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淑兰
“经典”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成果,也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经典”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是每个民族的力量源泉。以诵读经典的方式播种美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践行“享受学习,享受生命”办学思想的坚定选择。
我校的书香校园创建行动,开始于“经典润泽一生”阅读规划的制定,在创建过程中始终积极倡导“经典为伴”的思想。我们认为阅读经典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经典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与经典交友”,希望通过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为其终身发展奠基。我校的阅读规划秉承多角度、全方位、高标准的制定要求,囊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经典诵读课本开发、经典诵读教学指导、经典诵读活动建议、经典诵读效果评价。
本校经典诵读课本的开发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诵读兴趣为基础,以“经典性”和“可诵读性”为选材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对古今中外经典文章进行梳理,编写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书声琅琅》全套12分册,每册16单元,共80篇诗文,每册书均由“古典诗词”“国学经典”“现代诗文经典”三部分构成,并视年级不同,配以注音、注释、简介、译文等,满足经典阅读所需。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引导,因此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必须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我校在经典诵读教学指导方面,总结了如下方式。
其一是领读。领读并不仅限于教师带读,还包括学生领读、录音机领读等方式。这是语文诵读环节最常采用的方法,“经典”多为文言文,生僻字、通假字比起课本内容要更多,因此采用领读的方式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纠正学生发音。其二是齐读。在经过领读环节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发音和朗读节奏,此时引入齐读方式,一来可以检测学生总体的掌握情况,二来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重温发音,从而跟上大家的步伐,避免掉队。其三是随机读。即教师随机指定一名学生当众诵读。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到学生诵读的真实水平,在齐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总体水平进行估量,而随机读的方式则能暴露出单个学生的问题,也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思期(或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此一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他能够在面对问题时遵循逻辑法则推理思维,但这些思维能力的发展,只能通过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因此,小学经典诵读要想取得良好成果,必须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本校所设计的经典诵读活动共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教师为主,另一类则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些活动中既包括竞赛类活动,也包括积累型活动,涵盖的范围从诗词的诵读延伸到书写、绘画等方面,总的出发点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经典的兴趣,避免单调乏味。
1.“一天两读”,烂漫吟诵。“两读”是指在学习日的两个时间段进行经典诵读,两个时间段分别为每天晨读的十分钟和每节课始的三分钟。
“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小学生来说,晨读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意义和价值。坚持在晨读时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高诵读水平。课前三分钟常常被视为课堂准备时间,属于学习的“碎片时间”,而在此时进行诵读活动,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可以作为一种上课的提醒。每节课前的诵读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在“一天两读”的倡议之下,全校三千多名学生都沉浸于烂漫的吟诵中,这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清脆朗朗的书声,不再是原来的疲乏困顿;发亮的眼神,不再有之前的枯燥乏味;教室门前走过的人驻足聆听,怦然心动。
2.“一周一课”,精讲导读。在校本课程里,我们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这节课作为教师的精讲导读,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由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讨论经典诵读课的教法。
经过思考和讨论,本校确定了“查、读、悟、背”的经典诵读“四环”教学策略。这四个环节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习惯。“查”,即复习引入,检查旧知。通过该环节,教师可以明确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调动起原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读”,即感知新知,读出韵味。“读”包括三个环节,分别为领读、齐读和随机读,通过该环节,学生可以掌握诵读的发音及节奏,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悟”,即理解诗文,粗知大意。古诗文讲求语言凝练,注重意境,通过感悟环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背”,即背诵经典,展示交流。在了解经典大意后,鼓励学生将诗句背诵下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同时也能鼓励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3.“两周一读书会”,樂享经典。为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益的经典诵读,学校组织了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会活动。在读书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或是大声、自由地诵读精彩诗文;或是来一场好诗文分享会;或是讲讲“经典中的人物故事”“我与经典的故事”等。
除此之外,诵读读书会还结合了学校原有的“故事哥哥,故事姐姐”讲故事活动。每学期,在各位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从三至六年级各班产生故事哥哥和姐姐们,她们利用每天中午上课前半小时,轮流给低年级的同学讲述经典故事。每次活动,哥哥姐姐们都制作了PPT,有的采用问答、感知、表演等多种形式,与听故事的学弟学妹们进行互动,像极了小老师,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这为高年级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深深地感染着低年级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孩子们含英咀华,熏陶浸染的不仅是他们的审美情趣,更是对人生真谛的理解。
4.“每期一做客”,激发兴趣。每年新学期伊始,我都会邀请学校孩子参加“做客校长室”活动。这些学生分别来自我校56个班级,是一群热爱阅读的孩子。活动中,我通过给孩子们讲述“经典”中的一些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教会孩子们读书的方法,让孩子们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1.“悦读之声”微电台。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本校将微信公众号作为推广经典读物的有力平台。“品读经典,润泽心灵。欢迎收听《悦读之声》,我是本期的主播李老师,今天的《悦读之声》要跟大家分享的古诗是《苔》……”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每周二周四,我校的微信平台上都会展播师生品读经典诗文的音频节目。师生選择自己喜欢的经典诗文诵读品析,也可在留言区提出意见,微信平台的听众潜移默化地从音频材料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每期节目的在线互动答题,更是点燃了老师、家长、孩子对经典的热爱之情。
2.“雅韵书香”诵读节。每年4月的“诵读节”,我们都会开展“诵读经典节目展演”“经典诗文书写大赛”“古诗词创意书签制作赛”等活动,评选“诵读小明星”“优秀诵读班级”“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等。近期,我校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童心追梦”主题活动来缅怀先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上述活动中,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似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3.“亲子诵读”润心田。经典诵读不仅滋润着孩子的成长,也是连结家长与孩子心灵的纽带。每学年,我们都会以“经典书香飘万家”为主题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亲子晚诵”“亲子诵读表演”“亲子诵读日记”等活动形式,让家长成为亲子诵读的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孩子诵读的伙伴和榜样。近年来开展的“21天打卡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中,很多家长纷纷表示,通过亲子诵读,和孩子的感情更加亲近融洽,孩子对阅读更感兴趣,以后一定会坚持下去。
4.“诵读存折”记成长。每到新学期,我校学生都会领到一本“诵读存折”。“诵读存折”的形状与存折相类。翻开封面,第一页便是诵读推荐篇目。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各年级“诵读存折”上的推荐篇目都有所不同。此后的每一页都设计了包括文章名、作者、字数等内容的表格,供学生填写。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完成诵读任务,学校规定每本“诵读存折”的后面都需要家长的签名。一到期末,“诵读存折”上的“存储大户”还将被表彰为“诵读之星”。“诵读之星”的评选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习惯,将被动诵读变为主动诵读。
5.“诗词配画”助想象。“诗画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一首优美的诗歌凝结成一幅画面时,就诞生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当一幅动情的画卷流动成语言时,就产生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在诗文配画创作比赛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进行了配画,作品构思独特、富于诗意、版面精美、书写大方,诗与画融为一体,有的用艳丽颜色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有的用利落线条表达出诗中意境,有的用精致的画面表达出自己的想象或愿望……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FHB1705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