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章
关键词是指能反映主题、概括主要内容、暗示课文思路、标示句段之间关系、对课文表情达意至关重要的词语。关键词不但能表现文章主旨,还能凸显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抓关键词进行阅读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以关键词为钥匙,打开文本解读之门。古人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教学中,“涵泳”体现在教师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中,隐藏在文意探寻的过程里。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如果教师能联系课文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往往能帮助学生更轻易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
景山教材五年级课文梁实秋的《鸟》中有这样一句:“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这里的“唤”字显然糅合着作者细腻复杂的思乡之情。为了让学生以一字窥全篇,教师这样问:为什么不是从梦境中叫醒或喊醒?而是用了“唤”?学生回答说用“叫”“喊”不礼貌。教师再问:早上唤醒我们起床的是谁?学生回答说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师顺势而导:此时你能从“唤”字里读出点什么吗?有的学生说,早晨的鸟声在作者听来格外亲切、动听,就好像媽妈在叫他起床一样;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一个简简单单的“唤”字,让学生跟作者产生了共鸣,文本的解读也自然到位了。
以关键词为基石,铺垫学生朗读情感。关键词往往蕴含着作者的褒贬,隐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也包含着属于读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读好了带有关键词的句子,也意味着完成了全篇文章的朗读指导,所以利用关键词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利用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先从读好关键词开始。很多情况下关键词需要读出重音。《小蝌蚪找妈妈》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笔者在教学时请学生自己读,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方法,并进行评价。一名学生在朗读时把表示动作的三个词(“蹬”“跳”“蹦”)读成了重音。教师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读?”学生说:“我把这三个词读成重音,是因为这三个词突出了青蛙很有力量。”另一名学生把“后腿”读成了重音,原因是他想强调青蛙的后腿很有劲。还有一名学生把“荷叶”读为重音,因为青蛙从水里能跳到高出水面很多的荷叶上,说明青蛙跳高的本领很强。通过抓关键词的朗读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个性体验。
以关键词为线索,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的途径有很多,而利用关键词进行及时有效的启发想象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月光曲》中“清幽的月光”是贝多芬见景生情,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重要触发点。蒋军晶老师在教学中,对“清幽”做了浓墨重彩的处理。先是在检查预习效果时听写“清幽”,体会“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接着要求学生用“清幽”“蜡烛”等词语说说课文内容,然后在讲读过程中,在学习课文有关贝多芬弹第二首时的环境描写时,要求学生想象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的内心活动。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想象贝多芬的内心活动时显得游刃有余,无论是语气表达还是语言运用上都做到了入情贴切。
(作者单位:利川市第一民族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