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方略

2019-03-29 12:00刘谋
商情 2019年8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刘谋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根本要求。“天人合一”思想为和谐共生方略提供了文化依据。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和文化建设,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探寻“天人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很有必要。

【关键词】天人合 一和谐共生 生态中国

党的十九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目标,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为新时代“和谐共生”方略提供了文化基因传承和创新基础。

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最高范式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重要的生态伦理范畴,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和道德伦理观的集中体现。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心学再到清初的朴学,历代先哲不断探寻天人关系问题。季羡林先生认为:“东方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和,这个伦理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儒家的“以人为本”,道家的“回归自然”,荀子制天说,庄子顺天说,《易传》天人调谐说,都在探讨天人关系,最终都在“天人合一”那里找到了归宿。“所谓天人合一,并不是天与人完全没有区别,而是说天与人虽有区别,而也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天与人是有别而又统一的。”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既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又是关于人生理想、境界的学说。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类生活的最高范式就是天人调谐、共生发展。因此,“天人合一”思想,既强调入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也强调自然界对于人的不可或缺、相生统一。人可以对自然进行改造,使之适合自身的生存生活,但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用恰当的限度和尺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态万物给予道德关怀,“以时禁发”,生生为大德,仁者爱人,乐山乐水,崇奉“仁民爱物”、“民胞物与”。人在改造自然中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应、共生发展。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古人的生态生存观,也是哲学美学观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与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思想相通,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的和解。包含了厚生爱物、节用适度、顺应天常、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和生态理想。它启示我们走出天人对立、主客二分的价值误区,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根本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是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的新目标、新构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现代生态文明的和谐性要求。人与自然在整个地球和宇宙生态系统中和谐共存、相生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统一体。人类不以主宰和统治自然为终极目的,而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万物共生,反对和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共生发展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现代生态文明的全面性要求。生态文明不是单一的生态要求,而是生态、生存、生活、生产全方位和谐发展。以先进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现代化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主体性要求。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共享,体现全体人民的生态主体地位。

三、从“天人合一”到“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思想为和谐共生方略提供了思想文化基因。和谐共生方略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实践,更是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方案。实施和谐共生方略,必须吸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智慧。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的思想基础。要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来保障生态文明,克服生态危机,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借鉴中国古代充满智慧和哲思的生態文化,加强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重视传统生态文化、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全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过程,构建起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及公众公民自觉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行动运行体系。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建设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健康安全型社会,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

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化,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干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当今时代,全球风险加剧,谁也无法超脱,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是世界范围的共同责任。要积极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积极倡导全球生态环境共同治理,摒除“生态地方主义”和“环境霸权主义”,努力维护生态正义,构筑全球生态生命共同体,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两个和解”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国和谐共生方略的题中之义。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旅游境界浅说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