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宗华
羽绒按品种主要分为鹅绒和鸭绒,鹅因生长周期长成熟度高,以素食为主的食物结构,水洗出的鹅绒基本没有腥臊味。目前市场对羽绒气味反馈主要集中在白鸭绒。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2017年统计数据,养殖期40天以上的散养鸭5.8亿只,养殖期40天左右的樱桃谷白鸭28亿只,即80%以上的鸭绒都来自圈养樱桃谷白鸭;鸭羽毛绒长齐养殖期60天以上,圈养樱桃谷白鸭养殖周期一般低于40天,鸭毛绒尚未成熟度,制成羽绒制品后,在高湿度环境下易散发出鸭臊味。
目前羽绒行业内尚无成熟的鸭绒气味量化检测方法,鸭绒气味测试采用检验员嗅辨法,该方法的重复性及再现性较差,导致业内人士无法对羽绒气味产生的原因进行量化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结合十余年羽绒制品行业从业经验及多位行业资深企业家、专家经验,对鸭绒气味的来源、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进行初探,供羽绒行业从业者参考。
1.鸭绒气味的三大来源
1.1 鸭绒本身气味。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万旺军等利用气质联用仪和VOC气体检测仪对鸭绒气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羧酸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是羽绒气味的主要成分。
1.2 羽绒蛋白质发酵分解气味。羽绒蛋白质在高湿度环境下发酵后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难闻的气味中含有硫化物、氮化物及氨类化合物等。
1.3 洗涤化学助剂气味。羽绒在洗涤加工过程中,会使用洗涤剂、除臭剂及其他整理剂,如羽绒漂洗不彻底,各类化学助剂会残留在羽绒中,残留的化学助剂也会散发独特的味道。
2.影响鸭绒气味的六类因素
鸭绒常规生产流程如下:
本文作者经和羽绒行业多位资深企业家、专家进行交流后,将影响鸭绒气味的因素按羽绒生产流程分析如下:
2.1 养殖
养殖周期。目前鸭的养殖周期在30天到60天之间,养殖周期越长,鸭绒成熟度越高,鴨毛绒血管内残留的营养物质越少,气味越低。 养殖方式。鸭一般分散养、半散养和圈养三种养殖方式。散养鸭与半散养鸭游水机会 多,能更好保持羽毛表面清洁,淡化羽毛绒气味;而圈养鸭在整个养殖周期中没有游水机会,羽毛表面易受食物、粪便污染,增加了羽毛绒气味。
2.2 屠宰
目前鸭的屠宰地点主要有屠宰场、农贸市场和农户。屠宰场在鸭宰杀后,会对鸭毛进行初洗、脱水和烘干,相对农贸市场和农户而言,保存的原毛腐败程度低,水洗后的羽毛绒气味也低。
2.3 水洗烘干
a. 宰杀至羽毛绒水洗时间间隔。鸭毛从宰杀到水洗烘干的时间间隔越短,羽毛腐败程度越低,气味越小。羽绒行业常说的“黄金六小时”,就是要将宰杀至羽毛绒水洗的时间间隔控制在6小时以内,洗出的羽毛绒光泽度高、蓬松度高、气味小。目前行业内的经验是从屠宰到烘干时间不能超过1天,超过一天以后,原毛会加速腐败,现有的水洗工艺仍无法消除羽毛绒的腐败气味。
b.水洗水温。羽绒洗涤剂中酶的活力在55℃~60℃水温下显著升高,去污能力同步增强,污染物越少,羽绒气味越低。
c.水质。羽绒在清洗、漂洗过程中需用水,自来水、地下水相比反复处理回用水水质好,洗出的羽绒气味低。
d.漂洗次数:漂洗次数越多,羽毛绒中油脂、污物越少,清洁度越高,气味越低;目前羽绒行业中常规的做法是将羽绒清洁度漂洗至800以上,以控制羽毛绒气味。
e.洗涤剂。洗涤剂质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洗出的羽毛绒气味越低;目前羽毛绒行业的采用德国帝合洗涤/除臭,洗出的羽毛绒气味比国产洗涤/除臭剂洗出的羽毛绒气味低;某些厂商采用气味遮盖剂来遮盖羽绒散发的腥臊味,但经遮盖剂的功效会随时间及羽绒制品水洗逐步消退,仅能获得短期效果,羽毛绒气味在制品使用后仍旧会散发。
f.烘干程度。羽绒中的一类水分是以化学键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另一类是游离在羽毛绒内腔及羽毛绒表面,烘干的目的是去除游离的水分;游离的水分越少,羽毛绒发酵条件越差,产生的气味越低。将羽毛绒水分率烘干至8%左右,再让羽绒自然吸湿至水分率11%左右,可有效降低羽毛绒的气味;但羽绒烘干水分率越低,羽毛绒烘干过程中导致的绒丝羽丝脱落越多,羽绒损耗越高。
g. 冷却温度。羽毛绒温度越高,蛋白质发酵速度越快,发酵后散发的气味越重;羽毛绒烘干后会进行冷却,冷却温度越低,气味越低;目前羽毛绒行业冷却温度,夏季在40℃以下,冬季30℃以下,可降低羽绒气味。
