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最蓝的眼睛》的自然意象

2019-04-01 02:14易彩虹
牡丹 2019年5期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金盏花暴风雨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非裔女作家,《最蓝的眼睛》作为她的处女作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其中,自然意象有着丰富的意义,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深度剖析,发现小说里的黑人女性命运与大自然紧密相连,自然生态的破坏使以佩克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精神生态遭遇重创。在白人文化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为解决黑人女性的精神危机,黑人女性需要借助自然认识自我身份,树立黑人女性的身份意识。研究自然意象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并更好地理解作品。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非裔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根植于她的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关注性别,种族和文化。她身为作家,肩负起民族重任,通过作品,她关注被边缘化并深受多重压迫的非裔黑人妇女及小孩”。在《最蓝的眼睛》中,她描写了一个十一岁黑人小女孩儿佩克拉,她因长相奇丑被家人、同胞和社会唾弃,疯狂地追求一双美丽的蓝眼睛,在追求蓝眼睛的途中,神智疯癫。通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来分析这部小说,笔者认为,自然与女性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万物的秩序紊乱造成了黑人女性的精神荒芜和扭曲。在种族歧视和白人文化至上的社会背景下,解决黑人女性的精神生态危机,黑人女性必须回归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借助自然促进黑人自我身份认知和黑人女性身份意识的觉醒。

一、四季

作者通过打破春夏秋冬的自然顺序,以秋冬春夏作为故事发展的叙事框架,以此暗示小说里的人物处在一个乱序混沌、被扭曲的社会里。秋天原本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庆贺丰收的喜悦季节,但是佩克拉因自己长相“丑”而被自己父母忽视和边缘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里,她也被老师忽略,被黑人同胞嘲笑,被白人嫌弃,心灵饱受家庭和社会的无情鞭打。

在充满严寒的冬季,作者呈现了克劳迪娅一家的平淡朴实却充满温暖,佩克拉获得了他们的帮助,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春天本是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季节,佩克拉却遭受了母亲的虐待、父亲的强暴和外人的凌辱,以佩克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的春天呈现的却是痛苦的记忆。小说中写道:“最先长出的树枝又细又绿,而且很柔韧,弯成一个圈都不会断裂……连翘无法带来丝毫快乐。”在充满种族歧视的白人主流文化背景下,他们冬日的痛苦和创伤并没有在这“希望之春”的季节里褪去,而是继续蔓延在他们的生活里。这意味着春天对于佩克拉及其像她那样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而言,在这“希望之春”的季节里,黑人饱受种族歧视的痛苦在延续。

夏天是暴风雨频发的季节,人们的生活也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冲击鞭打,佩克拉被父亲强暴而怀孕的消息被人知道,人们对佩克拉的遭遇议论纷纷,嘲讽佩克拉的遭遇;同时,佩克拉被自己的母亲暴打,身心备受重创,痛苦的现实令她疯狂地追求“蓝眼睛”以图改变命运,最后神志不清。四季的更替轮回暗示了佩克拉的悲剧在乱序的社会中不可避免,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像乱序的四季一样被扭曲,四季发展的颠倒与以佩克拉为代表的诸多黑人女性的命运紊乱息息相关。对四季发展紊乱的描写体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现状,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精神生态层面的空洞,尤其是女性角色的精神生态的扭曲和失衡。

作者莫里森以犀利的笔调刻画了生活在“白人文化至上”“唯白是美”的白人主流文化社会下的黑人,他们在那样的社会里被压迫、被歧视和被边缘化,生存环境恶劣,他们的精神世界也面临一片危机和狼藉,在被白人文化扭曲了的精神生态系统中痛苦地挣扎着。自然环境的毁坏和失衡必然会影响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下生存的人类,人们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将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导致精神世界扭曲失衡。

二、金盏花

金盏花能治愈疾病,永葆青春,是纯洁希望之花,金盏花在文中首尾出现,金盏花却给小说塑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奠定了人物命运的基调。小说篇头对金盏花这样描写道:“千万别声张,一九四一年的秋季,金盏花没有发芽……别人家的种子同样也没有发芽。那年连湖边那些花园里的金盏花也没有开。”女性孕育生命如同大自然的鲜花发芽结果,佩克拉被父亲强奸并怀上父亲的孩子打破了伦常,这种人伦之乱如同金盏花在秋天没有发芽,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的紊乱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写照。

