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2019-03-29 12:05殷志鹏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汽修人才需求调研

殷志鹏

摘要: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吉林为例,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预计将为吉林新增几千人的就业机会。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工作。调研分析结果对汽修专业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职汽修 毕业生 人才需求 调研

为了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适应吉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有相关教师深入汽车相关企业、大专院校、同类学校、政府部门等进行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工作。形成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顺应企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和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学生。

通过调研,了解吉林省汽车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布局结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企业近期的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收集和分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制订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本次调研地区以吉林、长春两市为重点,对象为汽车制造及服务企业和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分毕业生。调研范围涵盖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等部门与单位。

调研的行业主管部门:吉林市汽车产业投资促进局。

调研的企业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调研企业以本地区的企业为主,主要是近几年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

毕业生调研对象包括:我校近三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分布于长春市和吉林市各类汽车制造及维修服务企业。

具体访谈对象主要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企业劳动人事部门负责人、主管生产领导,车间主管生产领导、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职业学校教务处长、教研室主任和毕业生等。

通过以下方式调研:

1.现场访谈法

通过事先拟定的访谈表,与在校学生、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访谈,了解他们对本专业课程设定、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就业现状和趋势等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事先拟定的访谈表,与企业管理层以及一线维修、操作工进行座谈、访谈,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能力需求。

通过对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现场访谈,就汽车行业发展的空间和趋势、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进行调研和咨询。

2.电话访谈法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电话访谈,了解他们对行业和所在岗位的看法,对专业课程设定、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的看法和意见。

3.问卷调查法

采取类型抽样调查方法,分别抽取本专业以往毕业生,了解他们对意向或已就业岗位的看法,对专业课程设定、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的看法和建议。

4.现场观察法

在调研期间,参与调研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方向分别在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机电维修、快速保养、汽车制造等相关行业岗位进行现场观察和跟踪,为后续专业建设工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现场访谈,与汽车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对汽车相关企业的领导、员工等,采取随机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目前情况、发展方向及企业规划。

3.对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入的访谈,开展小型的就业座谈会,了解他们对我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和满意程度。为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方向。

4.组织对毕业生的访谈,了解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在相关行业从事的岗位分布状况及升职发展空间。

5.开展类似专业的职业学校和高校的调研访谈,了解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相关方面的信息。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调研组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现场参观、网络查阅、电子问卷等形式,前后共调研吉林、长春两市15家汽车服务企业,1家汽车制造企业,吉林省内4家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企业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师人员、企业员工进行调研。共设置253份针对不同人群的调研问卷,共计发放253份,其中:岗位能力调查表、满意度调查、人才需要求调查共计170份,企业访谈表16份,院校访谈表4份,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学校)12份,毕业生调查表50份。统计有效问卷共计253份。下面以研究维度为据,对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从吉林省统计局公布的相关资料中获悉吉林省汽车保有量及增长速度。2008年的保有量为122.94万辆,2009年达到146.31万辆,2010年达到173.19万辆,截至2012年底达235.33萬辆。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分析

1.企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本次调研的16家企业,一直都与我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学生的实习方面有合作,并共同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在往年的毕业生中已有部分提升到了高级技术员的岗位,在这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我校为企业提供了大量人才,企业对我校学生的了解也是逐步加深,在此次调查的最后,秉承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企业管理人员也对我校毕业生给出了以下客观的评价:

(1)与在社会上招聘的员工相比较,我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不明显。

(2)作为一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道路不是很清晰,不能长期坚持所学专业。

(3)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待工作就像是完成任务,因为汽修行业的特殊性,对经验的積累、技术更新等方面要求特别高,员工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习的主动性。

毕业生对在校的学生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工作原理,提高汽车故障的分析能力。

(2)多到企业学习,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

(3)注重实训和理论的结合,学习各类汽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的规范性。

(4)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便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

调研得出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人才培养方向的建议

1.汽车机修方向,面向汽车维修企业,培养在维修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的维修、保养、管理和操作相关设备等工作能力,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岗位有:汽车维修技工、汽车维修顾问、汽车服务经理等。

2.汽车电器维修方向,面向汽车维修企业单位,培养具有对车身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和对汽车总线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岗位有:汽车电气维修技工、汽车空调维修技工、汽车车载网络技师等。

(二)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本专业应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积极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大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对核心课建设与校本教材开发的建议

汽车发动机、底盘维修能力、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诊断能力在汽车行业岗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将这三部分内容所对应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作为核心课程。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应强调学生实训和实习的衔接,建议开发校内、校外实训等校本教材。

(四)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第一线进行实习实践,提供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入企培训,以保证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实训,丰富教师队伍结构。

(五)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建议

建议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围绕学生顶岗实习、共建仿真实训中心、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简晓春,杜仕武.现代汽车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2]中经视野.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DB/OL].搜狐网,2018-02-08.

(作者单位:吉林工贸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汽修人才需求调研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探讨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