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锐贵 郭志平 吴陈棠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福安355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急性坏死,目前对于急性心梗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PCI术后患者往往伴随各类心律失常。其所引起的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快速的心律失常一般可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诱发或加重患者的心功能不全,这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症,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相关研究复杂,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关对症治疗[1]。目前对于PCI术后心律失常常用胺碘酮进行转复,但是胺碘酮存在起效慢且存在多种药物毒副作。笔者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对比经食道调搏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5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53岁-79岁,平均(62.71±2.21)岁。男女比例是16比29。冠心病病程1年-25年,平均(10.25±0.27)年。对照组年龄53岁-79岁,平均(62.34±2.25)岁。男女比例是17比28。冠心病病程1年-25年,平均(10.21±0.21)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本组用食道调搏终止快速型心律失常,依次用超速抑制起搏法和程控期前刺激法终止(具体操作如下)。
程控期前刺激法(SIS2负扫描法)治疗:选择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为患者治疗,在患者心房后的食道中植入食道电极,经发出调整/程序刺激描记患者心电活动:使用SIS2以5个频率递减刺激,以此种方法达到终止患者心律失常的作用。
超速抑制起搏法治疗:所选仪器型号及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仪器心率进行设置,设置心率高于基础心率30次/min,以进行快速SISI刺激,连续起搏心房,刺激持续时间为3-5S不等。
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该药品由Sanofi Aventis Francd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20120496)治疗,即采用 0.9%氯化钠20ml稀释胺碘酮 150mg,先以1.0mg/min速度点注,6h后减量,根据患者的反应与病情终以0.5mg/min的速度持续滴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与血氧饱和度,若症状环境无理想,30min加注胺碘酮150mg。注意24小时内胺碘酮使用总量不超过2g。
比较两组疗效水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操作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作为评估疗效的主要标准。
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以及计数数据,并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观察组经食道调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转复窦性心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转窦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转窦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25 25心电图回复正常时间(Min)6.58±2.19 13.80±3.70 5.673 0.001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经食道调拨转窦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差异,P<0.05,如表 3。
表3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相比较[n(%)]
再灌注心率失常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考虑与以下机制相关:再灌注后氧自由机爆发、细胞内钙超载、局部心肌血流和细胞外钾离子空间分布不均匀[1-4]。对于急性心梗PCI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症处理。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常见于心肌梗死再灌注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后无效,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5]。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不仅对缺血心肌造成严重损害,而且恶化心功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甚至引起患者死亡[4-5]。
胺碘酮,是一种含碘的苯并呋喃化合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通道离子阻滞剂,可有效延长心室和心房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对患者房室结和窦房结的自律有效抑制,从而减缓传导,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目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可取得良好的效果[6-8]。胺碘酮作为临床心律失常的常用药,它在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且疗效确切。它在人体内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其有效性和清除速度非常慢。因此,当给药时,通常用于给予较大的负荷剂量,后再减少剂量维持治疗,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9],虽然胺碘酮疗效显著,但除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反应,及对肝肾甲状腺功能均有影响,相关报道示胺碘酮有心脏骤停、传导阻滞、低血压等副作用[10]。对于心梗PCI术后患者而言需快速达到终止快速心律失常,但静脉给药往往起效较慢,且对于心梗患者特别是心梗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更需慎用胺碘酮。食道调搏因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且无创安全,成功率高,见效快,可反复操作,能够迅速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等快心律。特别是对于妊娠、冠心病、低血压合并室上速的人群,大量相关临床数据提示食道调搏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作用[11-13]。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则经食道调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食道调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不仅可迅速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还可降低心功能分级,改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