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健康人格教育的融入

2019-03-29 12:05朵丽尼亚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思想政治课高校

朵丽尼亚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健康人格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研究在心理学中长期被忽视,一般是在精神疾病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人类成长和变化的能力。这些“成长心理学家”(大多数人更喜欢被称为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对人性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并观察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所描述的不同类型的人,即传统的心理学派。行为主义者认为个体是外部刺激的被动反应者,而心理分析家认为人是生物力量和童年冲突的受害者,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可以努力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并在此过程中从“正常”转变为健康人格。

一、健康人格的定义

事实证明,健康人格是一个难以捉摸的难以定义的概念。Jahoda(1958)观察到“积极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1)个人实现的个人融合程度。(2)人的自治程度。(3)人对现实的看法是否充分。(4)人的环境掌握程度。(5)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6)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风格和程度。

Schultz(1977)对健康人格的成分进行了评估,并指出了大多数理论家都会商定的以下特征:(1)能够有意识地和理性地指导一个人的行为。(2)掌握自己的命运。(3)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4)坚定地坚持正确的观点。(5)通过新目标和新经验追求挑战。

可以看出,健康人格的任何单一定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充分的,但是建立一个工作模型将是有益的,因此,将使用Jourard(1963)的表述:健康的人格表现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通过可接受的行为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他们可以将精力和思想投入到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利益和问题上。

二、健康人格的表现

(一)扩展自我意识

自我从仅仅专注于自身发展到更广泛的人和活动。个人需要将自我扩展到具有真正个人参与和参与感的活动中。然后,自我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并成为自我意识的延伸。这种真实的参与感适用于工作、家庭、休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越多地参与各种活动,人的心理状态就越健康。

(二)情绪安全感

健康人格的这种特征包括自我接纳,挫折忍耐和情绪控制。自我接纳是最重要的,包括接受一个人存在的所有方面,包括弱点和失败,而不是屈服于它们。挫折忍耐与忍受压力和挫败欲望和欲望有关。情绪控制涉及个人对个人情绪的控制,因此它们不会破坏社会功能。控制不是压制,而是将情绪重定向到更具建设性的渠道。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表现出这些特征,因为他们具有基本的安全感。他们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恐惧和焦虑,这种压力源通常是可以控制的。

(三)统一的人生哲学

健康的人格具有前瞻性,并受到长期成就目标的激励。这种方式为他们的个性提供了连续性。 这种统一的人生哲学也被称为动机指导,指导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朝向一个目标(或一系列目标)并给出生活的理由。因此,拥有健康的人格取决于对未来的期望和方向。价值观对于统一生活哲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统一生活哲学的另一个促成因素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和责任感。

三、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生活动因

罗杰斯(1963)的人格模型表达了一个单一的动机——“一个基本需求”:维护、实现和增强个人的各个方面。人类生长和发育的所有方面都在这种实现趋势中运作,包括身体成熟,如身体的器官和生理过程的发展。生理水平的实现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因为它将个体从成熟阶段推向下一阶段,迫使人们适应和成长。生活的目标不是保持动态平衡,减少紧张,或者是舒适,而是为了增加功能的复杂性。在这个生物学层面,罗杰斯认为精神健康和病态之间没有差异,但在实现的心理方面出现了显著差异。

(二)自由意识

心理健康的人在没有抑制或约束的情况下体验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些人在思想和行动之间自由选择。功能齐全的人会感受到对生活的个人能力,并相信未来取决于他们的行为。这种自由和力量的感觉创造了许多生活选择,并伴随着实现目标的信念。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不仅是高校政治思想教学的要求,更体现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关注。因此,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格教育一直是重要的内在教学要求,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学对人个性的塑造作用。

從根本上来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人的塑造。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从教育的目标上来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塑造高校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两者都将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教学目标,因此两者在教学目标上是一致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者相互支持,在高校学生教育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现状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特的个体,因此每个人在心理思维和行为方式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总和便是人格。人格的特征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人格并不是单面性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格需要在社会中形成,同时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塑造而不断变换。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个人体现出了社会的本质。

社会化人格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和审美人格。大学生人格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较为淡薄,行为取向的分离性较强。其次,受到当前网络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的公民道德以为较为薄弱,伦理意识缺乏。第三,从人生目标和理想上来看,许多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这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从学业表现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重视程度不足,常出现逃课、作弊等不良行为。第五,从人际交往上来看,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常表现出自闭、敏感、抗压能力低等问题。第六,在就业方面,不少大学生表现出眼高手低的错误就业观念,难以良好地适应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出现抑郁症、强迫症、自杀倾向的情况变得更加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六、我國大学生人格教育不完善的原因

(一)社会及家庭教育不到位

现代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而学生在进入初高中后学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很多家长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萌芽。

(二)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健全。学校若未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极端的行为。大多数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课程,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流于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

在高校中,无论是学生还是任课教师都没有对思想政治课程引起充分重视。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学生上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学分,对于上课的内容则毫无关心。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思想政治课程完全成为了一种摆设,学生或是不愿意去上课,或是在课上做无关上课内容的事情,教师的讲解也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只能靠点名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完全没有发挥出思想政治课应有的教学作用。

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大学生人格教育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学校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日常教学实践活动

良好的行为方式是在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和训练中形成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前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应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间活动,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改善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例如,在寒暑假期间,高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自身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还应该融入情感培养活动,通过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来形成良好的人格。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怀,在经历这样的情感互动时,人往往能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进而将这种满足感转化为对他人的关怀。

最后,高校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这时学生若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将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形成不良的人格。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强化,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心理辅导,及时化解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体系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光靠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参与到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家长应配合学校积极做好学生心理的引导工作,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更高的重视。只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话题,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终才能让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在大多数大学生的固有印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造成学生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师方式不够科学。据调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素养。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多的人,同时也是学生最直接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行为和人格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这一方面会促进学生效仿、模仿教师的行为,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参与度。

(四)发掘教材资源,丰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也必须在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基础上开展,否则就会变成纯理论的说教式教学。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应当由专业的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践活动组成,在内容上要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层次,形式上要多样、有趣。教师在应用教学资源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并充分发掘中教材资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内涵,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丰富人格教育的内容。

八、结语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唐莹,张静平,余晓波等.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15,(03):224-226.

[2]陈国和.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及其成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69-71.

[3]任秀洁.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背景分析及高校人格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7,(09):228-230.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思想政治课高校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