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大多为抽象的理论性内容,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文章就从生活化思维角度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思考探究将客观、生动的生活事件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将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与客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必须基于生活化思维,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借助鲜活的现实生活、客观的生活现象、极具影响力的生活事件等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作为第一线的道法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思维组织教学活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明确目标,树立教学生活化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很重要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他们的政治知识,千万不能为了教学成果而教学,让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长久以来,教师的错误观念误导了学生,不仅自己意识不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初中生的重要性,还让学生心中产生这门课程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想法。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方面势必不能避免大量的应试训练。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的,课本中包含许多晦涩难懂的政治名词和概念。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介绍每一个课本中出现的新名词,用官方的语言为学生阐释政治概念,然后给学生标注考试重点,学生在座位上似懂非懂地听,奋笔疾书地记录笔记和勾画重点。巨大的考试压力和枯燥的课堂内容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比较低下,考试的成绩也不会理想,而教师只关注分数,为此会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理论知识,课下增加作业量,如此这般,最终的结果距离教师的预想只能越来越远。所以,要想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
二、教学有法,推进教学生活化
1、提高课堂趣味性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不易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益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情况,努力为其组织出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强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究热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动手搜集一些可体现各个国家文化现象的事物。像建筑文化: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美国自由女神像、法国埃菲尔铁塔、中国长城等;饮食文化:日本生鱼片、美国肯德基、中国饺子等。这些生活化的事物其实与教材内容密切相连,并可较好地弥补教材纯理论知识的乏味性,还可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2、提高课堂特色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初中生认为“政治”是与政府部门人员相关的问题,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与政治的关系十分遥远。在这里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政治无用论,从而不能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师应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与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真切感觉到政治与自己的关系其实很近,其关乎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得他们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挖掘本地的发展特色、地理特色、人文特色中与教材知识有关系的部分,从而将其作为教学案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共享发展成果》一课时,教师就可用生活化思维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地方及国家经济发展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举出一些实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经济发展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更加主动地关注经济发展,并树立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3、提高课堂时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种纸质的传播媒介,其在彰显自身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滞后性缺点,虽然教材中也列举有一些案例但是时效性不够,会让学生产生过时的感觉,从而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学习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借助网络、报刊等时效性强的媒介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时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新鲜”的时政新闻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知与掌握教材理论知识,进而使得他们可以用更先进、更客观的观点看待一些政治事件与现象,最终形成更为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教师就可用生活化思维设计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将央视播出《最美孝心少年》栏目内容引入到课堂活动中,使得在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从而促使他们主动为家庭为社会服务,最终高效学习了教材内容。
三、思想升华,丰富教学生活化
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每一刻都可能产生热点事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变化,避免闭门造车,“一心只读圣贤书”。例如笔者在教授《网络交往新空间》这节课时,结合现在经常发生的网络诈骗现象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行为是违法的,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可能是巨大的,并且让学生思考避免网上被骗的方法,现实案例的描述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是却延伸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以及与国家安全方面相联系。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如此,一堂以网络交往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不仅引导中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生活,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思想情感的升华,弘扬了主旋律。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对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的效率有很大帮助,而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受益匪浅,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生活化思维的优越性,并积极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最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1]《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互动》,王红霞,《宁波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实现创新教育》,高雨顺,《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五期
[3]《激趣导学、合作探究,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谭光友,王淑芹,《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六期
[4]《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刘建民,《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第五期
[5]] 《放飞快乐,享受课堂——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快乐”教学》,杨欢欢,《文教资料》,2013年第24期
(作者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