h.除尘。羽绒在烘干、冷却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粉尘主要组份是残留的皮屑、血管、破碎羽毛管、绒丝、羽丝,构成粉尘的主要组份断面多,易吸潮腐败后产生气味;粉尘含量越低,气味越低。
2.4 拼堆。
目前绒厂主要按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及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
组织生产;正常羽绒水洗后,绒丝羽丝总含量在3%-10%之间。羽绒服国标没有对绒丝羽丝总含量限量,绒厂为了满足该标准含绒量的要求,会往羽毛绒内拼堆总重量10%以上的绒丝羽丝;羽绒羽毛国标规定绒子含量50%以上羽毛绒绒丝羽丝含量低于10%,对于水洗后绒丝羽丝总含量低于5%的羽毛绒产品,绒厂仍有动力往绒里拼堆占总重量5%左右的绒丝羽丝。拼堆的绒丝羽丝里含有5%-10%的粉尘,如前文所述,粉尘含量越多,羽毛绒气味越高。而羽绒水洗后不添加绒丝羽丝的羽毛绒产品,行业俗称清水货,气味会显著降低。
2.5 包装
a.包装袋透气量。包装袋透气量越高,越利于羽绒气味散发,羽绒气味就越低,透气量高的无纺布比透气量低的塑料袋好。
b.包装重量。单位体积包装重量越低,羽绒透气效果越好,气味越低。
2.6 储存
a.仓储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羽绒中微生物适宜的繁殖温度一般在37℃到50℃之间,低于37℃或高于50℃都不利于羽绒中微生物的繁殖。羽绒仓储温度越低,羽绒气味越低。
b.仓储湿度。湿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羽绒中微生物适宜的繁殖相对湿度一般在75%以上,湿度越高,微生物繁殖越快,微生物发酵分解的羽绒味道就越重;湿度越低,微生物发酵分解速度越慢,发酵分解的羽绒味道就越低。
c. 通风条件。羽绒储存场地定期通风,可以排出羽绒散发的气味,让羽绒气味降低。
3.鸭绒气味控制方法
3.1 原毛要求
a.选择养殖周期40天以上,散养鸭或半散养鸭。
b.从配备初洗和烘干设备的屠宰场采购原毛。
3.2 水洗工艺
a.鸭毛从宰杀到水洗烘干的时间间隔控制在6小时以内。
b.清洗、漂洗水温控制在55℃-60℃之间。
c.羽绒采用自来水或地下水进行初洗和漂洗。
d.清洁度漂洗至800以上。
e.采用德国帝合洗涤/除臭剂,洗涤剂用量为羽绒干重的3.5%。
f.羽毛绒水分率烘干至8%左右,再让羽绒自然吸湿至水分率11%左右。
g.羽毛绒冷却温度,夏季在40℃以下,冬季30℃以下。
h.在羽毛絨冷却过程中会进一步除尘,将粉尘含量控制在2%以下。
3.3 拼堆要求。
羽绒水洗后不添加绒丝羽丝,将绒丝羽丝总量控制在6%以下。
3.4 包装存储
a.采用无纺布包装袋,每立方米体积包装重量不超过25kg。
b.羽绒仓储温度保持在3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当温湿度超过标准时,须开启温湿度控制设备降温或除湿。
c.羽绒仓库定期通风。
4.与气味相关的羽绒理化指标
广大羽绒制品企业大多是从市场采购成品绒填充到羽绒制品中,难以控制羽毛绒生产全过程,仅通过嗅辨法检测羽绒气味是远远不够的,以下几个指标可以供广大羽绒制品企业控制鸭绒气味参考。
4.1 蓬松度。蓬松度越高,羽绒成熟度越高,原毛的新鲜度及水洗烘干工艺越好,绒丝羽丝含量越低,气味随之越低。按GB/T 10288测试方法,绒子含量90%,蓬松度16cm以上的鸭绒,出现鸭绒异味的概率很低。
4.2 残脂率。羽绒油脂含量越高,油脂分解散发的气味越显著。将残脂率控制在1%以下,有助于降低鸭绒气味。
4.3 水分率。如前文所述,水分含量越高,羽绒蛋白质发酵速度越快,散发的气味越显著,将羽绒水分率控制在11%以下,有助于降低鸭绒气味。
4.4 清洁度。清洁度反应羽绒水洗清洁程度,清洁度越高,表明羽绒越清洁,清洁度800以上,有助于降低鸭绒气味。
4.5 耗氧量。耗氧量越低,表明羽绒中还原性物质含量越低,供微生物繁殖的营养物质越少,微生物繁殖的速度越低,散发的气味也就越低。
4.6 绒丝羽丝含量。将绒丝羽丝总量控制在6%以下,有助于降低鸭绒气味。
5 结语
通过以上各项分析可知,鸭绒气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控制方法应从鸭绒全生产流程进行控制,才能将鸭绒气味控制到0级(采用嗅辨法,相当于无气味),任何一个生产流程环节未控制到位,都可能增加羽绒的气味。对于羽绒制品生产企业,抓住羽绒6项核心指标进行控制,可将鸭绒气味控制到0级。
因羽绒气味缺乏量化测试方法,羽绒气味产生的原因也难以用实验量化证实,本文所述内容必有偏颇之处,仅供羽绒行业从业人士参考,同时敬请业内人士多予指导。
参考文献
[1] 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羽绒气味鉴别方法万旺军1邓同乐2葛建2付贤树2邬佳丽2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