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玉 孟丽霞
摘要:五台县是山西省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使得该地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基于此,本文结合五台县地理气候情况,分析了五台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确保农作物高产丰收。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防御对策
1.五台县地理气候概况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形条件复杂,以山区为主。五台县地处东亚季风西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大。春季多风干燥、夏季降水量集中,秋季短而凉爽,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从西南到东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五台县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6~9月的降水量将近是全年的78%,其余降水量只有全年降水量的22%。全年盛行偏北和西风,夏半年以偏南风为主,冬半年则以西北风为主。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冰雹、大风、洪涝灾害出现,其中干旱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冰雹集中出现在夏季,冻害则以秋霜冻为主,气象灾害的出现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害。
2.五台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干旱灾害
五台县农业干旱主要是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水年际变化波动幅度大,降水日数少、降水强度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干旱出现频次与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平均降水量变化之间的趋势却截然相反,干旱灾害出现频率越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就越发显著。若干旱灾害出现在春季,此时恰好是五台县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发育以及春播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若降水量减少,就会引发干旱,在影响夏粮产量的同时,还会降低春播基础,对秋季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均会产生影响。若干旱灾害出现在夏季,此时五台县温度较高,会加剧空气中水分的蒸发速率,干旱会使土壤缺水严重,几乎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中对水分的需求,极易引发玉米枯萎,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2.2冰雹
冰雹灾害是一种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凶猛,且持续时间短的气象灾害,其在出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风、暴雨天气,对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带来重大损失。近30年,五台县的冰雹日数共有63d,平均每年出现2.1d。五台县每年3~11月均有可能出现冰雹天气,但多雹期主要出现在5~9月,该过程的降雹日数将近是全年的85%左右。其中又以夏季冰雹灾害的危害最为严重。冰雹天气出现时会造成农作物枝叶、茎秆、果实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冰雹降落時会使地面温度下降,导致农作物遭受冷害,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着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3暴雨洪涝
五台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该阶段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尤其是7-8月份洪涝日数将近是全年的80%左右。近30年五台县共出现暴雨洪涝日数23d,平均每年出现0.77d。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夏季,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暴雨洪涝会破坏土壤结构,将农作物茎秆折断;若农作物被淹,土壤内氧气供应不足,对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极为不利,极易出现烂根,影响农作物新陈代谢的进行;农作物长期生长在阴湿环境中,极易滋生病虫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4霜冻
霜冻是指春末和秋初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因冷空气入侵,使得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使得作物受害或死亡的低温灾害。霜冻对五台县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是仅次于干旱和冰雹的气象灾害。霜冻对五台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的危害较大,尤其是初霜冻早的年份,对瓜类、蔬菜等的危害更为严重;终霜晚的年份则会使喜温作物苗期推迟,同时还会降低果实开花量,进而造成作物死亡,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2.5大风
瞬间风力达8级以上或瞬间风速≥17m/s 即为大风,是五台县出现频繁的一种气象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近30年五台县大风日数共343d,平均每年大风日数11.4d。五台县大风天气主要分布在春季和秋季,其中以4~5月出现频率最高,将近是全年大风日数的80%左右,夏季次之,大都伴随有雷阵雨等天气。春季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此时温度开始增加,土地解冻,土壤表层蒸发速率加快,失墒严重,对冬小麦的生长极为不利。
3.五台县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3.1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公益性特点突出,追求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该项工程的主要目的。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涵盖有灾前、灾中和灾后三部分,涉及到灾害出现前的监测、预警预报和预防,灾害出现时的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因此,五台县政府部门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增强人们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以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应结合五台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找出科学有效的技术,并尽快将其纳入到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中,以形成科学、全面的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3.2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
农村是防御气象灾害的薄弱区,在传递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中有一定的难度存在。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较为脆弱,农民缺乏基础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并且应急防范气象灾害的组织体系还不甚完善。因此,应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并在部门间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建设,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可及时传递到每位农民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或者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3掌握气象规律,调整农业布局
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化时引发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五台县气象局应全面掌握县境内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情况。做好气象变化监测,对突发性强的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并提供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做好农业布局调整,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以确保农作物高产丰收。
3.4加大植树造林,完善植被建设
林地建设可促进土壤水分的吸收,降低降雨对地面的直接侵蚀,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还能避免河道或下游湖泊淤积,增强了湖泊、河流的泄洪能力。增强植被覆盖率能使地表径流下降,雨水直接向土壤内渗透,在降低农田水分蒸发量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还可以加大防风林建设,降低风力,预防沙尘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磊,李艳荣.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J]. 中国农业信息,2011(12):27-29.
[2] 李晶,林蓉,张海娜,等. 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2011(6):3563-3566.
[3] 白玉洁,段海花,侯学源.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931-9935.
作者简介:刘海玉(1967-),男,汉族,大专学历,山西省五台县人,工程师,从事工作:数值预报、综合观测。
(作者单位:山西省五台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