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芳 陈永芳 张金玲 叶 衍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3500001)
急诊科多发性疾病领域,急性胸痛占较高病发比例,引发此症的诱因多样,其中以心绞痛最为多见。而冠心病为主要促使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多应用静脉溶栓方案治疗,以对冠状动脉再通予以促进,对左室重构加以防范,进而达到降低近、远期病死率,增强患者心功能的目的[1]。优质护理为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重审的一项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人文护理是“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的外在体现,重在为患者提供人道主义化、人性化的照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针对所选急性胸痛心绞痛的患者,重视在优质护理活动开展期间,结合人文护理理念,取得了理想成效,现总结结果如下。
选取急性胸痛心绞痛患者10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46-69岁之间,平均(58.9±7.8)岁,病发至入院 3-8h,平均(4.2±0.4)h;心功能:II级23例,III级 27例。对照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介于45-68岁之间,平均(58.5±7.7)岁,病发至入院 4-7h,平均(4.1±0.5)h;心功能:II级 24例,III级 26例。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纳入标准:(1)与《内科学》(第8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均为心源性心绞痛;(2)思维正常,可对问题清晰解答;(3)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发生者;(2)入院 24h 死亡者;(3)合并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者;(4)合并精神及思维障碍疾病者。
1.3.1 对照组 本组针对所选病例单纯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优化护理路径、强化心理干预。
1.3.2 观察组 患者在上述优质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人文护理理念。具体措施:(1)尊重和理解患者:患者在病发急性胸痛心绞痛后,临床以胸痛、胸闷,甚至不能平卧、呼吸功能受阻等为主要表现。护理人员需学会换位思考,对患者痛苦给予充分的理解,认真倾听心理诉求,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同时注意对患者隐私加强保护,不与他人就病情展开讨论。
(2)鼓励与关爱患者:患者病情加重,多有焦虑情绪,加之所背负的沉重经济负担,且过分担心预后,惧怕会突然死亡,故抑郁、恐惧心理同样严重。不良心理易影响到与医护人员的配合,进而干扰到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故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力度,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了解,个体化展开疏导。另外,避免患者接触到抢救同类型病例的机会,以防恐惧心理加重。可安排病友间交流,以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护理人员在实施换药、手术等各项操作前,需对步骤加以说明,动作尽量轻柔,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配合依从。
(3)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是造成恐惧及焦躁心理加重的原因。护理人员需就病情、预后等向患者进行说明,使其可正视疾病,促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另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举办健康讲座,就疾病基础知识进行宣讲,与电视中固定播出的健康类节目比较,讲座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更为贴合,内容更切合实际,可提高宣教效果。
(4)尊重知情权:大部分病例有对自身真实病情和终末病情进行了解的需求。针对病情进展状况,需向患者本人及时进行反映,使其大致对病情状况和具体发展趋势掌握。做化验检查时,需就检查的意义向患者说明,并尽早告知检查结果。向患者明确所用药物功效,若对药物进行调整时,需就原因加以解释,以防心生恐慌。在对治疗方案行进一步制定时,需与家属进行充分讨论,充分考虑到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以对最佳的治疗方式进行确定。
(5)增强综合素养:娴熟的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可明显提高患者信任,故需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有序处理各项问题,增强患者抗病信心。
(6)家属人文关怀:每日与家属建立有效沟通,就患者当前病情具体状况予以说明,并对治疗方案加以讨论。如实回答问题,若患者有特殊治疗项目时,如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需征得家属同意,并告知风险,让家属在决断中参与。同时,做好家属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7)延续性护理:急性胸痛心绞痛患者多有血糖、血脂、血压增高的情况,同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饮食行为均具密切关联。病情稳定安排出院后,可定期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随方,就患者用药、生活状态加以问询。也可通过微信平台,解决相关问题,以检出异常,避免病情加重。
(1)对比两组急性胸痛心绞痛患者临床医护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溶栓成功率。
显效:心绞痛频次呈>80%降低;有效:心绞痛频次呈50%-80%降低;无效:心绞痛频次呈<50%降低。
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文中数据的统计,医护总有效率、溶栓成功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治疗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急性胸痛心绞痛患者医护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4%,与对照组74%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病例医护总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卧床时间43.4±13.2*66.7±5.4住院时间13.2±1.4*17.5±1.6
观察组溶栓成功41例,占82%;对照组28例,占5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即护理安全、服务态度、护理效果、护理过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急诊胸痛诸多病理类型中,心绞痛最为多见,多由冠脉供血不足,促使心肌发生急剧且严重的缺氧与缺血导致。在明确相关病因后,行合理、科学的医护是对预后进行改善的关键[2-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规范日趋扩大,急性胸痛心绞痛患病比例日趋上升,溶栓为最有效且简便的对本病治疗的方法,可促使呈闭塞状态的冠脉达再通目标,对发生缺血样改变的心肌起到再灌注作用,快速对血管予以重建,最终发挥对濒死心肌予以挽救,促使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作用[4-5]。
表3 两组病例护理满意度对比(±s)
表3 两组病例护理满意度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护理安全4.43±0.46*3.12±0.79服务态度4.42±0.41*3.21±0.22护理效果4.57±0.31*3.31±0.74护理过程4.35±0.23*3.14±0.32
优质护理服务旨在增强整体护理质量,为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创造有利条件,故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本次研究对象单采用优质护理,通过优化护理路径,行心理护理,可发挥稳定病情的作用。但为进一步推进医护效果,从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角度出发,临床倾向于加强人文关怀护理[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同时,结合人文护理理念,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治疗,将病痛有效缓解外,还通过各种形式的照护,使患者对病情掌握,促使情绪稳定,确保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另外,对家属也展开系列的人文关怀,可发挥家属协助医护的作用,为患者预后的改善打下了良好基础。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医护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74%(P<0.05);观察组卧床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人文关怀的实施,在缩短病情,增强医护效果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综上,急性胸痛心绞痛患者,应用与人文护理理念结合的优质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可明显增加医护总有效率,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