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夏琴 张双凤
【摘 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文章叙述了湘西各族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联合国民党爱国人士陈渠珍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加强统战部署与统一战线活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宣传和支前活动;发动组织湘西各个民族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战争;掀起了湘西抗日救亡运动浪潮。
【关键词】 抗战时期;湘西;中共;抗日救亡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湘西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全民族团结抗战主张,奋起御侮,掀起了湘西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一、建立抗日救亡团体
193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中国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1938年,湘西工作委员会建立,并先后恢复和重建了各大縣工委。在湘西地区积极发展党员,建立抗日民族救亡团体,大力宣传党的方针和路线,团结带领湘西各族人民加入斗争,壮大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湘西地处偏远地带,闭塞不通,加上国民政府的封锁、“围剿”和反面宣传政策,使得湘西民众对共产党的宗旨及抗战新政策并不十分了解。中共想通过抗日救亡团体,发动民众力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湘西各级党组织恢复和重建后,出现了一批抗日救亡团体,如湘西绥靖公署抗敌流动演剧队、国际反侵略协会永绥通讯处、青年战时服务团等等。
陈渠珍出任沅陵行署时期,与湘西工委形成合作,广泛宣传并开展湘西抗日救亡运动。在湘西筹组绥靖公署抗敌流动演剧队;开放党禁,办书店,公开发售抗日书报等,大力营造湘西抗日氛围。1938年,陈渠珍发表《告湘西民众书》,进一步表明抗战立场,提出切实遵守纪律、踊跃应征兵役、努力增加生产和强化抗敌工作四项主张,号召湘西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支援前线。
在湘西工委直接领导下,湘西绥靖公署抗敌流动演剧队成立,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在湘西地区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湘西绥靖公署抗敌流动演剧队在沅陵建立,在乾城得到发展和壮大。剧队成立后,下到永绥、保靖、凤凰等各县巡回演出。每到一个地方,出墙报,办宣传画展,作街头演讲,教唱抗日歌曲,公演话剧,大势宣传抗日。通过话剧演出、演讲、画展宣传,把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我抗日军民的英勇真实生动呈现,以示群众。让湘西民众通过剧目情节和画展内容了解国家百姓生灵涂炭之现状。由此激发民众的强烈爱国共鸣和热情,更坚定了一致抗日决心与必胜信念。
1939年,湖南省政府改组,省府机关从沅陵迁到了邵阳,以陈渠珍为首的湘西地方势力被打压。陈渠珍抗日自卫团被改编为新六军,开赴抗日前线。陈渠珍,被迫辞去军长职务远走重庆。随后,湘西各地书店报社被封闭,抗日爱国团体也被撤销。5月,湘西绥靖公署抗敌流动演剧队完成凤凰的最后一场演出后也被撤销。但发动起来的湘西民众的抗日热情和决心依然丝毫不减。湘西各县仍不断兴起各种抗日团体,在凤凰,建立了凤凰青年战时服务团和黄罗寨青年垦荒队。在泸溪,建立了湘西行署流动抗敌演剧队泸溪宣传队。在永绥,建立了国际反侵略协会中国永缓通讯处。在保靖,建立了保靖县战时服务团。各个团体在百姓中积极宣传抗日,并发动群众捐款捐粮捐物大力支援前线。
二、加强湘西统战工作
湘西各级党组织建立后,利用国共第二次合作和陈渠珍主政湘西的有利条件,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湘西各界人士中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大力争取群众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首先是大力争取湘西地方实力派人物陈渠珍。陈渠珍,作为湘西最大的实力派人物,担任过靖国联军军长、湘西巡防军统领湖南第一区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十九独立师师长等重要职务。他完成了统一湘西的伟业,人称“湘西王”。抗战爆发后,他临危受命,出任湘西行署主任,统辖沅水以西21个县,成为影响湘西抗战局势的第一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与陈渠珍建立了统战关系。1936年,陈渠珍派秦光远去延安向贺龙和朱早观请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龙派其返回湘西,动员争取陈与共产党合作,带领部队打出湘西,一致对外抗日。后八路军驻扎长沙时,徐特立通过沈从文争取到了陈渠珍。
