到故里,闺房之中的妻子见了自己,两相凝眸无语却泪落千行。“纵使相逢应不识”全是因为作者已经“尘满面,鬓如霜”,悲怆之情何以言表!“小轩窗,正梳妆”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与苏词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抒情性不同,贺词浸润着深沉的人生感慨,有着哲理的冷静揭示。词的开头“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是作者感怀往事的触发点,曾经携手历经风雨的柴米夫妻,曾经海誓山盟不离不弃的恩爱伴侣,如今却生死相隔、音书不通了。联想自己的处境,作者写出这样两个意象:“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以梧桐的半生半死,鸳鸯的失伴孤飞为喻,既抒失偶之痛楚,也发人生之感慨。“原上草,露初晞”化用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①之意,以露水易干为喻,慨叹人生之短促,功名之有如云烟,笔调委婉地将自己不得志的蹉跎人生寓于其中。
3.表达方式上同是虚实相映,但苏词重在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贺词则重在化实为虚,实中有虚。
虚实相映是这两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苏轼的《江城子》另有一个小标题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很显然,苏轼的词中虚构了一个梦境,而且频繁地运用想象、假设的手法,然而这虚幻中又透着实。“纵使相逢应不识”是虚,“尘满面,鬓如霜”是实,十年的宦海浮沉和尘世变故使得苏轼心灰意冷,身心苍老。“料得年年肠断处”设想了死者的痛苦,“明月夜,短松岗”却是真正的伤心源泉,长眠地下的亡妻孤独哀伤,苟活于世的苏轼的思念更是难以忘怀。而在梦境中,“小轩窗,正梳妆”既是梦中所见,也是当时生活的实际情形,是恩爱夫妻平日生活的生动写照。“惟有泪千行”感叹的正是而今的物是人非。这样的虚中有实,感慨了现实的无奈,倾诉了十年分别的沧桑变故,更营造了一种“天人永诀”的哀伤。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而贺铸的《鹧鸪天》则用清丽而哀婉的语言在极写悲戚的写实之下却有着深层的虚。词中展现了一幅“万事非”的景色,营造了一幅空旷伤神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格调。那些看似无规律的景物,却因贺铸对亡妻的追念而有机结合,更平添了绵亘的深情。所有的景都不是单纯的表面上的景,所有的景物都蕴含着深意。“梧桐半死清霜后”暗用枚乘《七发》中的“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②的典故比喻失偶,“鸳鸯失伴”的用意昭然若揭,“原上草,露初晞”化用古乐府丧歌的诗意感叹人生短促,“旧栖新垅两依依”,则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③之意。可见,贺铸所选取的景物,不仅仅为了营造凄冷的气氛,更是深情的汇聚。眼前真实的景物背后却是最深挚的情,一景一思绪,景景皆是情,看不见,触不及的深情借景物得以表达.景物虚化为情,实中有虚,景外凝情。
二.两首词形成区别的原因
1.背景的不同
苏轼由于自身所处阶层的局限性,以及社会危机的复杂性,使他处于新旧两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因而在政治上屡屡受挫。政治上的挫折,又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情绪。苏轼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辛酸、世事艰难,而爱妻的过早去世更是對他情感生活的沉重打击。现实的困顿,加之中年丧偶的打击,使其悼亡词中既与亡妻诉说无尽的思念,也向亡妻诉说自己仕途的不顺。
《鹧鸪天》写于贺铸晚年闲居苏州期间。贺铸一生屈居下僚,飘零转徙,生活极不安定。贺铸夫人赵氏,虽是宗室之女,却勤劳贤惠,勤俭持家,对丈夫十分体贴,夫妻感情甚笃。赵氏亡故之时,贺铸年近五十,夫妻甘苦共尝几十年,艰难的生活留给他们更多的是相互体贴和照顾,深夜补衣是词人最觉温馨的情景。
2.性格的不同
苏轼尽管一生历经坎坷,却性格豪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去对身世自怨自艾。无论受到多大的打击,被流放到多么偏远艰苦的地区,他都能够随遇而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可见出苏轼性格中奔放、雄浑的一面。同样是写悼亡,苏轼能由伤痛人笔,却能从伤痛中解脱,反映了苏轼“不留意于物”的豁达气度与潇洒的胸襟,更是他看透一切后的超脱。他奔放的个性,旺盛的气势,注定了他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毫无保留地将感情的闸门打开,任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
贺铸秉性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争辩,这注定了他仕途的坎坷和命途的多舛。然而其情感却兼具了豪放的昂扬个性和细腻的儿女私情,是阳刚之壮美与阴柔之优美的融合。因而与妻子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生活终止之时,词人能从眼前之景中曲折地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3.美学追求的不同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他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于一体,形成了既矛盾又统一的思想体系。苏轼对世事人生旷达通脱,用出世的精神积极人世,即使身处困境仍能坦然处之。因此,政治上虽然屡受挫折,但他却没有一蹶不振;情感上,情深却不为情所累;创作上,便是“似淡而实”的艺术特色,在《江城子》中表现为多用白描。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疆域,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词至苏东坡,不再仅仅是倚红偎翠、娱宾遣兴的工具,而是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不可入于笔端。身在荒远的北国,思念家乡,梦会亡妻,这无疑是典型的婉约词题材,但一入东坡之手,便绝不似柳七、秦观之作。他将豪迈、洒脱的胸襟溶入令人九曲回肠的题材之中,从而化凄清而为苍凉,转婉约而为豪放。
与苏轼的天纵奇才不同,贺铸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这也是词中用典远多于苏轼的原因。贺铸比较注重词之传统的审美特征,或汲取楚骚余韵,以比兴、寄托的方式抒写隐曲之情。语言表达方面,贺铸善于写情写景互相交融,语言含蓄而不直露,这点在本词中也可明显看出。
参考文献
[1]汤高才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注 释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编第四章《两汉乐府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版。
②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中的《七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③(晋)陶潜著,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中的《归园田居》(五首其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介绍:杨书娜,广西大学文学院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