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刺绣荷包艺术的形制及审美取向探析

2019-03-29 01:15杜湖湘秦思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荷包刺绣纹样

杜湖湘 秦思

【摘 要】传统荷包是人们随身佩带用于装钱或零星物的小囊,民间刺绣把它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这样,民间刺绣荷包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其刺绣纹样的丰富多姿、色彩的大俗大雅、构图的疏密有致又赋予了它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尝试对民间刺绣荷包的源流进行梳理,分析民间刺绣荷包的主要形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传统民间刺绣荷包的审美取向。

【关键字】民间荷包;刺绣;形制;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227-02

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审美取向,作为普通百姓必需的服饰佩带物——刺绣荷包,不仅发挥着载物、装饰、馈赠亲友、传情达意等实用功能,同时,荷包刺绣的纹样、色彩、工艺也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的向往,其寄寓吉祥的审美取向成为民间永不过时的审美追求。

一、相思话荷包:民间刺绣荷包的源流梳理

民间刺绣荷包,又称作“衿缨”“香囊”“香包”“香袋”等。最早被称作“鞶囊”,即革制的囊,是用来盛放细物的部件。屈原所著《离骚》中描写了当时佩戴香囊的情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蓠、辟芷、秋兰等均为香草,佩即佩帏,指香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系列丝织品中就有四件较为完整的香囊,其中一件“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信期绣罗绮香囊”更是当时织造工艺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这种罗织物需要两人协同完成,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也佐证了汉代就有香囊实物。

在唐代,官吏会佩戴一种叫“鱼袋”的囊袋,呈锦鲤状,大概“鲤”与唐代皇帝“李”姓同音,固有效忠皇帝之意。“荷包”这一名称是在宋代之后才有的,元代的杂剧散曲、明清的笔记小说中曾出现过“荷包”的提法。

到了清代,受满族刺绣工艺的影响,其制作工艺水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色彩多样、刺绣精美、样式多变,在北京城的隆福寺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售卖刺绣荷包的“荷包巷”。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刺绣荷包形制也不断增多,扇袋、眼镜袋等官样九件应有尽有,琳琅满目,非常流行。

“艺术的创造中艺术家尤其倾向借助植物、动物等自然物表现美的形象,营造诗的氛围。”①荷包的传承不仅是因为外观丰富多样又有实用价值,更多的是民间刺绣荷包被赋予了情感内涵,有着陶冶情操,托物寄情的作用。

二、传情信物:民间刺绣荷包的主要形制

民间刺绣荷包的用途多种多样,后来发展成为盛放小件什物、钱币、烟叶,眼镜等实用的小口袋,它可以用来显示地位,成为一些人身份的象征。因刺绣荷包小巧精致可作为随身之物,恋人间也常把它当作礼物互赠,彼此传情。刺绣荷包的形制主要有方形、腰圆形、围腰形、围腰形、鸡心形、异形等。

(一)方形荷包?

方形荷包是男女皆用的荷包,造型上前片后片不分,用于盛放随身小物,或者用于商界人士收纳票据、银两钱物等贵重物品。中国漫长的农耕经济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农耕文化,但是古代脆弱的农耕条件必然要依靠上天吃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繁盛、五谷丰登成为人们共同的向往,所以方形荷包取自四通八达,路路咸通的寓意。这也表明民间刺绣荷包不仅仅是将自然元素进行简单的提炼,而是赋予了它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寄托。

(二)腰圆形荷包

因为这种椭圆形状的荷包像动物的腰子一样,所以称作“腰圆形荷包”,其特点是扁平的单面刺绣,中间有夹层,通常由女性佩戴,可以容纳小物品和配件。这种腰圆形造型适合女子大展绣工,各种题材寓意都适合绣在腰圆形荷包上,花蝶鱼虫更是不胜枚举。

花卉绽放的姿态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吉祥的寓意,比如梅花的坚韧、菊花的长寿、莲花的清濯,而蝴蝶谐音“福”象征着传播美丽的爱情和祈求幸福的寓意。这种共同的审美趣味使民间荷包艺术不仅以形象表意,而且巧妙运用汉字中的谐音来抒情达意,可谓绝妙。

(三)围腰形荷包

又称裹肚荷包,造型大方、装饰精美、配色鲜明,一般用多层布缝制,单面绣花,制成可以护腹型的荷包样式,所以造型裁片比较大,男子外出系在腰上,既能防寒又能装物,可谓一举两得。在形状和刺绣的内容上多为“并蒂莲”“蝶恋花”“凤戏牡丹”,制作精美的腰荷包能充分反映出闺中女子的心灵手巧,也能体现出为丈夫悉心温柔一针一线的情意。

(四)鸡心形荷包

又称作“对子同心”荷包。鸡心形荷包在清代满族工艺中十分多见,且有成对的形式,纹样丰富纷繁,多绣有“鸳鸯”“喜鹊”等表达爱情、吉祥的刺绣形象,所以常常用来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表示心心相印。旧时男女双方互有好感且确定关系后,女子一方会将成对的鸡心荷包的一半送给心上人,自己留下另一半希望许定终身。这样成双成对的形制也体现了民间刺绣荷包艺术中形式美的格局和审美意识,表达了古时民间对美满幸福的追求。