为争取湘西民众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湘西工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组织上,成立统战部,根据苗族聚居的特点成立苗民部,既突出统战工作又大力争取苗族群众抗日力量。在思想上,引导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统战理论和党的统战工作新政策,结合抗战实际做好民众争取工作。在作风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争取群众,深入基层串连农民,深入群众演讲抗日,争取学生的同时,深入工厂办夜校,宣传阶级教育和民族教育。凤凰县工委还开展了争取地方武装工作。
三、开展抗日宣传和支前活动
领导抗日救亡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是湘西各级党组织最重要、最有成效的一项工作。各抗日救亡团体利用游行、壁画、标语、歌曲、话剧、墙报、传单、雕刻等多种宣传形式,在校园、街头、田边、剧院,对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进行广泛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全民族团结抗战鼓舞抗战士气和必胜信念。除了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外,湘西党组织游行、戏剧表演、办刊物、开书店、演讲、座谈会、读书会、纪念活动等。以各种形式宣传,带动了民族积极抗战。
四、发动组织湘西少数民族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湘西苗族人民掀起了“革屯抗日”运动。从清朝起,封建统治者“以苗制苗”,在湘西地区实行“屯防制度”。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沿袭此暴政。长期以来湘西人民都生活在残酷剥削的制度之下。1936年,因不满革屯制度下的经济剥削和军事压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革屯斗争。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民族危亡,革屯运动领导顺应群众抗日救亡要求,将反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相结合,组织了“湘西苗民抗日革屯军”、“川黔湘苗民革屯抗日军”、“抗日革屯倒何义勇军”等武装。
1938年4月,以苗族子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队伍,开赴泸溪,整训抗日。不久后,这支部队被编入第七十三军和第七十九军,开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如第七十三军五连连长石扶华,在收复华容县城的战斗中,率领全连官兵与日军奋战7昼夜,身负重伤,直至壮烈牺牲。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湘西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投身民族革命战争。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参军参战,奔赴抗日战场。二是充分发挥湘西在湖南抗战中的战略后方作用,为抗战前线提供支援和保障。湘西总人口虽不多,但在抗日战场上驰骋杀敌者不下数万。1937年8月,以湘西子弟为主的原红军第二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о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一二〇师在八路军总部的带领下出师抗日,同国民党军队并肩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湘西,龙山县保安团620余人改编为保安一旅二团二营,开赴抗日前线。除了成建制地开赴抗日前线外,湘西子弟积极应征入伍,为国民党军队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
抗战时期,湘西更是沦陷区和抗战前线内迁机关、工商企业、学校团体的重要安置地。湘西民众还在抢修公路,疏浚河道,修建机场,抗战交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武汉失守后,沅水、酉水航运繁忙,湘西人民建设完湘川公路后又马不停蹄的进行疏滩治河,增船扩运,为输送战略物资和人员提供黄金水道。1939年开始,湘西又大量派出工人支援修建机场。如耗费湘西人民大量心血的怀化芷江机场、溆浦机场、凤飞机场,都在抗战物资中转和兵力支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陆路到水路,从地上到天上,湘西民众在新的战场上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参考文献】
[1] 刘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以湘西为例[J].抗日战争研究,2012-11-26.
[2] 彭清洲,湘西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06-30.
[3] 萧玉田,“湘西王”三助贺龙[J].湘潮(上半月),2013-07-05.
[4] 中共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共产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M].第二卷,2007.
【作者简介】
向夏琴(1990.05—)女,苗族,湘西古丈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张双凤(1990.09—)女,土家族,湘西古丈人,古丈县河篷九年制学校,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