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凤
〔摘 要〕书法是中国传统的一门艺术,写好字做好人是我们历来的一种信仰,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继承优良传统,本文以作者在高校开设的一门公选课《书法与人生》来阐述书法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课程主张用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书法;德育;美育
丰子恺在他的《艺术教育》一书中说过,“艺术教育(美的教育,情的教育)与道德教育(善的教育,意的教育),科学教育(真的教育,知的教育)成鼎足之势。科学教育致知,道德教育励心,艺术教育陶情,完成圆满之人格,三者各有其任务,而艺术教育之特色在于感化。感化者,使人心悦而诚服也。”可见艺术教育对于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粹,20世纪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美术史论泰斗俞剑华在他的《书法指南》一书中写到,“书法为人生所必需,上至政府,下及平民,文人学士,贩夫走卒,函牍往来,书籍记载,以及商家匾招,厅堂联屏,无不需用书法者。”虽然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写工具大部分被电脑所取代,但是中国人历来以写好字,做好人为最基本的生活态度,书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更是一种文化的修炼,一种精神的陶冶。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除了专业的技能学习外,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高校的艺术教育中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作为载体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师,我一直思索如何将书法艺术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们。很多学生可能从未学习过书法,但内心却渴望学习这一传统艺术,也有一部分学生小时候学习过一段时间,到了高校后或许还想进行深一步的学习,鉴于学生的多样性,我开设了一门普及性较强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书法与人生》。
正如课程名称《书法与人生》所彰示的,我想在艺术教育中,巧妙地渗透一些人生哲理性的、做人的基本道德方面的内容。一个人如果品性不好,书法的水平也只会停留在写字的水平,所以书法是需要修心的。虽然历史上人人垂泣的奸臣蔡京、秦桧、严嵩、和珅等人的书法造诣也相当高,我们也从未听说谁练奸臣的书法,因为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德艺双修,德在先,艺在后。蔡元培先生也认为德育是美育教育的中心所在:“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
因此以书法作为载体,将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也是体现书法教育重要性的所在,所以在我的《书法与人生》的第一堂课上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进入书法的练习,而是先给他们看了一部电影《弘一法师》。观看弘一法师的电影让学生在学习书法之前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洗礼,明白写字先修心的道理。看完电影后我还给学生介绍了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很多学生反映如果不了解弘一法师的生平是完全看不懂他的书法的,事实也证明了这部电影对学生的触动很大。
打铁还需趁热,既然要给学生加入道德品质的熏陶,那么作为忠烈之士、道德君子代表的颜真卿无疑是需要重点介绍的,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因为他的爱国救国的浩然正气令后人景仰,大文豪苏东坡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这里的颜鲁公指的就是颜真卿,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苏轼最推崇的书法家是颜真卿。苏东坡本人也是敬重颜真卿的人品而学习其书法的。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苦闷的事,大学生同样不可避免,尤其是生活在物质丰富,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个人的情感挣扎似乎更加凸显。而有些苦闷靠知识和考试是无法得到解答的,这时能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平复,得以愉悦的恐怕艺术是不二之选。
颜真卿和苏东坡两位书法大家都曾遭遇过常人无法想象的人生困境,但是两位书家却都能以豁达豪放而泰然处之,这无疑跟他们的道德人品有极大的关联,同时书法艺术也是他们宣泄心中郁闷的有力武器。颜真卿在得知自己的侄子颜季明壮烈牺牲后,奋笔疾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经过“乌台诗狱”的诬陷,于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两位时间跨度相差300余年的书法家都极力效忠自己的朝廷,却皆因被奸人所害,经历了各种磨难,但是却铸就了他们坚毅刚正的品质,并将其精神融入个人的书法艺术中,这正是“字如其人”的最好解释吧。颜真卿和苏东坡无疑是书法家中的道德模范,也必将流芳千古。
在课堂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法家的作品并同时讲述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书法艺术是可以在你悲伤、难过抑或愉悦之时用来排解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载体,它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挚友。正如蒋勋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封面上写的: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蔡元培很早就提出了以美育救中国的理论,他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书法的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领悟的,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毕竟是有限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懂得欣赏书法的美、感受美,从而来认识美,懂得生活的美。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道:“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有很多研究美育的学者都会得出相同的结果,那就是:受过美育教育的孩子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去制造美,而不是去破坏美的生活和美的秩序。
为了让学生比较直接地感受书法的美,在教授学生练习书法的课堂上我引入了卫夫人的《笔阵图》。《笔阵图》,类似书法的教科书,可以说是练书法的基本功,也是民间流传久远的“永字八法”的前身,有长时间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也不一定是某一特定个人所写。《笔阵图》有七法,分别是: 1、“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2、“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3、“撇”如陆断犀象。4、“戈”如百钧弩发;5、“竖”如万岁枯藤;6、“捺”如崩浪雷奔;7、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卫夫人的《笔阵图》将笔法和自然紧密联系,使每个笔法变得更加生動和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生命力量。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里是这样写的:“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课堂上一边教授学生笔画的书写,一边将《笔阵图》中的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去丰富对这些笔法的理解。我们可以想象和感受石头从高空往下坠的力量感;想象和凝视在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想象和感觉一根枯老的粗藤中强韧的纤维拉扯出的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和触摸切断的犀牛尖角和截断的大象的弯曲长牙的那种锐利和坚硬的质感;想象和体会拉弓射箭过程中强大的拉力和弹性;想象和聆听海浪及雷声的滚动汹涌。这种种笔法让我们不仅经历了视觉的教育,还有触觉与听觉的相互带动,把原本枯燥单一的笔法调动起来,变得形象活跃,开启了学生全面感知的能力,“这是彻底而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在教技巧,不是在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身的感觉去体悟生命”。
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格·莱特在他的音乐公开课配套教材《聆听音乐》一书中写到“我开这门课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在这里究竟要实现什么价值?我希望让你们体会到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希望它能陶冶你们的情操,希望你们成为更有内涵、心胸更加宽广的人……我想象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你们将会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以及今天这门课又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了你们的生活方式……”。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希望我的这门《书法与人生》课程能在潜移默化中用美育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你们通过写字来感受天地之美,领悟万千变化的世界和天地人和的精神,最终起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功效。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丰子恺.艺术教育.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2]俞剑华.书法指南.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3]蔡元培.精神与人格.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
[4]蒋勋.汉字书法之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