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佳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职舞蹈教学体系中,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形态训练、表演训练和舞蹈表演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学习,让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神采,才能更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才能使中国古典舞在表演上更加具有舞蹈性和民族审美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院校的舞蹈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各大院校也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的改革,在高职院校舞蹈表演的教学体系中对其专业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训练时效性的要求更为明确。
高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既能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能从事舞蹈表演、教学和编导或研究的专业人才。可见行之有效的训练是关键。中国古典舞身韵有中华文化意蕴之美、行云流水的动势和神形的合一,具有极高的训练价值,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形态训练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和李正一教授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而设计的。它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审美的民族风范,融合了戏曲和武术艺术的动作和造型,还蕴含着中国传统舞蹈的神韵。特别是表演时动作通过“拧、倾、圆、曲”展现人体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强调呼吸的配合,刚柔并进,松弛有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训练价值。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包含身法和韵律两个部分。“身法”是外部技法的范畴,“韵律”是内涵艺术的体现。“身”指我们身体所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及路线,它也可称为“形”;“韵”是指一切内在表达的气蕴、呼吸、意念及神采,它也可称为“神”;身韵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表达方式,让“形”与“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身韵训练的要素是在以腰为核心的基础上以身形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神韵,不同的神韵也形成了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及文化内涵。所以身形的训练就要从“根”入手。
1.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根”——元素训练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成,是从“根”——元素的提炼入手。它多以上身的基本训练为主。以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为基本元素,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运动规则。正如唐满城教授所说“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元素训练既有类似,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如何找到它们的差异与共同点,相互融会贯通,才可以运用自如。如在“冲靠”“移”与“含腆”的训练中,“冲靠”是斜移之动律,而“移”是横向的左右动势,“含腆”是胸腔带动的前后动律,三者都是由提、沉来带动,它们既有相同点,又相互融合统一,形成变化万千的圆动律:“平圆、立圆、八字圆”,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古典舞舞姿。因此在身韵课教学中元素的训练是身韵最基本的“根”,它在古典舞身韵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但要重视它,更要强化它。
2.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神”——气息训练的重要性
如果说元素训练是中国古典舞的“根”,那么气息训练则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神”。气息即呼吸,人们常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可见气息的训练在身体的运用上及其重要,舞蹈要跳得好,气息的训练绝不可忽视。舞蹈中的呼吸训练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个舞蹈动作中,气息是人体动作变化的主要动力,它配合不同的音乐节奏、变化不同的方向,让人逐渐体会和了解呼吸,感受气息与身体在动作运动过程中的关系。因此舞蹈中的气息是“有意识的呼吸”。舞蹈中“有意识的呼吸”是通过训练才能完成的。
气息训练与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元素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学生在训练学习中逐渐感受呼吸与身体的微妙关系,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身体,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情感。例如在最基本的“提沉”训练中,“提”为“吸气”,“沉”为“吐气”,是气息与身体配合下最基本的动作。“提”是在“沉”气的基础上,气从丹田提至胸腔,然后胸腔带动腰椎从弯曲一节一节到直立的过程,而气息一直贯穿与始终,延伸不断。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动作从低到高,由浅入深,都是利用气息来协调身体的意识,调整动作的节奏,只有掌握了气息与动作的形态,才能赋予动作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体会中国古典舞的神韵所在。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表演训练中的重要性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古典舞身韵中“点”与“线”“静”与“动”的运动线路与轨迹更是变化万千。它以圆为主体,强调以腰为轴心的“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配合内心的念想和意识从而发展延续到全身的整体运动。而中国古典舞的“魂”——神韵的所在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微妙的情感,是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和创作中一种特有的、不自觉的自我表现意识。因此选用中国古典舞身韵作为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必修课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舞身韵短句的训练加强了“心、意、气”的配合
古典舞身韵短句的训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通过身韵的短句训练来加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心、意、气”的神韵训练。学生在学习短句中通过自身的感觉、意识、意念来支配身体演绎舞蹈动作,并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达情感,为以后演绎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横拧的短句训练中,我们遵循上身的单一动律加上头、手、眼、脚的配合,可用抹手、穿手等延伸上肢动作,也可加入腿部動作、步法,由此连接旋转等技巧训练,使动作组合技术化,在横拧短句中更注重“由动到静” ,“由静到动”的瞬间运用法,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从心而发,由意而生,用气配合,达到刚劲与柔美的和谐统一。
2.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剧目中的“精、气、神”的展现
舞蹈的表演对“精、气、神”的表达非常重视。也就是在舞蹈表演中所谓的人物精神气质、内心世界的表现。演员通过对“手、眼、身、法、步”来展现“精、气、神”。我们知道在戏曲表演中,非常讲究“眼神”,所谓“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更是强调出了眼神运用的重要性。中国古典舞身韵从戏曲、武术的基础上传承、发展、创造,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成为具有民族审美的舞蹈语汇。古典舞身韵剧目作品《扇舞丹青》《芳春行》、群舞《黄河》等就是很好典型。例如经典剧目《黄河》大量运用古典舞身韵课堂中元素、短句训练中的组合动作,从拧倾的动作形态来加以挖掘开发,在配合着气势宏伟的民族音乐,使舞蹈剧目注入了民族审美,加强了舞蹈的民族文化特性,突出了一个时代的古典舞舞蹈语言。作品《扇舞丹青》将传统的扇舞与书画艺术自然地结合起来,舞者通过“精、气、神”的运用使动作行云流水般。一会儿似狂草,一会儿像描丹青,使整个舞台营造出古典、端庄的氛围。充满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形态特征,情感也在舞者的舞、乐、书、画中融于一体,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恬静、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表演课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一系列系统的训练要求及规范性下,把“形、神、劲、律”完美结合,使表演者的动作更加富有情感,富有生命力,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精髓。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是中国古典训练和表演的有机结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已经成为舞蹈表演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骨干必修课。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贯穿于舞蹈表演学习的始终。我们在低年级将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与基训结合起来,进行地面简单的元素和眼睛训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身韵概念,解决学生在形态意识方面的困惑。在中年级进行集中的短句训练,通过云间转腰、双晃手、摇臂等短句的训练,加强学生“拧、曲、圆、倾、劲、律”的形态训练,更强调气息的配合,体现古典舞的神韵。在高年级将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技巧有机融合进行经典剧目和创编剧目的练习,进一步加大动作的难度,提高身法的运用,强调“形、神、劲、律”的配合,使表演者潜在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表演者创作的舞蹈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今天,加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学习,使其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神采,才能更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涵,才能使中国古典舞在表演上更加具有舞蹈性和民族审美性。 (责任编辑:黄丽玲)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王帝.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价值[J].华章,2009.
[3]赵丽敏.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4]肖瑞泽.谈古典舞中的身韵[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
[5]金岚.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呼吸的训练方法[J].艺术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