此外还有异型荷包,这种样式的荷包大多在造型上具装饰性且有实用功能,清朝的一些富家子弟会将一些异形荷包诸如扇袋、眼镜袋、怀表袋等挂在腰间,这在当时可算是时髦的打扮,曾一度成为清朝满族青年的时尚风潮,尽显风流。

三、无字的情书:民间荷包的审美取向

(一)丰富多姿的刺绣纹样

丰富多姿的刺绣荷包纹样与绣娘们精巧的刺绣针法工艺密不可分。荷包刺绣针法可分为平针绣、打子绣、拉锁绣、纳纱绣等,平针绣是将刺绣线均匀整齐地排列在绣面上,不能重叠,底线不能露出,为了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其拉线轻重要一致。民间刺绣荷包工艺中这种绣法普遍,运针方式和起落针都在人物和植物纹样的边缘轮廓。如图一“福寿连绵荷包盖”就使用了平针绣法,它使整个荷花纹样绣面看起来平整卻不失精细。

比较常见的绣法还有打子绣,是以点组成纹样的一种构成手法,有粗细打子之分,肌理感很强且制作比较费时。以点成线,再用线构成面,最后展现出来的画面样式新颖,更具民间绣荷包的装饰意义。这些富有变化的绣法也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效果和善于变换造型的审美能力,值得我们在现代艺术作品创作中借鉴与学习。

民间荷包在刺绣内容和纹样上,一直有“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观念,通过花虫鸟兽、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是美好的象征,刺绣荷包纹样除了梅花、莲花,还有象征成功的桂花,象征华贵的牡丹等,题材非常丰富,有的和鸟兽鱼虫相结合,构成“鱼戏莲叶”“春雁戏荷”等主题纹样。神话传说也是刺绣荷包纹样经常表现的题材,象征吉祥寓意的“麒麟送子”“狮童临门”纹样的刺绣荷包在民间很受欢迎,闺中生活单调无聊的女子们也将情感注入刺绣荷包中的戏曲人物和故事中,民间刺绣荷包不仅具有实用性,其审美功能也使民间艺术更有社会和生活价值。

(二)大俗大雅的色彩艺术

生活的地区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不同,对于色彩的审美取向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民间刺绣荷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针黹活计的造物缩影,我们也可以从中管窥到色彩的差异,体验到南、北不同区域不同的审美取向。

一般而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水乡,民间刺绣荷包通常底色使用纯净淡雅的色调,如浅蓝、粉紅、米白等,与其它彩色丝线相结合,图案整体色彩清新雅致、优雅和谐。而北方像陕西、河南等地区,民间刺绣荷包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常会用到大红翠绿等明快的配色,给人一种热烈浓厚的夸张氛围。这种不同的色彩美学也再现了不同文化区域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

如图一所示,民间刺绣荷包清新雅致的藕绿色绣面,衬着红花绿叶的组合,这种色彩上的反衬却能出奇地融合且恰到好处。情与景的交融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民间高雅的美学素养和审美意境。随着时间流逝,民间刺绣荷包虽褪去了昔日鲜艳的色彩,但仍能留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三)疏密有致的构图形式

不同地域民间刺绣荷包的差异,在构图上也能窥见一二。江南水乡温婉传情,民间刺绣荷包的构图也简洁大方,善于留白,造型图案多为单个的花卉文字,追求空间上的简洁大方,自然清新。而西部地区,像陕西、甘肃等地的民间刺绣荷包构图饱满大气,疏密有致。东北地区民间刺绣荷包的构图区则端庄、俏丽。华北地区百姓在构图上则喜爱用程式化的结构。

比如图二这个山西地区的“连生贵子”腰圆荷包,用对称的构图手法描绘了一个孩童手拿尘拂坐在莲花上的场景,孩童位于构图的中心,两边有各种吉祥的花卉,虽然两侧的花型不同,但给人一种均衡的美感,似乎也恪守传统“中庸”之道,形成不偏不倚、和谐统一的均衡局面。在绣法上它采用平针绣法,用针随形而不拘泥,自由洒脱,将整个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四、结语

中国古代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闭式的生活使得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刺绣女红作为她们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为其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这些刺绣荷包作为传递情感的媒介,展示了她们的创作才华,表达了她们的情感,也使她们的修养与品性不断的提高。图案中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吉祥寓意的向往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注释:

①季芳.从生态实践到生态审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2.

参考文献:

[1]王树金,董鲜艳,陈谷苗.马王堆汉墓出土香囊的探究[J].丝绸,2011,48(9):58-63.

[2]程旭光.从“荷包”工艺看民间美术的审美共性[J].阴山学刊,2004,17(6):46-48.

[3]吴聪.江南民间荷包的视觉艺术与功能解析[J].装饰,2013(5):118-119.

[4]王金华.中国传统服饰:绣荷包[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荷包刺绣纹样
剪下个荷包样
绣荷包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戴荷包
清新唯美的刺绣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