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摘 要:体育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作为一门能够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既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培养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 学生 安全意识
学校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落实好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安全教育的作用。学生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心的发展,但难免也会发生磕碰现象,稍有不慎,还会有较大事故的发生。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故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对家庭和学校带来损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度过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正视“校园安全事故”对体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高,父母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有着非常高的重视。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体育课堂上发生磕碰现象,千方百计地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甚至会在体育课上频繁请假,导致孩子根本无法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认知显然是错误的。安全事故的确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极力避免的问题,但不能因为长期的“安全事故恐惧”就让孩子放弃体育锻炼,这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1]
关于校园安全事故问题,自从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了校园安全事故的禁令后,一夜之间,小学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几乎全部消失,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改,一些存在危险性的体育项目与教学内容全部取消,教师只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简单地做一些体操或简单的体育活动,甚至连体能测试的成绩都出现了虚假的情况,这是整个体育教学领域的病态症状。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完全忽视了在成长过程中健康体质的重要性,所以这些学生长期的被困在教室内,没有机会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欠佳,精神状态也受到了影响。这样错误的认知显然使体育教学受到了负面影响,体育教学也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2]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与体育课纪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课堂的纪律需要教师进行把控,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威信、有力度,但同时又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为了使体育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自己的道德素养,增强自己在工作中的信心,永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尊重学生的情绪,及时指出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行为,保障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有融洽的氛围,又有严明的纪律。
为了使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教师一定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于一些有病史的同学要特别关注,安排符合他们身体条件的教学内容,避免因为教学不当导致学生病情加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充足的体育技能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学常识,并能够对简单的突发情况进行处理,以防在遇到安全事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与治疗,减少事故的伤害,避免事故的发生。
小学生的情绪是十分不稳定的,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会经常因为与家长发生矛盾或情绪不稳定而导致脾气爆发,甚至会做出攻击性行为。而安全意识的缺失使小学生无法正确判断行为的危险性,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批评与指导,帮助小学生意识到很多行为的攻击性以及潜在的危险,使小学生有意识的避免该行为的出现。另外,很多小学生不能及时的发现身体的不适,也无法将身体的不适准确的表达给教师,从而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观察小学生的状态,同时要使小学生形成有问题及时报告,身体不适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的意识,争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三、熟识学科特点,形成安全预防意识
体育教育需要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及体育场地,而在体育活动中,往往是体育器材与体育场地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从而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而此类安全问题属于由外部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安全预防而得以避免的。因此,体育教师与学生都必须拥有安全预防意识,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对场地与器材进行反复检查,从而排除安全隐患。例如,避免场地凹凸不平或存在石子等障碍物,从而导致意外事故;合理摆放运动器材,正确运用标志物等。另外,对于单杠、双杠、爬绳等容易生锈或腐烂的器材,学校应进行及时到维修及更换,避免因器材故障而造成学生受伤。同时,教师与学生应形成在运动前仔细检查设备的习惯与意识,在确定器械完好无损后再展开体育活动。
四、安排适当的体能训练,实现安全意识与自保能力的融合
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还包括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使小学生更能适应外界环境,在面对外部环境时拥有自我保护的实力。而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主要来源于体能锻炼,通过体能锻炼能够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使小学生各项发育指标能够达到标准。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家庭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并没有为小学生带来充足的抵抗力,反而小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都呈现下降状态,大部分小学生在速度、耐力、灵敏度及协调力方面都是不合格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跑、跳、投、攀爬等大运动量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肌肉的力量,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同时,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接受及提高时间。若在教学中操之过急,将会打击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配合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体育教育中安全问题的产生。
结语
体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安全问题一直是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安全意识,保障小学生的安全是体育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这项工作中,体育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通過体育教师的引导与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体育教学安全展开。
参考文献
[1]毛同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81+83.
[2]潘一鹏.浅析小学生体育课堂安全意识培养[J].运动精品,2019.38(04):29+31.
[3]朱强.小学体育课堂安全问题策略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