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制约段位制太极拳在高校传播的因素,探讨改善高校段位制太极拳课堂教学的策略:积极地引导传统段位制太极拳教学模式进入高校,创编新的教材课本;加强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执教的能力;大力推进太极拳段位进高校,激发学生考取段位的积极性。
【关键词】 高校;段位制太极拳;教学改革;对策
中国高等院校开展段位制太极拳课程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很多的太极拳专家都密切的关注,围绕课程改革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教學活动,但是学生对段位制太极拳训练的热情还是处在低谷。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外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入侵”,很多的学生开始投资和学习跆拳道,空手道等。虽然我国各高等院校还没有将跆拳道作为正式的体育课程开课,但是学生对外来武技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投入远远超过中国武术。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是传承文化与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如何将太极拳中段位制太极拳的文化发扬光大,是高校段位制太极拳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标。
一、现今制约段位制太极拳在高校传播的因素分析
1、课程古板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段位制太极拳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会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太极文化的兴趣。太极拳属于武术一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目前高校段位制太极课程教材的内容单调而且乏味,这不仅与中国武术的丰富内容不一致,而且与现代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也不符合。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段位制太极拳教学受到“跆拳道”,“空手道”等外国体育文化的影响。这些冲击都客观地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段位制太极拳的热情,随后更是进一步的引起了教学的课程危机。根据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学生对段位制太极拳教学内容的不满率已达到47.5%,大都是由于段位制太极拳课程短,学习起来又较为困难,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因此不满程度的比例大大提高。此外,高等院校的段位制太极拳教学课程一般都是采用老式,呆板的教科书,而且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且反思性不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在全国大学的太极教学中已经普遍存在。[1]
2、教师在授课中缺少对传统研究而一味盲目教学
众所周知,段位太极教师的执教能力,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段位制太极教师群体已经是年轻化的趋势,他们基本上都来自各大体育院校。然而,这些年轻的教师基本上只学会了一些自选程序上的教学内容,但对传统的太极项目却不清楚甚至是不会练的。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固定形式的教学方式,唯一的实践参加比赛,并常年实践自制的传统套路,而且考上职业体育学院武术有的甚至只是纯粹的高中学生,而不是特长生,只学会五步拳,初级长拳,初级剑,简化段位太极拳等。对于传统武术只有通过教科书,理论上掌握一个或两个。
3、段位制太极拳自身特点与大学生的个性相悖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在吸取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的拳术。而段位制太极拳比太极拳更为注重练习的形态,一般要求练习者用手、眼、身、与自身的精气神融合为一体来塑造拳势,要求练习者大量的去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感受到段位制太极拳的文化魅力。但这对于个性张扬思想前卫的大学生来说段位制太极拳的”慢性美“是无法与羽毛球、足球、篮球等项目带来的动感和刺激相比较的。这样就从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太极拳在高校的开展。
4、学校的具体体育实践情况对国家政策落实的制约
在国家全面推行深化教育的改革措施后,就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一切都要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2002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的指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指导的思想。在2006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学校落实和贯彻“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进程,关注学生的运动情况。然而在2010年的全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和耐力素质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多种情况都表明,由于目前高校学生业余可选择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学校的体育工作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太极拳虽然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集聚了健身性、文化性、民族性、世界性为一体,但因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所致,目前的教学活动的展开情况呈现不乐观的趋势。[2]
二、改善高校段位制太极拳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探讨
1、积极地引导传统段位制太极拳教学模式进入高校,创编新的教材课本
传统的太极拳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已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载体,而段位制太极拳教学是对传统太极拳的继承、发展和延伸。根据调查,各大学的体育教材基本都是相同的,都是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常规。
近年来,随着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跆拳道”、“空手道”在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这就间接的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快速改革。高校段位制太极拳教学模式改革,除了教学方法的改善,还需要使教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相互匹配,才能更好的开展段位制太极拳的实践教学。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传统太极拳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在通过对各种传统套路的练习,来提升段位制太极拳的技能从而达到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同时也加大了学生访问力度,让他们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太极拳文化的精髓进而更好的学习段位制太极拳。
传统段位制太极拳教学内容应该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编写新的教材,并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在遵循大学体育教育的原理上,以大学生身理和心理特征为指导思想,对传统段位制太极拳的技巧加以改善,达到正常的数量和技巧的难度。在这样的改造下一套较为适合现代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课外的练习形式就被创造出来,在内容与风格上都较为突出,就比较容易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改善传统段位制太极拳教材和模式在大学的体育教育系统中遇到的冷门情况。
其次,新教科书要充分解答和拓展“中国段位制太极拳发展”的过程,紧紧结合课堂教学,通过段落评价方法建立传统段位制太极拳常规和技术应用。鼓励学生积极通过课程学习,去获得适当的成绩水平,并促使他们学习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更新传统的技能水平,以了解更深的太极拳文化内涵。
总之,新教材应在项目选择和内容结构中,突出文化、民族、传统、并融入新的思想与创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和段位制太极拳永无止境的魅力,提高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加强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执教的能力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段位制太极拳教师都是来自体育学院,因为这些老师长期以来从事对段位制太极拳的训练,但在技能、风格上等都还是有一定偏差性的理解,所以在课程中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段位制太极拳的理解,大大的降低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无聊的感觉。因此,提高段位制太极拳教师的专业素质,掌握传统太极拳的演练和教学能力,是目前高校执教太极拳教师所要具备的。
因此,定期对高等院校段位制太极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传统打太极拳教学辅导能力,将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通过大学段位太极教师,专家教授,社会爱好人事的现状,开展一系列段位太极拳讲座和交流。如太极的起源或由来等内容为大学的研究与学习做铺垫,让太极老师进一步提高对段位制太极技能和文化的深入了解。
3、大力推进太极拳段位进高校,激發学生考取段位的积极性
“中国的武术段位制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体质,进而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同时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体系”。在上海的部分高校武术的段位制早已是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上海高校每一届都会有数千名的大学生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939名学生通过了这个考评并相应的获得了段位的证书和标徽。太极拳课程是一门德行与技术双修并行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中国传统礼仪课程,段位制是其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高校都应借鉴和学习上海高校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去积极的引导学生考取段位制。[3]
三、总结
优秀的文化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太极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衍生出了段位制太极拳文化,高校在进行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其中的精髓,重视段位制太极拳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采取多样的措施推进段位制太极拳文化在育人领域做出贡献,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职责,有效的构筑高校段位制太极拳文化的发展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淑慧. 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教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2.112-116.
[2] 张云龙,林大参. 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97-100.
[3] 王崇菲. 高职院校太极拳段位制教学改革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04.69+71.
【作者简介】
杨 锋,陕西渭南人,副教授,西安外事学院体育运动中心竞赛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