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中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表扬与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学生大多喜欢教师的表扬,而不喜欢教师的批评。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有时候必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如何批评学生,则是一门学问。治病的良药如果过于苦口学生不吃,那教师也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我们如果在良药的外面包裹上一层糖衣,让学生觉得良药有点甜,学生顺利地吃下良药,病好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我们针对批评的时机、地点、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教师;批评学生;探究
近几年来,由于教师批评学生而引发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屡见报端。
《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要严格管教学生,否则就是教师懒惰。教师批评学生从古至今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可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老师从“天地君亲师”成为了普通服务者。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那么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就应该以平级之间的语气和方式来说话。而不能居高临下,声色俱厉。
所以,当我们不能改变社会大环境时,当我们不能得到教师惩戒学生的立法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我们要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具体论述如下:
1.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好这两门课。教师一定要熟悉青少年心理。我们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2中小学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要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巧妙的授课技巧,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尊敬。这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石。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当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自己的老师。教师在学术上在思想品德上都赢得了学生尊敬,那么学生对老师就会“不令而从。”
3教师真心爱护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孙子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引自《孙子兵法》)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心中有爱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爱就像甘泉,浇灌着一棵棵树苗。所以,爱学生是批评学生的前提。
4学期初,老师与学生约法三章,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的纪律制度。让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有章可依。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到先明后不争。孙子曰:“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引自《孙子兵法》)。正如孙子所言,如果学生对将老师已经亲近依附,但是老师仍不执行校纪班规,这样的班级也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所以,老师要用“文”的手段即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用“武”的方法即用校纪班规来统一步调,这样的班级一定非常有战斗力。
5、了解每一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引自《孙子兵法》)。教师要批评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教师贸然批评学生,就有可能失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或者激化矛盾引出其他事端。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学生违犯纪律时,教师能够用适合该学生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古人讲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也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1)批评学生的时机。凡是要讲究时机,时机不到不要贸然行动。时机到了才能展开行动。教师批评学生也是如此。著名的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某些事正在打架,陶行知先生当时没有批评那个学生,而是让该学生等到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这也是一个批评的时机问题。如果当时陶行知先生就批评该学生,该学生正在气头上,很可能不服。同时陶行知先生也不了解前因后果,贸然批评无的放矢,效果也不会好。同时该上课了,为此影响大家上课也不好。最后,等到放学,时间过去了几个小时,该学生的情绪已经平静了,学生自己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所以,陶行知先生在放学后,在了解了情况后,在学生上完课后,再去处理这件事,效果就比较好。以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选择合适的地点来批评教育学生。教师表扬学生一般在公共场所,而批评学生尽可能在隐蔽的地方。学生的自尊心强,爱面子。教师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某学生,学生可能会很没面子。上文所讲陶行知先生的故事,陶行知先生让该学生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这个地点选择的就很好。放学后学校里基本没有学生了,在校长办公室里也没有外人。而且校长办公室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庄严的场所。学生会无形中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有的教师喜欢在教室里批评学生,也有的喜欢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而这时办公室里有许多教师。无论在教室还是在人多的办公室里,这样的地点,批评效果都不会好。
(3)從“人和”的角度来进行批评。温和、平和、和气、和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本照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只是分析这件事,而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批评,或者对进行学生人格的侮辱。教师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态度,最好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说理。教师的态度影响着批评的效果。教师批评方式则又大于批评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采取何种批评的方式比批评的具体内容更重要。有时候即使教师批评的内容很正确,但是批评的方式不得当,也会受到不好的效果。批评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行为所采取的批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一切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批评不伤学生自尊,批评不留后遗症。不能让学生因老师的批评而怀恨在心。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引导自己,老师是为了让自己走上正路。是为了自己能够茁壮成长而用心良苦。但是万玮老师说有时候也需要“震撼式”的批评。“震撼式”的批评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老师和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教师要有把握自己严厉的责罚学生能够接受。有一位高中的女班主任,班里有一名学生经常逃课,躲到寝室里睡大觉。班主任几次三番的去找这个学生。有一次一天上午,该学生又到寝室睡大觉。班主任到了寝室就把学生的被子给掀了。学生非常恼怒,大声说老师:“你为什么要管我?”老师非常激动,大声回答:“因为你是我的学生!因为你是我的学生!”老师的声音一句比一句大。老师盯着学生,好像母亲一样盯着学生。老师的流泪了,学生也流泪了。从此,该学生奋发图强,就像换了一个似的。天天拼命地学习。高考过后,奇迹出现了,该学生竟然比往常多考了一百多分。万玮老师讲,“震撼式”的批评有时会让学生痛改前非。这是一副猛药,副作用会很大。一般情况下,教师不敢下这副猛药。但有时候治疗顽疾就需要猛药。只是教师要做好善后工作,不能留下后遗症。
总而言之,正如孙子所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引自《孙子兵法》)我们老师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人、事、理、情、行,巧妙地艺术地实施批评教育,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子《孙子兵法》《教育学》、《心理学》
此文系2019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JYKT193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