克劳迪娅两姐妹发现佩克拉怀上她父亲的孩子,由于担心佩克拉和她的孩子,满心希望地种下金盏花种子,希望它可以发芽,结果却失望地发现种子没有发芽,此处的金盏花就像佩克拉肚子里孩子的生命,对佩克拉的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希望寄情于金盏花的种子发芽,孩子的成长与金盏花发芽便密切相连,自然万物也成了女性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我们俩谁都没有意识到可能是土壤本身太贫瘠。我们把种子撒在自家的小块黑土地里,就像佩克拉的父亲把他的种子撒在他自己的黑土地上。”金盏花没有开花是自然中土壤太贫瘠,缺乏养分,与此相连的佩克拉和孩子的命运则是因为社会文化土壤太贫瘠,无法滋润她们成长。这象征着二战期间,黑人所承受的种族压迫和白人文化暴力等同于战争下的牺牲品。对金盏花的描写暗示了黑人及黑人女性所在的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佩克拉注定希望破灭。

文末,金盏花再次被提到:“我会说当年我并没有把种子埋得太深,过错在于土壤,在于我们小镇的土地。现在,我甚至认为那年全国的土壤都对金盏花充满敌意。。”种子没有发芽在于自然界土壤太贫瘠,没有给予相应的养分,黑人女性就像金盏花一样,在充满种族歧视的社会文化土壤里,她们不能获取相应的养分,甚至备受排斥。文末对金盏花的描写,深化了主题并暗示了在当时的社会中有千千万万个像佩克拉那样的黑人,她们被所在的白人主流文化的社会边缘化,默默地承受来自白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打压,种族歧视的社会土壤令她们失去自我,命运悲惨。

三、暴风雨

暴风雨具有双重性,它能够冲刷掉污秽,洗涤人们肮脏的内心,还世界一片清新,同时它也具有毁灭性,暗示着人物的命运多舛。突如其来的暴雨令人不安、恐惧,克劳迪娅回想起1929年夏季和母亲经历的那场暴风雨,想起了母亲在暴风雨中的独立坚强和从容不迫。母亲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她们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生活中的暴风雨,并持有爱人之心。克劳迪娅在得知佩克拉被强暴而怀孕,对佩克拉深表同情,为了佩克拉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用自己辛苦赚来的原本用于购买心爱的自行车的钱来购买金盏花的种子;她们播种金盏花种子,希望它开花,期待自然回归正常的秩序,也为佩克拉和她的孩子祈祷,以此来反抗别人对他们的敌视。她们帮助佩克拉,抚慰她的创伤,愤怒地肢解代表白人审美观的洋娃娃,抵抗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蚀。

暴风雨具有洗礼作用,它洗涤了人们思想上的污秽,使得人们对自己和同胞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夏季的暴风雨也暗示着佩克拉人生中的“暴风雨”,即她被父亲强暴、怀孕、孩子死亡、母亲冷落及周围人的嘲讽,这一系列的灾难降落在她的身上,令她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迎接她的是无法避免的疯癫人生。暴风雨可以洗刷掉人们心中的污秽垃圾,同时也摧毁了他人的心智,小說中的暴风雨不仅暗示了佩克拉一个人的“暴风雨”,也是千千万万个正处于白色人种主流文化背景下饱受种族歧视和压迫的非裔黑人的“暴风雨”。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大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导致大自然生态系统遭到毁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也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和健康。在男权社会,女性也被男性统治压迫,这与人们征服大自然,开发并剥夺大自然有着相似之处,备受压迫的女性与被开发的大自然同病相怜。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分,所以生态女性主义者着力于建构一种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即和谐的、健康的、平衡的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遭到破坏,人的生存空间秩序必然会被打乱。

作者通过对自然意象的刻画,塑造了佩克拉的黑人小女孩形象,通过她的命运悲剧透析出当时在种族歧视下黑人的生存状态,通过颠倒的四季顺序来叙述文本,并描绘不发芽的金盏花和暴风雨这些自然意象,暗示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人们的精神生态也出现危机,精神被扭曲,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造成了以佩克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不可避免的命运悲剧。为解决这样的生存困境,黑人女性需要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黑人女性需借助自然促进自我种族身份认知,树立黑人女性的身份意识。作者让读者意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生态空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对现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之间的关系值得人们思考。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易彩虹(1992-),女,四川巴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最蓝的眼睛金盏花暴风雨
今夜没有暴风雨
金盏花
The Storm暴风雨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创伤理论角度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创伤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
猛烈的暴风雨
暴风雨
小灯泡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